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星丛和真理性内涵——本雅明《认识批判序言》中对真与美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千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8,116,共9页
文章对本雅明《德国悲苦剧的起源》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关于真与美关系的讨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将之放到包括叔本华、海德格尔、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在内的哲学史上下文中进行重新考察,明辨异同,分梳脉络,指出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构想——... 文章对本雅明《德国悲苦剧的起源》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关于真与美关系的讨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将之放到包括叔本华、海德格尔、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在内的哲学史上下文中进行重新考察,明辨异同,分梳脉络,指出他关于这一问题的构想——美是未来的真理性内涵在过去中直接地表现给现在——是对德国美学传统的"美的救赎"的动机的重新部署。与此同时,也对他的关键性概念如"表现""星丛""美的真理性内涵"等给出尽可能明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认识批判序言》 真理性内涵 理念 表现 星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起源逻辑到起源—历史:本雅明《认识—批判序言》对柯亨“起源”概念的批评 被引量:3
2
作者 姚云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5,共9页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 本雅明的《认识—批判序言》中,对“起源”的论述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不仅决定了本雅明早期文论思想的核心关切,并对其历史哲学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研究中,对“起源”概念的思想史起源的研究较为稀少。德国犹太哲学家柯亨在《纯粹认识逻辑》中将“起源”看作重要的范畴加以论述。柯亨认为,“起源”范畴发端于纯粹思维的起源判断,以“一”这一先验的数量规定性为中介,起源判断沟通处于“前存在”状态的“存在(Sein)”和可被思维和度量的最基础存在者“现在(Seinde)”,从而规定了让一切存在者可被思维所把握的基础范畴,进而将“前存在(Vor-Sein)”“一”和“现在”的关系转化为可被数学—逻辑方法所把握的不定存在、作为数量一的限定存在和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本雅明认为,柯亨试图通过数学—逻辑方法来认识和理解存在的方法忽略了存在和其表征形式之间的差异与否定关系。他指出,只有区分设置和起源的关系,并将起源概念理解为不断运动的起源—历史,才能真正把握起源概念的实质。但是,本雅明保留了柯亨将“起源”看作“一”的判断在认识论领域的意义,并依托此将存在的单一性和认识形式统一性之间张力结构呈现出来,构造了一种基于“一”的差异存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认识批判序言》 《纯粹认识逻辑》 赫尔曼·柯亨 本雅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