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群众路线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创新实践路径
1
作者 张劲松 陈和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共9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数字时代的工作创新,网络群众路线通过载体形态革新、技术赋能机制迭代与价值维度拓展,借助政治沟通范式的数字化转型,网络群众路线能够有效地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加民主监督和社会协商的实效性,提高... 作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数字时代的工作创新,网络群众路线通过载体形态革新、技术赋能机制迭代与价值维度拓展,借助政治沟通范式的数字化转型,网络群众路线能够有效地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加民主监督和社会协商的实效性,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为民众参与国家治理开辟了新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民主实践的深入开展,网络群众路线将有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地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网络群众路线 民主监督 社会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学者视域中的协商民主:理念、价值与限度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等文 刘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协商民主理论是西方社会新兴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和实践形态,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公民参与的平等性,侧重偏好转换,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和以公开性的程序为保障。协商民主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 协商民主理论是西方社会新兴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和实践形态,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公民参与的平等性,侧重偏好转换,倡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和以公开性的程序为保障。协商民主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协商民主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挑战,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协商民主理论要想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理论影响力,就必须要突破其理论自身的限度,不断创新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理念 价值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公共论坛: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被引量:20
3
作者 齐卫平 陈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从逻辑关联看,网络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具有内有内在契合性,它堪称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网络公共论坛努力地实践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有利于拓展公共参与的空间,扩展公共参与,为公共参与清除时空和代表性等障碍,还有利于打破权... 从逻辑关联看,网络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具有内有内在契合性,它堪称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网络公共论坛努力地实践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有利于拓展公共参与的空间,扩展公共参与,为公共参与清除时空和代表性等障碍,还有利于打破权威垄断,更能实现参与平等,推动政府官员与公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当然,网络公共论坛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推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协商民主茁壮成长、走向成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四个重点问题需要注意:推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知识普及;加强网络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构筑社区网络公共论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论坛 虚拟空间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商民主发展的障碍因素与良性运行思路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等文 杨才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5,共6页
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协商民主,摆脱了传统协商民主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成长为一种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协商民主形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和网络社会的迅速崛起,网络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协商... 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网络协商民主,摆脱了传统协商民主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断成长为一种受到人们广泛认同的协商民主形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和网络社会的迅速崛起,网络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协商民主实践开始出现在网络公共领域。尽管网络协商民主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其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数字化鸿沟与协商资源占有不均等、网络参与无序化与协商规范化程度低、群体极化现象与协商共识达成难等障碍因素。要促进网络协商民主的良性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网络协商主体理性和能力,跨越网络协商的数字化鸿沟,规范网络协商程序,强化网络协商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协商民主 障碍因素 良性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视野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反思及创新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亮 路瑶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23,83,共6页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发展经历了起步、激荡与调整以及深化发展3个阶段。从协商民主视野反思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导控缺少宏观规划;二是目标单一、功利色彩严重;三是机构条块分隔、内部... 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发展经历了起步、激荡与调整以及深化发展3个阶段。从协商民主视野反思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导控缺少宏观规划;二是目标单一、功利色彩严重;三是机构条块分隔、内部协调困难;四是社会配套措施跟进缓慢。创新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机制,需要科学的宏观规划统领全局,追求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导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建立多元有效的导控主体机制,建设立体性的社会配套跟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协商民主 导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主:公共协商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7,113,共8页
网络社会的民主性基础使网络民主成为可能。网络民主是作为网民的公民借助网络的信息媒介,参与公共事件、影响政治社会决策,建构公共生活的网络集体行动创新过程。网络民主的功能取向在于公共协商与治理。网络民主的制度创新以导引公共... 网络社会的民主性基础使网络民主成为可能。网络民主是作为网民的公民借助网络的信息媒介,参与公共事件、影响政治社会决策,建构公共生活的网络集体行动创新过程。网络民主的功能取向在于公共协商与治理。网络民主的制度创新以导引公共领域的形成为核心目标;以理性的公共运用为条件;其有效性源于网络民主参与的集体行动与正式制度系统之间的互动联接。其具体路径在于:以公共性原则引导网络集体行动;促进多元理性的交往融合;促进信息共享;以地方性公共事务为当前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主 网络社会 公共协商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功能及限度 被引量:34
7
作者 郭小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31-639,共9页
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新的民主方式,激活了民主的元素,重新释放了受到压抑的民主参与热情,重塑了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发挥了政治输入和反馈、政治监督和纠错、政治宣泄和矛盾缓冲等功能。但网络民主功能发挥受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 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新的民主方式,激活了民主的元素,重新释放了受到压抑的民主参与热情,重塑了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发挥了政治输入和反馈、政治监督和纠错、政治宣泄和矛盾缓冲等功能。但网络民主功能发挥受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程度的影响;网络的"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信息窄化和情绪的极端化影响及网络的隐蔽性和离散型带来的非理性参与行为的负面效应将影响网络民主功能的发挥;网络民主参与主体的结构性限制亦影响网络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民主的功能发挥取决与政府和公民是否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主 现实功能 影响因素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深层整合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继亮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88,共6页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治理手段的网络治理与自由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不相符,却能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相匹配。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合起来,并将这一统合之后的产物称为协商式治理。从理想角度来说,协商式治理一方面可...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治理手段的网络治理与自由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不相符,却能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相匹配。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合起来,并将这一统合之后的产物称为协商式治理。从理想角度来说,协商式治理一方面可以发挥网络治理所具有的高效率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使之具备协商民主所蕴含的民主意涵。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人们在落实协商式治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难题,如难以精准地确定各个利益相关者、包容性与协商之间具有冲突、较难区别出协商与妥协之间的差别、难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协商治理及缺乏解决分歧的机构。因此,应采用在开展协商式治理之前经由公共媒体发布协商式治理的具体操作议程、正确安排所要讨论议题的顺序、设置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等途径来克服这些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式治理 网络治理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伍俊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众和网络媒体三方共同努力。对于政府而言,要重视网络协商民主,强化主体地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广电子政务;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全民上网";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坚持依法治网。对...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众和网络媒体三方共同努力。对于政府而言,要重视网络协商民主,强化主体地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广电子政务;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全民上网";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坚持依法治网。对于网民而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协商质量;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网络表达自由;重视协商伦理,提高道德修养;培育政治理性和公共精神,提高网络政治责任感。对于网络媒体而言,要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开展技术管理创新,强化网络行业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商民主 网络媒介素养 公共政治理性 网络表达自由 网络舆情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春丽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8-92,共5页
网络政治参与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与理想,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网络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等特性,有利于公共领域的生成与维持。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直接或间接对话的重要渠道,影响了政治决策过程。网络政治参与能突破协商时... 网络政治参与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精神与理想,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网络的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等特性,有利于公共领域的生成与维持。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直接或间接对话的重要渠道,影响了政治决策过程。网络政治参与能突破协商时间、空间和代表性的限制,打破权力精英对协商议题和话语权的控制,照顾少数群体的利益,为弱势群体找到利益表达的新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构筑网络协商民主“同心圆”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雅文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确立了新的网络舆论观,对推进协商民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互联网作为技术平台打破了"线下协商"传统机制面对面官民交流的束缚与局限,使民意由线下走向线上,干部要跟着民众上网,开... 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确立了新的网络舆论观,对推进协商民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互联网作为技术平台打破了"线下协商"传统机制面对面官民交流的束缚与局限,使民意由线下走向线上,干部要跟着民众上网,开辟"线上协商"新渠道;在与网民沟通过程中,干部要有耐心,善于接纳不同意见,网上网下形成协商同心圆;允许人人发声,让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增强官民协商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观 协商民主 线上协商 官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论坛中的协商民主——来自德加社区的实践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雅丽 劳洁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5期44-49,共6页
在新兴的城市社区中,传统的协商模式对社区居民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参与的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杭州德加社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社区网络论坛成为协商民主的一种实践新模式,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营造... 在新兴的城市社区中,传统的协商模式对社区居民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参与的不充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杭州德加社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社区网络论坛成为协商民主的一种实践新模式,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营造和谐社区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治理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协商民主理论对德加社区网络论坛个案进行分析,讨论这一模式究竟给协商民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一种强化的作用还是一种消解的作用,同时希望为我国新型社区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出一条可供操作和复制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加社区 网络论坛 协商民主 城市社区 德加 实践 社区公共事务 基层民主建设 居民参与 治理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立体式协商民主网络的完善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兴旺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1,共4页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式协商民主网络,应通过完善党际协商民主机制,提高党际协商的效率;通过完善党内协商民主体系,提升党内协商的示范价值;通过开展党群协商民主实验,增强党群协商的社会效应;通过优化"两会"协商民主实践,...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体式协商民主网络,应通过完善党际协商民主机制,提高党际协商的效率;通过完善党内协商民主体系,提升党内协商的示范价值;通过开展党群协商民主实验,增强党群协商的社会效应;通过优化"两会"协商民主实践,增进协商核心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式协商民主网络 党际协商 党内协商 党群协商 “两会”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传播的困境与协商民主的规制——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的评述与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敏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Z期11-13,共3页
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对网络时代多元信息的价值及网络管制的限度进行了审慎反思,指出网络时代大众对信息的强大过滤、筛选能力引起网络民主的困境,即一元信息使大众走向非理性的民粹主义,主张通过协商民... 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对网络时代多元信息的价值及网络管制的限度进行了审慎反思,指出网络时代大众对信息的强大过滤、筛选能力引起网络民主的困境,即一元信息使大众走向非理性的民粹主义,主张通过协商民主的规制实现网络时代宪法的民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困境 政府管制 民粹主义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商民主的局限及克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舒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55,共5页
网络空间是开展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场域。通过网络,不但使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有效扩展,而且让协商民主的精神与价值得以彰显。在现实中,网络协商民主也存在诸多局限,表现为网络协商动力不足、网络信息失真现象、网络民意易被... 网络空间是开展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场域。通过网络,不但使协商民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得到有效扩展,而且让协商民主的精神与价值得以彰显。在现实中,网络协商民主也存在诸多局限,表现为网络协商动力不足、网络信息失真现象、网络民意易被操纵、达成的共识约束力不强。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提升党和政府的网络沟通能力、拓展民众的网络话语权、推进网络协商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协商与实体协商的互动等具体路径,推动网络协商民主的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网络协商民主 网络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无政府主义与协商民主理念的意识形态博弈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宏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7,共6页
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空间得到了相对自由地推广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治文化领域衍申出一种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在一定范围内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念展开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博弈,对我国的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成了不... 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空间得到了相对自由地推广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治文化领域衍申出一种网络无政府主义的倾向,在一定范围内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念展开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博弈,对我国的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成了不容小觑的发展性掣肘。主要表现为:反权威性质的网络无政府主义钳制协商民主理念的主导力量;民族主义色彩的网络无政府主义阻碍协商民主理念的国际交流;民粹主义倾向的网络无政府主义腐蚀协商民主理念的大众认同。为此,国家有必要全方位抵御网络无政府主义并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国民意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无政府主义 协商民主理念 意识形态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语境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的困境解构与对策——以发挥政协作用为突破口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73,共8页
当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已超出了虚拟世界的疆域,扩展到现实社会中。然而,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影响力乃至于互联网自身在我国并未取得共识。而在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结合我国的政治实践和网络发展现状,将互联网定位为公共... 当下我国公民网络参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已超出了虚拟世界的疆域,扩展到现实社会中。然而,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影响力乃至于互联网自身在我国并未取得共识。而在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结合我国的政治实践和网络发展现状,将互联网定位为公共领域的建构平台具有充分的理论正当性和现实可行性。以此为前提,方能有效厘清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所面临的困境并觅得妥当对策。在困境突破环节,围绕公共领域"宜疏不宜堵"的对策核心,应充分重视和发挥政协在困境突破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和引导作用,消弭公民网络参与的负面影响,进而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我国建构公共领域的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公共领域 公民网络参与 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民网络互动与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远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10,共7页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而在协商民主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络是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改变政府和民众的政治沟通状况,互联网络使...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参与、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而在协商民主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互联网络是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改变政府和民众的政治沟通状况,互联网络使二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商议,变得较为便捷和有效。为此,这种基于网络场域的政民互动就成了协商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它涵盖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要旨,并在培育和塑造协商民主观念、引导协商民主行为、完善和形成相关协商民主制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高度重视政民网络互动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以网络空间建设提升政民互动效果,是网络时代促进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络 政民互动 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主协商需要现实民主制度的对接
19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8-248,共1页
伍俊斌撰文《论网络协商民主的限度》指出,协商民主是现代政治的一种民主体制,意指自由平等的公民在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政治共同体中,以权利和理性为基础,经过对话、讨论和辩论等程序,最终形成合法的决策。互联网以其固有的开放、平... 伍俊斌撰文《论网络协商民主的限度》指出,协商民主是现代政治的一种民主体制,意指自由平等的公民在由民主宪法规范的政治共同体中,以权利和理性为基础,经过对话、讨论和辩论等程序,最终形成合法的决策。互联网以其固有的开放、平等、自由、互动和包容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交往方式,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公共空间,改变了协商民主的参与模式,优化了协商民主的控制结构,最终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协商民主的完美契合,为现代协商民主的完善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伍俊斌 《论网络协商民主的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优势、困境及其化解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爱军 张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9,193,共8页
网络协商民主是基于网络技术形成的协商民主实践方式,是网络民主的机制创新与协商民主的空间延伸之间的集合。网络固有的特性为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适宜的公共场域,使网络协商民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网络协商民主是基于网络技术形成的协商民主实践方式,是网络民主的机制创新与协商民主的空间延伸之间的集合。网络固有的特性为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适宜的公共场域,使网络协商民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协商民主在运行过程中也伴随着政治参与受限和话语失序等问题,制约着网络协商民主实践的发展。应通过加强网络治理水平与营造良好协商氛围、提升公民协商参与的责任与培育公民道德、强化舆论引导与构建反馈机制、依法治网与强化法律意识等途径化解制约网络协商民主实践的诸多障碍,通过优化网络协商民主实践推动其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协商民主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