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抓住教学点,在言语形式里穿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政满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56,共4页
【教学设想】《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作品中的经典篇目。作者运用“反复诉说”“回环往复”的言语形式,表达了内心痛惜、赞美、愤恨、悲哀、期望等诸多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这是“鲁迅”“这一篇”作品独特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言语形式 教学设计 教学点 鲁迅作品 教学设想 回环往复 教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念刘和珍君》里的人物、事件和历史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0-31,37,共3页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人物 事件 历史 中学 语文教学 背景知识 教学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友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71,共2页
教材是教与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有着撼人心魂的魅力,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冷遇它、淡化它。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篇目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它们的... 教材是教与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有着撼人心魂的魅力,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冷遇它、淡化它。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篇目的闪光点.充分展示它们的人文价值和文化魅力.让它们在新时代再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学生学习 引导 教学过程 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文化魅力 人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念刘和珍君》的另一种读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晓华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历史人物 读法 高中 语文 鲁迅 学生运动 教材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一八”事件的三种写法--以《记念刘和珍君》《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执政府大屠杀记》为例
5
作者 汤天勇 魏诗颖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1,共4页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和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基于洞察人性、批判政府、揭露社会黑暗的基础之上记叙了“三一八”事件,但三者借助不同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不同的写作意图:鲁迅以片段式的叙述纪念刘和珍...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周作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和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基于洞察人性、批判政府、揭露社会黑暗的基础之上记叙了“三一八”事件,但三者借助不同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不同的写作意图:鲁迅以片段式的叙述纪念刘和珍,抑制不住内心对执政府的愤恨,同时又讽刺“流言家”的冷漠;周作人也以片段式叙述吊唁刘和珍、杨德群二人,抒发内心对死者的真挚情感,通过“感想”之事侧面表达对政府的无望;朱自清以全景式自叙来呈现“三一八”事件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八”《记念刘和珍君》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执政府大屠杀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正传》和《记念刘和珍君》就那么难理解吗? 被引量:2
6
作者 尹慧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阿Q正传》 语文教材 明辨是非 鲁迅 愤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悲愤之情 渗透学生思维──我教《记念刘和珍君》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冬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8-30,共3页
抓住悲愤之情渗透学生思维我教︽记念刘和珍君︾山东莒南第三中学薛冬芳《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怀着满腔的悲愤写给烈士的悼词,也是写给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血的控诉书。大部分学生反映比较难学,如何教好这一课呢?列宁曾经说过... 抓住悲愤之情渗透学生思维我教︽记念刘和珍君︾山东莒南第三中学薛冬芳《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怀着满腔的悲愤写给烈士的悼词,也是写给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血的控诉书。大部分学生反映比较难学,如何教好这一课呢?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渗透学 教学过程 学生思维 反动派 中国女子 死难烈士 象思维 引导学生 阅读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刘和珍塑像——《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片断
8
作者 王金凤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4,14,共2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 《记念刘和珍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群”何为?——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琐议任务群教学
9
作者 孔源 刘笑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9-42,共4页
当前任务群教学缺少科学模型建构,对新教学样态缺少专业有效的操作模型、路径和策略引导。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组群教学为主要参照,从模型建构角度梳理任务群教学的理念、思路与策略,提出应该更加注重文本的逻辑关联和匹配价值,在更... 当前任务群教学缺少科学模型建构,对新教学样态缺少专业有效的操作模型、路径和策略引导。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组群教学为主要参照,从模型建构角度梳理任务群教学的理念、思路与策略,提出应该更加注重文本的逻辑关联和匹配价值,在更高层次上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并且遵循母语属性,尊重精读规律,形成母语学习的张力空间和附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群教学 《记念刘和珍君》 逻辑关联 母语属性与精读规律 适切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记念刘和珍君》的四层级对比
10
作者 苏通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0-53,共4页
《记念刘和珍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对比写法,共分为四个层级,即句内的小对比、节内的次对比、节间的中对比、全文的大对比。通过对比方法的反复多层次运用,使作者的爱憎之情充沛淋漓,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强大的战斗力。
关键词 四层级对比 抒情 《记念刘和珍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记念刘和珍君》中陶潜诗《挽歌》的引用
11
作者 常麟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12-112,共1页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六节深刻地阐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意义和教训,阐述中引用了晋代诗人陶潜《挽歌》中的四句诗。
关键词 《挽歌》 《记念刘和珍君》 陶潜 鲁迅 贤达 闲人 白杨 死者 最大的胜利 评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
12
作者 许振兴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0-31,共2页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安徽巢湖市黄麓中学许振兴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句中"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 试析《记念刘和珍君》中两处疑点安徽巢湖市黄麓中学许振兴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句中"惊心动魄的伟大"陈述对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句中"这"所指代的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主谓短语 介宾结构 介宾短语 试析 鲁迅先生 安徽巢湖 主语 挽歌 语气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
作者 盛志武 郭翠翠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5,共4页
[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段落,体味作者“不说与说”复杂而纠结的情感。2.通过分析探究,深刻认识刘和珍等烈士牺牲的意义,理解由苦难走向新生的革命进程。[课前准备]朗读全文,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摘录触动自己的语句并做批注。[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段落,体味作者“不说与说”复杂而纠结的情感。2.通过分析探究,深刻认识刘和珍等烈士牺牲的意义,理解由苦难走向新生的革命进程。[课前准备]朗读全文,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摘录触动自己的语句并做批注。[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预习时,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PPT呈现问题)。其中一个聚焦在作者“不说与说”的矛盾上,即作者为何反复强调“无话可说”而实际上却说了很多。解答这个问题,可关注课文第五部分第一句“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进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刘和 《记念刘和珍君》 课前准备 有价值的问题 课前预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经典作品的多重意蕴——《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建议
14
作者 郭晓平 房存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0-34,共5页
经典性是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学习经典可以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经典杂文,具有可供人不断解读的丰富内涵。根据学习要求,结合文本... 经典性是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学习经典可以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陶冶。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经典杂文,具有可供人不断解读的丰富内涵。根据学习要求,结合文本特征,本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可以从革命观的复杂性、人物形象的丰富性、语言风格的个性化三个方面深挖,引导学生走近鲁迅,体味经典,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人格,培养思辨能力,提升语言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经典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难句解释的看法
15
作者 川汇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68-69,共2页
我们在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碰到的难句较多,而尤其难解的是第五节中的这两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 我们在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碰到的难句较多,而尤其难解的是第五节中的这两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准确理解这两句的关键在“伟大”一词,对此久来有两种意见,一种作正面赞颂解,一种作反语讽刺解,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念刘和珍君》 难句 八国联军 鲁迅 伟绩 大屠杀 女子 武功 学堂 中国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记念刘和珍君》中两个难句的理解
16
作者 王朝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82-83,共2页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难句,浓缩了鲁迅先生在此文中所要表达的精深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在教学这篇文章中,引导学生正确领会这些难句的含意,对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至关紧要的。此文中的难句较多,争论较大的是这两句:“当三个...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难句,浓缩了鲁迅先生在此文中所要表达的精深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在教学这篇文章中,引导学生正确领会这些难句的含意,对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至关紧要的。此文中的难句较多,争论较大的是这两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一些同志对这两句作反面讽刺理解,我不能同意。因为,难句也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该孤立地作为单独句子琢磨。我们研读课文字句时心中要有一个“篇”的概念,要尽力知作者的心思,晓作者的旨意,明作者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对难句有正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句 《记念刘和珍君》 伟绩 中外反动派 枪弹 文明人 武功 女子 思想内容 互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更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2,4,共4页
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高更生异体词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如“古董—骨董gǔdǒng、笔画—笔划bǐhuà”等。鲁迅作品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写的,虽然属于现代汉语的范围,但是有些词的写法比较特殊,出现... 鲁迅作品中的异体词□高更生异体词是社会上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如“古董—骨董gǔdǒng、笔画—笔划bǐhuà”等。鲁迅作品大都是二三十年代写的,虽然属于现代汉语的范围,但是有些词的写法比较特殊,出现的异体词比当代作家的作品要多一些。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异体词 《辞海》 语气助词“啊” 《辞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为了忘却的记念 《“友邦惊诧”论》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记念刘和珍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同义合成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3-36,共4页
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同义合成词●刘玉凯曾经读过一篇谈鲁迅著作校勘问题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校勘这件事,就是这么奇怪,错的时间长了,延续下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为正确的了,你予以纠正,他还认为你错了,还要给你改回去。... 鲁迅作品中的几个同义合成词●刘玉凯曾经读过一篇谈鲁迅著作校勘问题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校勘这件事,就是这么奇怪,错的时间长了,延续下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为正确的了,你予以纠正,他还认为你错了,还要给你改回去。这类例子,很容易举出。像鲁迅笔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鲁迅研究 “灵魂”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著作 《鲁迅全集》 《红楼梦》 现代汉语 两种用法 同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章的鲁迅作品及其教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本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5,共3页
鲁迅是中小学最为熟悉的现代作家,其作品选人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篇目多,也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的教学内容。目前,人教版小学教材有改编的鲁迅作品《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初中教材有《从百草园到三... 鲁迅是中小学最为熟悉的现代作家,其作品选人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篇目多,也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的教学内容。目前,人教版小学教材有改编的鲁迅作品《三味书屋》和《少年闰土》,初中教材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孔乙己》等七篇,高中教材仅有《记念刘和珍君》和《垒来主义》两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记念刘和珍君》 中小学教师 文章 《少年闰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残的心灵:一个真实的杨荫榆
20
作者 赵长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杨荫榆 《记念刘和珍君》 真实 心灵 伤残 人物形象 北洋政府 学生运动 读者 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