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及其艺术哲学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艳 申富英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3,共7页
变形不仅是联缀《诗章》文本的结构形式,也是契合新柏拉图主义"一元多层"的哲学体系。诗人自己的多变人生以及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现代诗学的转变历程,都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与文学场... 变形不仅是联缀《诗章》文本的结构形式,也是契合新柏拉图主义"一元多层"的哲学体系。诗人自己的多变人生以及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现代诗学的转变历程,都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与文学场景。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之"万物有道"、"周行而不殆"等哲学思想也为庞德《诗章》之"变形"带来了清晰的艺术灵感。深受西方经典文学与东方古典文化影响的庞德博纳且博学,他在诗学创作中于结构"变形"有着丰富的文本呈现,尤其是《诗章》与《变形记》的互文变形技巧使得看似杂乱的诗文成了有章可循的结构文本。在艺术创作层面,庞德以他惯有的"世界文学精神"阐释《诗章》的结构变形,展现了诗文一元本体的动态恒一,洋溢着庞德诗学创作"变形而恒一"之艺术哲学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现代诗学 《诗章》结构变形 艺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的魅力与《诗章》的精神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贵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6-41,共6页
艾兹拉·庞德的《诗章》是英语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这部现代史诗中有许多汉字 ,尤其是在后半部分 ,具有深刻思想含义和汉字造型艺术特征的汉字在有的章节中竟占一半以上的篇幅 ,这在任何外国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庞德运... 艾兹拉·庞德的《诗章》是英语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这部现代史诗中有许多汉字 ,尤其是在后半部分 ,具有深刻思想含义和汉字造型艺术特征的汉字在有的章节中竟占一半以上的篇幅 ,这在任何外国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庞德运用这些汉字意在用中国文字来加强向西方宣传儒家思想 ,并试图用他所崇敬的儒家思想来匡正已经败坏了的西方道德观念 ,调整其混乱的社会秩序 ;同时出于对象形汉字的喜爱 ,他经常用析字法将一些汉字作意象性的意义解析 ,从而使汉字在诗歌中表现出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旨在用细腻的笔法阐述《诗章》中的汉字所蕴涵的哲理意味 ,以及汉字以其特殊的造型艺术在《诗章》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进而阐明《诗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诗章》 儒家思想 析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德诗学及其《诗章》的孔子思想渊源与呈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伊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创造性地诠释了孔子思想中的秩序观和正名观,并将其注入到煌煌巨著《诗章》的创作中,使这部史诗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孔子的秩序观赋予《诗章》独特的脉络结构,《诗章》以旁征博引的形式明证孔子秩序观的... 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创造性地诠释了孔子思想中的秩序观和正名观,并将其注入到煌煌巨著《诗章》的创作中,使这部史诗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孔子的秩序观赋予《诗章》独特的脉络结构,《诗章》以旁征博引的形式明证孔子秩序观的普世性和普时性价值。孔子的正名观激发了庞德对语言功能的哲理思考并成为支撑其现代诗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庞德对正名观的阐发也契合了现代欧美学界语言学转向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章》 孔子 秩序观 正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章》理想国的神学构建及其思想来源
4
作者 李春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庞德的《诗章》借鉴了但丁《神曲》的结构,以进程的形式逐步展开自身的政治理想——以民族史诗的形式建设一个乌托邦。庞德把《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中的阴间旅行情节、女神、普通人物等引入史诗,加以改造,让他们为乌托... 庞德的《诗章》借鉴了但丁《神曲》的结构,以进程的形式逐步展开自身的政治理想——以民族史诗的形式建设一个乌托邦。庞德把《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中的阴间旅行情节、女神、普通人物等引入史诗,加以改造,让他们为乌托邦的建设提供神学思想上的支持,从而预示了理想国的命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章》 理想国 神学建构 思想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章》的反贪婪主题思想研究
5
作者 周运增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94,共2页
庞德在《诗章》中大胆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现代社会经济与道德的腐败与堕落的最根本原因是贪婪。高利贷的动因是贪婪,而高利贷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贪婪破坏自然生态,贬损了劳动的意义;贪婪是战争的罪魁祸首,而战争以戕害... 庞德在《诗章》中大胆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现代社会经济与道德的腐败与堕落的最根本原因是贪婪。高利贷的动因是贪婪,而高利贷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贪婪破坏自然生态,贬损了劳动的意义;贪婪是战争的罪魁祸首,而战争以戕害生灵、践踏艺术为代价,为不义者聚敛财富。庞德对西方的理论与宗教抱失望的态度。他非常欣赏儒家思想的财富观,认为只有儒家思想才是济世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章》 贪婪 高利贷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文主义者庞德 被引量:2
6
作者 汪翠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庞德是一位文学大师,他杰出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成就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庞德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斗士,一位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孜孜不倦地寻求文化力量,热切盼望建立理想政府,并执着地在诗歌世界中追求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人主... 庞德是一位文学大师,他杰出的诗歌艺术和诗学成就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除此之外,庞德是一个永不言弃的斗士,一位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他孜孜不倦地寻求文化力量,热切盼望建立理想政府,并执着地在诗歌世界中追求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人主体情感的释放。庞德深切思索现实,试图以"精神世界"拯救混乱的"现实世界"。庞德的全部人生轨迹和著书立说表明,他不仅仅是一位现代派诗人,更是一位坦坦荡荡的人文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拉·庞德 《诗章》 人文主义 文化力量 审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 一个现代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求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为西方史诗增添了养分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史诗 中国文化 儒家经典 《诗章》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仿与超越——庞德对叶芝象征主义风格的习得性研究
8
作者 郭英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63-70,共8页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对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与庞德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旨在说明:在庞德一生的创作当中,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对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庞德对叶芝象征主义风格不只是形式方面的模仿,还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对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与庞德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旨在说明:在庞德一生的创作当中,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对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庞德对叶芝象征主义风格不只是形式方面的模仿,还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超越。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1)庞德早期的诗歌创作,如《归来》、《树》、《白色牡鹿》等明显具有象征主义特色;(2)庞德"意象派"及"漩涡派"诗歌理论的创建,与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一文中的诗学思想有互文性的内容;(3)庞德的代表作《诗章》,不仅有叶芝式的象征主义的诗歌语言,而且频繁出现有关叶芝的各种"故事"情节,暗示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对他的潜在作用一直在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章》 叶芝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
9
作者 孙苏荔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爱默生 庞德 中国文化 梭罗 中国古诗 超验主义 孔子 《诗章》 《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平声赊缓”
10
作者 卢盛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163,共10页
齐梁刘滔提出“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隋刘善经提出“笔之鹤膝,平声犯者,益文体有力”。隋或初唐《诗章中用声法式》专门讨论平声用声法式。初唐佚名《文笔式》提出“两句末并用平声,则言音流利,得靡丽”。元兢提出单换头,第一字与下... 齐梁刘滔提出“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隋刘善经提出“笔之鹤膝,平声犯者,益文体有力”。隋或初唐《诗章中用声法式》专门讨论平声用声法式。初唐佚名《文笔式》提出“两句末并用平声,则言音流利,得靡丽”。元兢提出单换头,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声非病,护腰用平声无妨,三平相承,蜂腰平声非病。王昌龄提出“文章第一字与第五字须轻清,声即稳”,“须轻清”即用平声。这说明自齐梁至盛唐,人们均重视平声用声。创作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声律思想不具有实践品格,没有反映诗歌创作倾向。但不少人对平声确实放得较宽。这与汉字语音本身的事实有关,与诗歌声律化的实际有关,与平声轻扬舒缓、言音流利的语音特点有关,可能还与南朝人多轻清之声有关。由声而及情,齐梁追求诗情平和,文风靡丽,多用平声,声韵和诗情都更显舒展。以声韵诗情平稳平和为正,自然重视平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滔 刘善经 《诗章中用声法式》 《文笔式》 元兢 王昌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