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聚焦情脉教学审美散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
汲安庆
李茹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癯而实腴”:情、理、词、格的相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解读 |
张香来
汲安庆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文言短文深挖作者是陷阱——《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
尹逊才
张彦儒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4
|
教材更应是学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 |
倪岗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5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蒋兴超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小品”情致——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 |
张旭
韦冬余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7
|
《记承天寺夜游》细读——兼与张伟忠老师商榷 |
孙文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一样的月光,别样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余耀清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9
|
把“根”留住——《记承天寺夜游》两次课堂教学的成败记 |
丁丽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0
|
苏轼的精神困顿与生命突围——析《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藻荇与竹柏 |
袁海锋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1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丁波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8 |
1
|
|
12
|
朗读 赏析 体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包国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落实知识点 体悟人生感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李小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殷秀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曹琦
吴诗斌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闲者便是主人——读《记承天寺夜游》 |
单君
邹兆文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7
|
优美的错觉——读《记承天寺夜游》 |
袁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于平淡中读出玄妙——《记承天寺夜游》文本细读 |
倪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3
|
|
19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
何茂琼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短文长教策略谈 |
章浙中
詹启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