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教无类”新解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明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行军事训练,应按地域划分,而不分族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教化
《论语》
政治用语
孔子
“少数民族”
《论语集解义疏》
“类”
军事训练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教无类”辩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汉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5-32,共8页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有教无类”的本义“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和争论,分歧集中在对“教”的对象——“类”的理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宋代朱熹在他著的《论语集注》中解释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也。”朱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气习”薰染,才有性善、性恶之分。如有君子教训,则性恶者也。可以恢复性善。故不论其善类恶类均应予以教育。南北朝的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把“有教无类”疏解为:“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皇侃认为,孔子此语本义是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论“庶鄙”。有些同志看问题不够全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写道:“孔丘开设‘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孔子
奴隶主贵族
《论语集解义疏》
新兴地主阶级
“类”
大教育
教育家
皇侃
教育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教无类”新解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明因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
文摘
“有教无类”新解赵明因建国以来,学界对《论语·卫灵公》篇“有教无类”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其异解至少有十种之多。要而言之,归为四类观点:(一)教育不分阶级;(二)教育不分种类;(三)教育不分族类;(四)对于“民”实行军事训练,应按地域划分,而不分族类。...
关键词
“有教无类”
教化
《论语》
政治用语
孔子
“少数民族”
《论语集解义疏》
“类”
军事训练
《诗》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教无类”辩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汉才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5-32,共8页
文摘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和评价,历来都有争议。本文拟就“有教无类”的本义、理论基础、历史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作一探讨与辩析,以就教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有教无类”的本义“有教无类”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不同解释和争论,分歧集中在对“教”的对象——“类”的理解和对它的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宋代朱熹在他著的《论语集注》中解释说:“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也。”朱熹认为,人性本来都是善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气习”薰染,才有性善、性恶之分。如有君子教训,则性恶者也。可以恢复性善。故不论其善类恶类均应予以教育。南北朝的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中,把“有教无类”疏解为:“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皇侃认为,孔子此语本义是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论“庶鄙”。有些同志看问题不够全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写道:“孔丘开设‘私学’,………
关键词
“有教无类”
孔子
奴隶主贵族
《论语集解义疏》
新兴地主阶级
“类”
大教育
教育家
皇侃
教育对象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教无类”新解
赵明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有教无类”辩
陈汉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