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改:呼唤教师转变生存方式
1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9,共1页
关键词 教师 角色转变 生存方式 课程改革 存在式观念 平等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反思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新机制 被引量:40
2
作者 易凌云 庞丽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教师教育的低效性部分地缘于教师教育过程中对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忽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角度可以发现教师教育的诸多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因此应该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在... 教师教育的低效性部分地缘于教师教育过程中对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忽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角度可以发现教师教育的诸多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因此应该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改善教师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 理念 课程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2,共3页
体育教师个体生存方式关乎体育教师的发展。调查显示,河南省县以上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大,缺乏成就认可,工作缺乏创造性;而体育教师的报酬与福利待遇较低,进修、提升的机会较少。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不... 体育教师个体生存方式关乎体育教师的发展。调查显示,河南省县以上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大,缺乏成就认可,工作缺乏创造性;而体育教师的报酬与福利待遇较低,进修、提升的机会较少。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满意,导致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学 体育教师 生存方式 工作环境 生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小华 李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5-57,共3页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 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是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运用哲学原理去思考、分析、综合,最后凝结成符合教学实际的理论系统。在现实中,教师个体教学哲学面临着过于关注普适性的教学规律、重视知识灌输、具体人的失落等困境,建构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需要教师提高哲学思考的高度自觉,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对教学实践进行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个体教学哲学 哲学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个体生存与实践本体论建构——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再诠释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中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40,共5页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本体论 人的个体生存 实践 物质本体论 语义分析 语境 思维方式 实践生成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好人》:走索式个体生存的后青春影像
6
作者 吴迎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3,共2页
正如贾樟柯自白所述,其电影文本始终以个人书写和民间情怀聚焦同一母题: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人)。《三峡好人》一如既往坚持这一价值立场,
关键词 电影文本 三峡移民 宏大叙述 价值立场 当代中国 生活方式 价值判断 民间立场 个体 生存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生存——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的价值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家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7-74,共8页
“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体现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 ,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 ,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教育的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之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从“学习”的... “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体现为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 ,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 ,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教育的根本价值体现在对人之生存的关怀层次和程度的提高上。从“学习”的角度看 ,人的生存与“学习”、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相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 ,总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和人的生存方式的转换密切相关。面对当代学校教育与人之生存间关系的疏离 ,需要学校教育处理好系统内外的关系和内部各要素的关系 ,将学校教育的内在生命价值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 生存环境 生存方式 学校教育 价值 个体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参与,改进作文评改方式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34,共2页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时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很少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个体差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写评语时缺乏针对性,“中心比...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评改学生作文时常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很少考虑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个体差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写评语时缺乏针对性,“中心比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优美”,等于什么也没说。而学生关心的只是老师给出的评价和分数,很少有学生自觉地将老师批改过的作文重新修改。尽管教师花了很多时间评改作文,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如何改进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主体地位,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评改方式 主体参与 学生作文 教师评改 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 个体差异 学生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学意识批判与现代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园园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现阶段教师教学意识的缺憾主要体现于:以理性主义为依托的教育理念的泛滥;衍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在教学领域中延伸;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与行动;被动、服从的生存方式堂而皇之地被教师演化为... 现阶段教师教学意识的缺憾主要体现于:以理性主义为依托的教育理念的泛滥;衍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在教学领域中延伸;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与行动;被动、服从的生存方式堂而皇之地被教师演化为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实现教学意识的现代转型,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理性主义的回归;冲破保守思维,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对话;变革行为模式,增强教师探究与反思能力;改善存在状态,形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意识 教育意识批判 生存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工作的三种境界与学校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萍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教师工作 管理策略 境界 教师个体 学校 社会存在物 教师团队 工作表现 表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的个体——回顾文学先锋之局限
11
作者 吴炫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3-76,共4页
新时期文学在走向纷繁无序、愈来愈商品化的同时,纪实文学、通俗文学作品的畅销与文学先锋的困境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作家们对群体效应和文学轰动效应的巨大依赖心理以及摆脱群体后素质尚未健全的贫困的个体创造力,依然是阻碍中国文... 新时期文学在走向纷繁无序、愈来愈商品化的同时,纪实文学、通俗文学作品的畅销与文学先锋的困境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作家们对群体效应和文学轰动效应的巨大依赖心理以及摆脱群体后素质尚未健全的贫困的个体创造力,依然是阻碍中国文学走向真正繁荣的隐患。当人们不得不正视这一事实的时候,一种对文坛的悲观情绪便油然而生。而文学悲观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纪实文学 生存状态 后现代主义 作家 自我感觉 生存方式 文化意义 个体意识 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教师人格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12
作者 王嘉德 王荣德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7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教师人格 素质教育 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个体 交互作用 道德因素 经济关系 道德品格 精神素养 行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康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3,共4页
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吴康宁南京师大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场所。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研究学校教育,研究学生的发展,就不能不研究... 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吴康宁南京师大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场所。班级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效果。研究学校教育,研究学生的发展,就不能不研究班级。由于班级是一种微观社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组织 社会组织 自主意识 生存目标 组织调控 教师 控制方式 功能性 学生个体社会化 隐性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首语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云才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1期I0004-I0005,共2页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居住方式和生活形态,是人类突破自我个体生存走向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从地球的整体环境来看,城市大多建设在最适宜城市发展的地表空间上...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居住方式和生活形态,是人类突破自我个体生存走向社会化的重要体现。从地球的整体环境来看,城市大多建设在最适宜城市发展的地表空间上;但从区域或城市内部来看,近100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扩张无限制地蚕食城市赖以发展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形成了国土资源在区域和城市尺度上的混乱局面,严重威胁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首语 个体生存 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 人类社会发展 居住方式 建设用地 城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内部保障体系:校本研究扎实开展之本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延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校本研究 保障体系 学校 内部 生存方式 教师职业 研究取向 初始阶段 操作模式 作为 学习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文萃
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4-144,F003,共2页
关键词 《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 《儿童美德的形成与道德发展》 《大学在科学观念与功利意识间的态度》 《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 《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碍、成因及理想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动词的文化——关于文化内涵的阐释学思考
17
作者 张政文 杜桂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8-71,共4页
世纪之交,人们已习惯于用文化的视角领悟、诠释所面对的世界,但对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有关文化的已有解释不是将其界定为某种精神意识符号,就是视文化为手头使用着、可随意确定的工具,从而形成了人们运用文化的同时又为文化焦虑困扰的... 世纪之交,人们已习惯于用文化的视角领悟、诠释所面对的世界,但对文化的理解大相径庭。有关文化的已有解释不是将其界定为某种精神意识符号,就是视文化为手头使用着、可随意确定的工具,从而形成了人们运用文化的同时又为文化焦虑困扰的症状。产生这种难以消除的症状的深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阐释学 以自由为本 日常生活 生存方式 自由本质 超越自然 战略对策 道德自律 个体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被引量:8
18
作者 费洪喜 高粱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费洪喜,高粱关于道德的起源及本质问题,必须从道德产生的基础和道德产生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既要从哲学的高度辩证地考察道德所由以产生的基础,又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逻辑地再现道德所由以产生的具体过程,在...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费洪喜,高粱关于道德的起源及本质问题,必须从道德产生的基础和道德产生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既要从哲学的高度辩证地考察道德所由以产生的基础,又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逻辑地再现道德所由以产生的具体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道德的起源及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道德起源 社会个体 和谐性 道德现象 人类本性 道德的本质 道德本质 物质生产方式 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社会学问题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康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78-82,共5页
学校教育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这一活动含有社会化承担者、社会化承受者,社会化内容及社会化方式四种结构要素。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社会学问题在于:作为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权... 学校教育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个体社会化的活动。这一活动含有社会化承担者、社会化承受者,社会化内容及社会化方式四种结构要素。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社会学问题在于:作为社会化承担者的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权威,作为社会化承受者的学生未组成有效的活动群体,作为社会化媒介的教育内容中的隐性课程未得到充分开发,作为社会化方式的教育手段尚滞留于单纯显形控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活动 社会化方式 隐性课程 社会学角度 教育内容 学生个体社会化 教师权威 承担者 教育手段 结构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妮妮 李振义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4X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合作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为中心 学生创新意识 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