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抓住教学点,在言语形式里穿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谢政满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
2
|
《记念刘和珍君》里的人物、事件和历史 |
杨凯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
3
|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 |
谢友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4
|
《记念刘和珍君》的另一种读法 |
秦晓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1
|
|
|
5
|
关于“三一八”事件的三种写法--以《记念刘和珍君》《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执政府大屠杀记》为例 |
汤天勇
魏诗颖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6
|
《阿Q正传》和《记念刘和珍君》就那么难理解吗? |
尹慧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7
|
抓住悲愤之情 渗透学生思维──我教《记念刘和珍君》 |
薛冬芳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
8
|
为刘和珍塑像——《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片断 |
王金凤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9
|
建“群”何为?——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琐议任务群教学 |
孔源
刘笑天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0
|
谈《记念刘和珍君》的四层级对比 |
苏通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1
|
谈《记念刘和珍君》中陶潜诗《挽歌》的引用 |
常麟瑞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2
|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 |
许振兴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13
|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盛志武
郭翠翠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4
|
展示经典作品的多重意蕴——《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建议 |
郭晓平
房存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5
|
对《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难句解释的看法 |
川汇海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8 |
0 |
|
|
16
|
也谈《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难句的理解 |
王朝堂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
0 |
|
|
17
|
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 |
高更生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
18
|
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同义合成词 |
刘玉凯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
19
|
作为文章的鲁迅作品及其教学 |
王本朝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20
|
伤残的心灵:一个真实的杨荫榆 |
赵长征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