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疏凿清浑 救弊起衰——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1
-
-
作者
谢巨涛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35-38,共4页
-
文摘
被人称为“金诗人之殿,元文章之祖”的金代诗人元好问,不仅是古代诗歌史上一位第一流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诗歌评论家。他继唐代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后,写下了《论诗三十首》,以绝句形式品评诗歌。清代施国祁指出:“元遗山论诗绝句,效少陵瘐信文章老更成诸篇而作也。王贻上仿其体,一时争效之。厥后来牧仲、朱锡鬯之论画、厉太鸿之论词、论印、递相祖述,而七绝中又别启一户牖矣。”由此可知,这些论诗绝句在内容上比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更为精深和宏大,它们以形象化的抒情笔调,
-
关键词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诗风
诗歌创作
汉魏风骨
论诗绝句
江西诗派
《戏为六绝句》
清新自然
柔靡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金代文学批评述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晶
周萌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4-139,共6页
-
文摘
金代文学批评述论张晶周萌金与南宋并峙,在艺文、学术、文化诸方面受两宋影响很深,而又有着自己的特色与相对独立的文化意识,这在文学批评领域里有很鲜明的展示。金代的文学理论批评,虽然难与宋代文学理论批评构成势均力敌的阵容,但也是后者所无法笼罩掩盖的。金代的...
-
关键词
文学批评
金代文学
元好问
李纯甫
赵秉文
王若虚
《论诗三十首》
文学思想
《归潜志》
传统儒学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元好问评苏轼诗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松年
-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4-79,共6页
-
文摘
本文认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教坡诗百态新”一首,皆为肯定意义,意谓苏门如果有忠臣,定会如苏东坡一样,在“百态新”方面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而不会独让苏东坡在这方面发挥。
-
关键词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苏东坡
诗歌
文学评论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元好问诗学对苏黄的批评与继承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进
-
机构
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60,共6页
-
文摘
元好问诗学对苏黄的批评与继承张进元好问是金元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批评家。他曾在论诗绝句中批评过苏轼、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这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很大。但关于元遗山对苏黄的态度问题,却因论者对其论诗绝句的解释不同而一直存有分歧。在苏轼似乎问题不大,而...
-
关键词
江西诗派
元好问
苏黄
论诗绝句
诗学
《论诗三十首》
黄庭坚
东坡
温柔敦厚
元遗山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谢灵运《山居赋》自注与柳宗元山水游记
- 5
-
-
作者
曹虹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2-164,共3页
-
文摘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十云:“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自注曰:“柳子厚,宋之谢灵运。”他指出柳宗元与谢灵运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具有深邃的历史洞察力.
-
关键词
谢灵运
柳宗元
山水游记
自注
《论诗三十首》
山居
历史洞察力
元好问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了”字不了味自深──元好问诗词“了”字意蕴解读
被引量:1
- 6
-
-
作者
赵永源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3期32-34,共3页
-
-
关键词
“了”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养一斋诗话》
意蕴
春花秋月
弗洛伊德
潘德舆
钱钟书
国家不幸诗家幸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商隐《锦瑟》通解
- 7
-
-
作者
王俊鸣
-
机构
北京第十二中学高中部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44,共3页
-
文摘
【题解】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琴瑟”连言,喻朋友合和融洽;“琴瑟不调”则言夫妻不和,“琴断朱弦”比喻丈夫死亡。“瑟”,象征女子,或象征爱情,并非泛泛联想。诗人在《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中也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明言“妇瑟”“夫筝”。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锦瑟”都与佳人、华年相关。
-
关键词
《锦瑟》
李商隐
《论诗三十首》
通解
《青玉案》
弦乐器
元好问
象征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O175.1
[理学—基础数学]
-
-
题名第三次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综述
- 8
-
-
作者
毛冰
-
机构
开封师专中文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4-135,共2页
-
文摘
第三次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综述毛冰(开封师专中文系)第三次全国元好问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日至6月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到会专家、学者50余人,提交会议的论文30余篇。会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元好问在河南诗歌创作的评价金宣宗贞四年(121...
-
关键词
元好问
学术讨论会
元好问研究
河南
赠答诗
诗歌创作
学术研究
登封县
《论诗三十首》
乐府诗
-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古诗在胸受益良多
- 9
-
-
作者
胡晓虹
-
机构
江苏省徐州一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4,共1页
-
文摘
中国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情况不容乐观。新版初中教材的古诗词计31首,涉及诗人仅19人,体裁有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学生读得少背得少,古诗词知识十分贫乏;教师也囿于教材、课时的限制,无...
-
关键词
古诗词
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素质
爱国主义传统
中国古典诗词
中学语文教学
《论诗三十首》
《宋词三百首》
口语表达能力
《唐诗三百首》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