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与重写:大江健三郎晚期创作的新动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秀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 大江健三郎的新作《忧容童子》具有“后结构主义”意味,其解构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它与《被偷换的孩子》的互文性联系中。作品在解构后者的同时,也解构了大江自身。通过主人公古义人对自己的“重新阅读”,大江也实现了对自身的“重新书写”。作品意在探索处于困境中的日本文化的新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忧容童子》 《被偷换的孩子》 日本 小说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