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杂剧《西游记》的人物形象
1
作者 马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8,共5页
元末明初蒙古族作家杨景贤的代表作杂剧《西游记》第一次配齐了唐僧取经的队伍组成 ,并对其出身来历做了清晰化、定型化处理。在把人物来历神异化的同时 ,却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加世俗化 ,形成有趣的二律背反。剧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 元末明初蒙古族作家杨景贤的代表作杂剧《西游记》第一次配齐了唐僧取经的队伍组成 ,并对其出身来历做了清晰化、定型化处理。在把人物来历神异化的同时 ,却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加世俗化 ,形成有趣的二律背反。剧中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更加注重性格的内在统一 ,基本奠定了其形貌和性格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景贤 杂剧《西游记 人物形象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中救赎主题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光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7,117,共6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 救赎主题 发展与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景贤及其杂剧《西游记》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相璧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1年第4期97-101,共5页
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个剧作家。杂剧《西游记》是作者剧作中有影响的作品,成书约在元末明初,比吴承恩所著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早二百多年。可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却说:“蒙古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数者,而作杂剧,则唯汉人。”这恐... 杨景贤是蒙古族第一个剧作家。杂剧《西游记》是作者剧作中有影响的作品,成书约在元末明初,比吴承恩所著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早二百多年。可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却说:“蒙古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数者,而作杂剧,则唯汉人。”这恐怕是很大的疏忽。杨景贤在当时的曲家中间,虽然名位不比别人尊隆,但是他弥补了我们中华民族戏曲史上的不足。其杂剧《西游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集中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部较好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景贤 杂剧《西游记 唐僧取经 小说《西游记 孙悟空 吴承恩 元曲 元末明初 百回本 太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