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翻译美学看《诗经·关雎》中的叠字英译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俏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字翻译
《诗经·关雎》
翻译美学
直译
意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经·关雎》比喻结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卫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7-81,共5页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qu...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关雎》
比喻结构
关
系比喻
复合比喻
双层比喻
“表层明喻”
“深层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禽声”到“钟鼓”——《关雎》与儒家诗教的礼乐精神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关雎》在《诗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诗经》首篇的特殊位置,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儒教诗教与礼、乐的内在关系。具体而言,《关雎》一诗的展开过程就是礼乐的呈现过程,诗、礼、乐三者共同指向了儒家视野中的君子...
《关雎》在《诗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诗经》首篇的特殊位置,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儒教诗教与礼、乐的内在关系。具体而言,《关雎》一诗的展开过程就是礼乐的呈现过程,诗、礼、乐三者共同指向了儒家视野中的君子人格和审美理想。《关雎》是以诗歌的形式折射出儒家审美精神的重要特质,体现出孔门诗教的礼乐内涵。礼乐精神融贯在诗教之中,内在地规定着诗的言说方式和情感状态,这也构成了整个儒家美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关雎》
儒家诗教
礼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雎》刺康王”说辨证
4
作者
吴寒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汉代今古文学派的《关雎》阐释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争论点之一。一般认为,毛传郑笺将《关雎》认定为西周文王时代的称美之作,而今文三家诗以之为刺周康王之诗。通过辨析可以看出,三家"刺诗"之说应是着眼于《关雎》的"用...
汉代今古文学派的《关雎》阐释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争论点之一。一般认为,毛传郑笺将《关雎》认定为西周文王时代的称美之作,而今文三家诗以之为刺周康王之诗。通过辨析可以看出,三家"刺诗"之说应是着眼于《关雎》的"用诗之义"而非"作诗之义",是在肯定《关雎》称美文王的基础上申明诗作的刺时劝谏功能。因此,今古文《关雎》说解并无根本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关雎》
三家诗
刺康王
作诗之义
用诗之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翻译美学看《诗经·关雎》中的叠字英译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俏梅
机构
贺州学院外语系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文摘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其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及情感内涵。在处理叠字翻译时,应忠实于原作,以文从字顺的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
关键词
叠字翻译
《诗经·关雎》
翻译美学
直译
意译
Keywords
duplication translation
Osprey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经·关雎》比喻结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卫星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7-81,共5页
文摘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关键词
《诗经·关雎》
比喻结构
关
系比喻
复合比喻
双层比喻
“表层明喻”
“深层隐喻”
Keywords
Guanju of the Book of Songs , structure of metaphor, metaphor of relationship, complex metaphor, double-layer metaphor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禽声”到“钟鼓”——《关雎》与儒家诗教的礼乐精神
被引量:
7
3
作者
刘凯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文摘
《关雎》在《诗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诗经》首篇的特殊位置,更在于它所折射出的儒教诗教与礼、乐的内在关系。具体而言,《关雎》一诗的展开过程就是礼乐的呈现过程,诗、礼、乐三者共同指向了儒家视野中的君子人格和审美理想。《关雎》是以诗歌的形式折射出儒家审美精神的重要特质,体现出孔门诗教的礼乐内涵。礼乐精神融贯在诗教之中,内在地规定着诗的言说方式和情感状态,这也构成了整个儒家美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指向。
关键词
《诗经·关雎》
儒家诗教
礼乐
Keywords
GUAN JU of Book of Songs
Confucian poetic education
propriety and music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雎》刺康王”说辨证
4
作者
吴寒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文摘
汉代今古文学派的《关雎》阐释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争论点之一。一般认为,毛传郑笺将《关雎》认定为西周文王时代的称美之作,而今文三家诗以之为刺周康王之诗。通过辨析可以看出,三家"刺诗"之说应是着眼于《关雎》的"用诗之义"而非"作诗之义",是在肯定《关雎》称美文王的基础上申明诗作的刺时劝谏功能。因此,今古文《关雎》说解并无根本分歧。
关键词
《诗经·关雎》
三家诗
刺康王
作诗之义
用诗之义
Keywords
Guanju
Sanjiashi
satire on Zhoukangwang
purpose of creation
purpose of applic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翻译美学看《诗经·关雎》中的叠字英译
姚俏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经·关雎》比喻结构研究
黄卫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禽声”到“钟鼓”——《关雎》与儒家诗教的礼乐精神
刘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雎》刺康王”说辨证
吴寒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