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厢记诸宫调》究竟创作于何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炳森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及其创作年代 ,元代以降 ,学术界多以为金章宗时人董解元作于金章宗朝。其实 ,无论是从作品本身所反映出的宗教思想、民情风俗、名物制度、民族称谓等而言 ,还是就作品孕育、产生、流传的故事地域氛围与土壤基础...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及其创作年代 ,元代以降 ,学术界多以为金章宗时人董解元作于金章宗朝。其实 ,无论是从作品本身所反映出的宗教思想、民情风俗、名物制度、民族称谓等而言 ,还是就作品孕育、产生、流传的故事地域氛围与土壤基础等而言 ,都说明作者不为金人而为南宋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诸宫调》 作者 创作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部金代诸宫调作品的宫调分析——兼述与元杂剧宫调相关的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祖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刘智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的宫调曲牌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当时诸宫调的宫调数量和宫调之间的衔接特点。并且这两部作品的宫调特点和元杂剧宫调有直接联系:仙吕宫和中吕宫原本是"仙吕调"和"中吕调"... 通过对《刘智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的宫调曲牌的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当时诸宫调的宫调数量和宫调之间的衔接特点。并且这两部作品的宫调特点和元杂剧宫调有直接联系:仙吕宫和中吕宫原本是"仙吕调"和"中吕调";仙吕调至双调的调关系在元杂剧音乐中是主要的调框架(第一折至四折)。仙吕调的普遍运用、以及它以"上"字为主音的特点,后来演变为"工尺七调"的小工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远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宫调 元杂剧 北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注《西厢记》词语新探
3
作者 卢甲文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95-98,共4页
元杂剧《西厢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或研究《西厢记》,王季思先生对它做了大量的校注工作。他校注的《西厢记》,—版再版,说明深受读者的欢迎。王先生的注释,大多数是确切的,但是,也有少数欠妥。我们不妨... 元杂剧《西厢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戏曲作品之一。为了帮助读者阅读或研究《西厢记》,王季思先生对它做了大量的校注工作。他校注的《西厢记》,—版再版,说明深受读者的欢迎。王先生的注释,大多数是确切的,但是,也有少数欠妥。我们不妨大胆地提出来,一方面就教于王先生,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1.俺 王先生注:“俺 集韵:‘北人谓我曰俺。’一般带有倨傲语气,并多用在独白时。”(见此书第2页注[三]) 这个注释,我们撇开“多用在独白时”不谈,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一是“俺”一般不带“倨傲语气”;二是“俺”不仅表示“我”,还表示“我们”的意思。例如: ①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西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词语 宋元语言词典 语气 《元曲选》 北方话 《西厢记诸宫调》 小姐 重叠形式 董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研究的又一成果——读张国光校注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
4
作者 祝凤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21-22,11,共3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版的张国光先生校注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和该社重版的王秀思先生校注的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都摆在我的案头。封面一是淡绿,一是淡红,象一对孪生的姊妹。但前者解放以来已在理论上被打入另册,在读者心目中早...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版的张国光先生校注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和该社重版的王秀思先生校注的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都摆在我的案头。封面一是淡绿,一是淡红,象一对孪生的姊妹。但前者解放以来已在理论上被打入另册,在读者心目中早已宣告“失踪”,而现在却能以与王西厢同等的地位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张国光 《西厢记》杂剧 金批 西厢 王实甫 张先 西厢 注本 《西厢记诸宫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呆”字源流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恩江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48,共2页
“呆”是个常用汉字,其基本意义有三:①头脑迟钝;不灵敏。②脸上表情死板;发愣。③同“待”(dāi),停留。这个字旧有两读:一读dāi,一读ái(用于“呆板”)。其异体字则有“”“”等。从历史渊源看,今天的“呆... “呆”是个常用汉字,其基本意义有三:①头脑迟钝;不灵敏。②脸上表情死板;发愣。③同“待”(dāi),停留。这个字旧有两读:一读dāi,一读ái(用于“呆板”)。其异体字则有“”“”等。从历史渊源看,今天的“呆”字至少与三个系列的字有关:一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中华大字典》 字源 《广韵》 俗文字学 《西厢记诸宫调》 《儿女英雄传》 《现代汉语词典》 《字汇》 《唐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文学保存整理概观(三)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惠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后期文学家赵秉文撰。他除了正统的儒家学说以外,对于佛、道诸家无不潜心致力,造诣精湛,因而著述颇丰,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解》、《孟子解》... 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后期文学家赵秉文撰。他除了正统的儒家学说以外,对于佛、道诸家无不潜心致力,造诣精湛,因而著述颇丰,有《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列子补注》一卷,删集《论语解》、《孟子解》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所著诗文号《滏水集》者前后三十卷,惜其外集散佚不传,今存《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滏水文集》有《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抄本;清光绪三十一年吴重熹《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有杨守敬校札记二卷、附录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金代文学 保存整理 《河汾诸老诗集》 元遗山 《四部丛刊》 《刘知远诸宫调 赵秉文 《西厢记诸宫调》 段成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先+名”的指称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春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鸠摩罗什 《西厢记诸宫调》 《汉语大词典》 范仲淹 亲属称谓 魏南北朝 摩洛哥 《出师表》 指称义 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不刺”绎解
8
作者 乐耕 《中州学刊》 1982年第5期81-81,共1页
《中州学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溶同志的《“颠不刺”试释》,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解释,认为“颠”同“不刺”合成“颠不刺”一词,作“拔顶”讲,在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里,是极口称赞莺莺之类的。这一解释接近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意... 《中州学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溶同志的《“颠不刺”试释》,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解释,认为“颠”同“不刺”合成“颠不刺”一词,作“拔顶”讲,在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里,是极口称赞莺莺之类的。这一解释接近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意。 对于“颠不刺”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好 王实甫 西厢 王季思 拔顶 宝石 语助词 西厢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