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堕落还是回归?——《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性的伦理困境及其伦理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肖洒 黄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1,共7页
山田宗树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源于真实素材。从伦理的角度考察,表面上看,松子的悲剧源自父爱的缺失,及其导致的性格缺陷,亦即家庭伦理困境。然而,从深层次来看,导致松子悲剧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来自于家庭,更来自于社会,亦即社会伦... 山田宗树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源于真实素材。从伦理的角度考察,表面上看,松子的悲剧源自父爱的缺失,及其导致的性格缺陷,亦即家庭伦理困境。然而,从深层次来看,导致松子悲剧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来自于家庭,更来自于社会,亦即社会伦理困境。这双重伦理困境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其根源则是影响日本数百年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社会伦理道德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具体表现。松子之死并非简单的杀人事件,其原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因此《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反映了特定社会中的多元伦理问题。病态的男权社会导致了松子"被嫌弃的"、"倒霉的"一生,更决定了其注定的、必然的悲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女性意识 伦理困境 伦理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家的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观后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巧香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6期52-52,66,共2页
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由日本的当红导演中岛哲也执导,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松子悲惨的一生。从"童年记忆"和"女性成长"的关系来看,童年时父爱的缺失和家庭的抛弃是松子悲剧的内在源头。... 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由日本的当红导演中岛哲也执导,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松子悲惨的一生。从"童年记忆"和"女性成长"的关系来看,童年时父爱的缺失和家庭的抛弃是松子悲剧的内在源头。对爱和被爱的追求以及对家回归的渴望贯穿松子的一生。离家出走的松子,对孤独和寂寞有着深深的恐惧感,这使她在不顾一切地追求爱和被爱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影片被称为是日本版的"长恨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童年记忆 女性成长 父爱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人文主义探颐
3
作者 谢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中岛哲也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具有跨越国界的感人力量。电影以明艳、夸张的图像展示了松子悲哀的、一直在寻找爱的一生。从表面来看,电影叙述的是松子不同人生阶段的琐碎遭遇,松子的经历也是独特的,看似并不具备代表性,但电影却... 中岛哲也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具有跨越国界的感人力量。电影以明艳、夸张的图像展示了松子悲哀的、一直在寻找爱的一生。从表面来看,电影叙述的是松子不同人生阶段的琐碎遭遇,松子的经历也是独特的,看似并不具备代表性,但电影却包含了广泛且深刻的思想,引发着人们对各类人生话题的思考。文章从个人尊严与价值、个人能力与创造力、社会关系与意识形态三方面,从人文主义视角观照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中岛哲也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人性刻画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权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51-153,共3页
日本著名中生代导演、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时代"——新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中岛哲也一向以在电影中挖掘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运用夸张的广告式的视听语言而著称。而对人性进行极端性的刻画也是中岛哲也电影的个人风格之一。... 日本著名中生代导演、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时代"——新电影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中岛哲也一向以在电影中挖掘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运用夸张的广告式的视听语言而著称。而对人性进行极端性的刻画也是中岛哲也电影的个人风格之一。《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中岛哲也最为知名的作品。本文从对女性人性弱点的揭示、对男性人性阴暗面的批判以及对当代日本社会中人性扭曲的捕捉三方面,分析《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影片的人性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岛哲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人性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