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间中国的苦难叙事——《许三观卖血记》批评之批评 |
王达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2
|
重复的诗学——评《许三观卖血记》 |
余弦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8
|
|
3
|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问题 |
张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8
|
|
4
|
王安忆评《许三观卖血记》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6
|
|
5
|
长篇小说叙事中的声音问题──兼谈《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风格 |
张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
6
|
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话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7
|
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探析《许三观卖血记》中人物情感表达方式 |
郑晴和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文本结构与现实世界——从《金光大道》、《许三观卖血记》话语模式看小说文体变迁 |
高卫红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5 |
1
|
|
9
|
《许三观卖血记》:从文学到影视的叙事转换和空间想象 |
李红霞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许三观卖血记:》荒诞而真实的苦难叙事 |
宋剑华
詹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1
|
记忆中的“历史”就是此时此刻──对余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一次观察 |
汪跃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12
|
一部关于平等的小说——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 |
王达敏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3 |
13
|
|
13
|
“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 |
邵燕君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0
|
|
14
|
主义与逻辑:再谈理解余华的几个入口 |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5
|
吃饱之后怎样──评余华的小说创作 |
刘旭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16
|
《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 |
杨光祖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8
|
|
17
|
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 |
张炼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18
|
《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个成长的寓言 |
萨支山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9
|
余华的小说《活着》与电影 |
马立荣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0
|
论余华长篇小说的精神取向 |
武善增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