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持久战》与人本管理 被引量:5
1
作者 苏东水 杨恺钧 苏宗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9-182,共4页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思想。《论持久战》蕴涵丰富的人本... 《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继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等重要思想。《论持久战》蕴涵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兵民是胜利之本":管理的"以人为本";(2)"中国战争的正义性":管理者的道德自律;(3)"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管理者的理性与冷静;(4)"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管理者谋略;(5)"抗日统一战线":团队建设;(6)"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目标指引和士气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人本管理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持久战》抄袭说驳议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永春 岳梅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5期64-70,共7页
一些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抄袭了蒋百里《国防论》和《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其实,对《论持久战》与《国防论》、《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的内容和体系稍作比较,就可知抄袭之说是难以成立的。从思想发展来看,毛泽东早在1935年... 一些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抄袭了蒋百里《国防论》和《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其实,对《论持久战》与《国防论》、《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的内容和体系稍作比较,就可知抄袭之说是难以成立的。从思想发展来看,毛泽东早在1935年就萌发了持久战的理论,经过长期对抗日战争的理论思考,在193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其中对敌我双方的特点、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论述,把战争问题上升到战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高度,所体现的理论水平非时人可企及,亦非蒋百里《国防论》、《陈诚持久抗战论》可比肩。因此《论持久战》抄袭说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抄袭说 驳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驳《论持久战》抄袭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1,共4页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内容和线索来看,无证据证明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相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持久抗战理论在理论依据、理论内容、战略战术、阶段划分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论持久战》是重大的理论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日本战犯的教育改造--以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桂香 石田隆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千名由苏联政府移交的日本战犯,并对其进行了教育改造,使其思想出现根本转变,明确认识到自身的加害责任,从而拉开了日本战犯认罪与反省的序幕。1956年起,日本战犯陆续获释回国。此后,这些曾经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千名由苏联政府移交的日本战犯,并对其进行了教育改造,使其思想出现根本转变,明确认识到自身的加害责任,从而拉开了日本战犯认罪与反省的序幕。1956年起,日本战犯陆续获释回国。此后,这些曾经的战犯一直从事"反战和平·日中友好"活动。促使他们转变认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毛泽东《论持久战》等战略理论的学习是重要契机之一。管理所工作人员也在学习、运用《论持久战》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战犯管理所 战犯思想改造 《论持久战》 “中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论的典范 被引量:1
5
作者 苏红 张咏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46-50,共5页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解决战争问题的杰出典范.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胜利虽然已经五十周年,但《论持久战》留给我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过时,文中贯穿的实事求是这一马...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解决战争问题的杰出典范.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胜利虽然已经五十周年,但《论持久战》留给我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没有过时,文中贯穿的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永远是我们认识和行动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自觉能动性 历史唯物论 人民战争 中日战争 “速胜论” 人民群众 战略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的经典之作——重读《论持久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8,共11页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这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重温经典,可以获得启迪;早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伊始,毛泽东就创作完成了一部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的军...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这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重温经典,可以获得启迪;早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伊始,毛泽东就创作完成了一部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的军事理论巨著《论持久战》。它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把握时代特点,在扑朔迷离的战争中擘画军事指挥方略,在复杂多变的矛盾运动中洞悉抗战的本质、规律和趋势,在或明或暗的军力较量中彰显革命领袖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它不仅预见了抗战是持久战且最终必胜的确定性答案,而且描绘了持久战取胜的清晰轮廓。《论持久战》对于我们今天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不确定性 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的发表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久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反侵略的实践中,而且在军事理论中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论持久战》的发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抗战胜利在军事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的重要体现。《论持久战... 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反侵略的实践中,而且在军事理论中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论持久战》的发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抗战胜利在军事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的重要体现。《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理论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指路明灯,这篇文章也是被公认的世界军事名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敦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78-81,共4页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论持久战》的理论价值具体体现在学习与发扬毛泽东同志身处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敏锐、睿智和贯通古今、洞察全局的理论创新胸襟,在正确的理论引领之下解决迫切的实际问题;坚信人民和民族事业的正义性,以扬... 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论持久战》的理论价值具体体现在学习与发扬毛泽东同志身处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敏锐、睿智和贯通古今、洞察全局的理论创新胸襟,在正确的理论引领之下解决迫切的实际问题;坚信人民和民族事业的正义性,以扬优避劣的方式灵活应对,挖掘已有或潜在的优势要素与积极因素,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渐积累局部优势,推动其向全局转化并最终获得全局优势,这些是处理问题要遵循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理论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导抗战的不朽篇章——重温《论持久战》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双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27,共3页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论持久战》,深感这部光辉著作对中国人民夺取抗战伟大胜利所起的巨大指导作用和今天的思想光芒。
关键词 《论持久战》 抗战 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人民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质变和部分质变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46-47,共2页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质变和部分质变思想探析●周红《论持久战》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部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水乳交融的科学著作。从世界观...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质变和部分质变思想探析●周红《论持久战》是一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哲学著作,是一部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水乳交融的科学著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军事思想 《论持久战》 质变 军事著作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哲学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稍晚于《论持久战》的战略学专著——高长虹《政治的新生》略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久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0-33,共4页
高长虹的战略学专著《政治的新生》写于1938年6月21日至8月11日,稍晚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该书围绕"战争是一个整体"这一主旨论述了制约和影响战略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地缘、民众组织等因素。虽然高长虹的战略学... 高长虹的战略学专著《政治的新生》写于1938年6月21日至8月11日,稍晚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该书围绕"战争是一个整体"这一主旨论述了制约和影响战略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地缘、民众组织等因素。虽然高长虹的战略学思想主要来自欧洲,其次来自中国古代,但《政治的新生》在主要观点上与《论持久战》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长虹 战略学 《政治的新生》 《论持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对西方经典战争理论的创新与超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安中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论持久战》作为世界军事理论史上的经典,充分吸收了人类军事科学的先进成果。毛泽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充分运用,在东西方经典战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殊国情,不仅将对游击战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而且在战争指导方针、... 《论持久战》作为世界军事理论史上的经典,充分吸收了人类军事科学的先进成果。毛泽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充分运用,在东西方经典战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特殊国情,不仅将对游击战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而且在战争指导方针、作战方式方面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国抗战力量的最大化挖掘与最优化整合进行了理论准备,探索了一条落后大国如何战胜军事强国的新道路,实现了对西方经典战争理论~①的创新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西方经典 中国特殊国情 军事强国 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与呼:《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 被引量:12
13
作者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论持久战》问世后,中国共产党利用政党合法化以及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党政军办事处、兴办多种报刊的有利条件,有组织地统一行动,向各地各界民众开展舆论宣传,全面阐述《论持久战》的内容意义,树立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坚决抗战的正面... 《论持久战》问世后,中国共产党利用政党合法化以及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党政军办事处、兴办多种报刊的有利条件,有组织地统一行动,向各地各界民众开展舆论宣传,全面阐述《论持久战》的内容意义,树立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坚决抗战的正面形象。左翼人士的踊跃呼应,扩展了《论持久战》的影响,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作为中共领袖的形象。而经济与文化的补充论述,既显示了《论持久战》的指导作用,也延伸了《论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内容。这一波舆论攻势凸显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宣传上的能力远超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民心的天平开始朝着共产党一方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宣传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的逻辑理路及现实启示——纪念《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懿 姜汪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部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哲学著作。它从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出发,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内在矛盾和强弱变化,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论证了持久战的三个...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部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哲学著作。它从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出发,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分析了中日双方的内在矛盾和强弱变化,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论证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探讨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及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等,得出中国必胜的结论。《论持久战》启迪我们,要把握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坚持群众史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逻辑理路 唯物辩证法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写作时间考订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一平 徐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关于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时间,当时的警卫员翟作军在《在毛主席身边》(《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中共旅大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学习室1977年编印)一文说是“1938年初”“初春”,其时尚在用炭火取暖。中国传统的节气“立春”,一... 关于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的时间,当时的警卫员翟作军在《在毛主席身边》(《怀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中共旅大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学习室1977年编印)一文说是“1938年初”“初春”,其时尚在用炭火取暖。中国传统的节气“立春”,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3—5日,“初春”的时间段一般是2月上旬至3月上旬。据翟作军回忆,写到第八、九天的半夜(按:其中因病休息了一天,应该是第十天的半夜),毛泽东把初稿交翟作军送解放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在毛主席身边 翟作军 学习室 解放社 时间考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重读《论持久战》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伯泰 《中州学刊》 1981年第2期3-8,共6页
毛泽东同志写于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观察和解决战争问题,不但透彻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战争中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对持久战将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作出了伟大的科... 毛泽东同志写于1938年5月的《论持久战》,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观察和解决战争问题,不但透彻分析了中日双方在战争中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对持久战将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作出了伟大的科学预见,而且特别论述了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并规定了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持久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原则。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论持久战》是指引人民群众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伟大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论持久战》 正确发挥 抗日战争 人民群众 毛泽东同志 自觉的能动性 不利条件 客观事实 速胜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中的人本观念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2-242,共1页
苏东水、杨恺钧、苏宗伟撰文:《(论持久战)与人本管理指出,《论持久战》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本观念,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包括:(1)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 苏东水、杨恺钧、苏宗伟撰文:《(论持久战)与人本管理指出,《论持久战》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本观念,对于组织的人本管理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主要包括:(1)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人在组织中有分工和职位的差别,但在管理中都一律平等地处于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持久战》 人本观念 人本管理 人的个性 组织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持久战》是运用科学假说理论的范例
18
作者 杜雄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7-20,共4页
本文将《论持久战》作为运用科学假说理论的范例,指出毛泽东同志主张抗日战争“持久必胜论”是以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经过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而提出的科学假说。
关键词 科学假说 中日战争 《论持久战》 毛泽东同志 错误假说 亡国论 事实材料 速胜论 多助 运动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光辉范例——学习《论持久战》的体会
19
作者 于乔 《中州学刊》 1982年第4期19-20,23,共3页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而他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所作的周密系统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个具体事物具体分...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而他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所作的周密系统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个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光辉范例。 所谓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就是要在思维中正确地反映具体事物。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什么是具体?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既包含事物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又包含这一事物同它存在、发展的客观条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就是《矛盾论》中说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只有认识具体矛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战争 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光辉范例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 基本要素 毛泽东同志 多样性的统一 多助 《矛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范畴的源泉和形成——《论持久战》中的辩证逻辑问题初探
20
作者 章沛 《广东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79-84,30,共7页
科学范畴的源泉是实际,而科学范畴的形成则实现于具休地分析对象的具体矛盾的过程中.总的来说,这一形成过程,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 科学范畴的源泉是实际,而科学范畴的形成则实现于具休地分析对象的具体矛盾的过程中.总的来说,这一形成过程,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在《论持久战》中,正是通过具体分析,通过这样的思考作用,才从中日战争的实践中,得出“持久战”这一科学范畴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范畴 抗日战争 《论持久战》 辩证逻辑 中日战争 问题初探 基本因素 速决战 具体分析 毛泽东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