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观书有感》的所言之志
1
作者 李少毅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1期36-36,共1页
近日读陆精康先生<说说"托物言志"诗>(<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5.4)一文关于朱熹<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解读,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关键词 《观书有感》 托物言志 高中 学习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十年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众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观书有感》 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 古希腊罗马 文学交流 文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有源头活水来
3
作者 赵敏俐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共1页
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道尽了读书的乐趣。那么,朱熹读书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首先自然是那些前代经典。这其中重要的一本就是《诗经》。朱熹多年涵泳... 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道尽了读书的乐趣。那么,朱熹读书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首先自然是那些前代经典。这其中重要的一本就是《诗经》。朱熹多年涵泳《诗经》,颇有心得,撰成《诗集传》一书,成为《诗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自然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水 源头 《观书有感》 《诗经》 中国传统文化 《诗集传》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的“觅泉”
4
作者 张健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共1页
“泉”。为地下流出的水,可比喻为事物的来源、产生的根由等。人们熟悉的宋儒朱熹《观书有感》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以“源头活水”的补给注入.使“渠”清澈澄明.映照天光云影的表显意向,比喻人读书获得的充盈... “泉”。为地下流出的水,可比喻为事物的来源、产生的根由等。人们熟悉的宋儒朱熹《观书有感》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以“源头活水”的补给注入.使“渠”清澈澄明.映照天光云影的表显意向,比喻人读书获得的充盈感悟、心灵澄澈、自在自得的境界.实在是高!职业教育也需要寻觅这样具有“源头活水”的补给功能的“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观书有感》 活水 源头 比喻 名句 自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两首教学断想
5
作者 周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9,共1页
《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构成了一个以“读书做人”为内容的小专题。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想象《观书有感》的作者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 《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构成了一个以“读书做人”为内容的小专题。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想象《观书有感》的作者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思想才能不断得到充实、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书有感》 古诗教学 学习知识 朱熹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