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课改:呼唤教师转变生存方式 |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2
|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反思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新机制 |
易凌云
庞丽娟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0
|
|
|
3
|
河南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报告 |
刘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4
|
论教师的个体教学哲学 |
唐小华
李玲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5
|
人的个体生存与实践本体论建构——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再诠释 |
何中华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6
|
《三峡好人》:走索式个体生存的后青春影像 |
吴迎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7
|
回归生存——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的价值 |
李家成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
8
|
主体参与,改进作文评改方式的探索 |
李文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9
|
教师教学意识批判与现代转型 |
王园园
|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0
|
教师工作的三种境界与学校管理策略 |
张萍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1
|
贫困的个体——回顾文学先锋之局限 |
吴炫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
12
|
浅谈教师人格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
王嘉德
王荣德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6 |
0 |
|
|
13
|
论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班级 |
吴康宁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6
|
|
|
14
|
卷首语 |
王云才
|
《上海城市规划》
|
2020 |
2
|
|
|
15
|
学校内部保障体系:校本研究扎实开展之本 |
刘延梅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
16
|
教育文萃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7
|
作为动词的文化——关于文化内涵的阐释学思考 |
张政文
杜桂萍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
18
|
论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
费洪喜
高粱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5 |
8
|
|
|
19
|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社会学问题 |
吴康宁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9
|
|
|
20
|
合作学习中的几点困惑与对策 |
杨妮妮
李振义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