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认识——重读《论“文学是人学”》所想到的 |
陈永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
|
启晨光于积晦 澄百流于一源——谈《论“文学是人学”》的文学本体论 |
陈永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3
|
东北作为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方法——广义“新东北文学”论纲 |
金钢
王璐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4
|
拓展·交融·打通——论宗教文学研究的目的、界域与方法 |
张培锋
|
《长江学术》
|
2025 |
1
|
|
5
|
AI时代的文学胜任力 |
王卓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经验的重铸: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的方法论 |
张丛皞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人学逻辑 |
张秀红
马雪娇
|
《语言与教育研究》
|
2025 |
0 |
|
8
|
“史论型”与“星座图”——另两种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可能及思考 |
吴秀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文明互鉴视域下现代文学史建构的再思考 |
刘勇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没有文学共识”的文学史?——关于新世纪文学叙事的方法与问题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经典化、媒介融合与“另一种”网络文学道路——以“榕树下”纸质《网络文学年选》为例 |
房伟
董宜兵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研究——评《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
车宇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电影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互文性探析——以《霸王别姬》《倩女幽魂》为例 |
王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艺术性和人文性研究——评《英美文学与作品赏析研究》 |
杜小红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审美重构——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 |
刘凡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赋形与回收:《缓步》的“文学性”回旋曲——兼论“新东北文学”的形式与观念 |
陈思
王璟琨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倒退着前进——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与嬗变 |
樊迎春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反思与深入:论茅盾晚年文学思想——以《我走过的道路》为中心 |
贺仲明
张佳珑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海内外《中国文学史》编撰特点考论——以精编本《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中心 |
程国赋
胡海义
|
《长江学术》
|
2025 |
0 |
|
20
|
当代文学史料学建构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
吴秀明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