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交际中适度文化移情问题分析——从解读电影《蝴蝶君》说起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文英 张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介绍了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以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对电影《蝴蝶君》进行分析,指出不当的文化移情导致了悲剧的产生,文化移情应当适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其次要培养文化认知能力,即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加深对... 介绍了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以文化移情的相关理论对电影《蝴蝶君》进行分析,指出不当的文化移情导致了悲剧的产生,文化移情应当适度。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其次要培养文化认知能力,即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再次,需要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改变文化偏见,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最后,理解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样的文化移情才是适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文化移情 跨文化 交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君》:从边缘走向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新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传统的美国戏剧舞台上,表现东西方爱情戏剧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剧中的西方男人总是身处突出的中心地位,而东方女性总是身处边缘。当代美国剧作家黄大卫努力重新建构遭美国式的东方主义话语所压抑的亚裔美国文化。他在其代表作《蝴蝶君》... 在传统的美国戏剧舞台上,表现东西方爱情戏剧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剧中的西方男人总是身处突出的中心地位,而东方女性总是身处边缘。当代美国剧作家黄大卫努力重新建构遭美国式的东方主义话语所压抑的亚裔美国文化。他在其代表作《蝴蝶君》一剧中跨越传统戏剧的框架模式,将剧中男"女"主角的关系作了象征性的转换,从政治、文化、哲学以及男女性别诸方面颠倒了传统东西方角色关系,使东方女子的形象挣脱了"边缘"枷锁的束缚,从"边缘"走向"中心"。同时,剧作者希望该剧能够纠正种种文化和性别的错误感受,抛弃旧有的刻板印象,由对立、对抗转为对话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中心 《蝴蝶君》 角色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蝴蝶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53,共3页
影片《蝴蝶君》是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的剧情片,拍摄于1993年,改编自百老汇著名美籍华裔编剧黄哲伦的同名原作,剧本脱胎于《蝴蝶夫人》,巧妙地在原作的基础上构建了角色权利的倒置和深入的文化结构对峙。本文从影片《蝴蝶君》的创... 影片《蝴蝶君》是由大卫·柯南伯格执导的剧情片,拍摄于1993年,改编自百老汇著名美籍华裔编剧黄哲伦的同名原作,剧本脱胎于《蝴蝶夫人》,巧妙地在原作的基础上构建了角色权利的倒置和深入的文化结构对峙。本文从影片《蝴蝶君》的创作背景,《蝴蝶君》对《蝴蝶夫人》的戏仿与再创造以及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的《蝴蝶君》意象分析三方面,展开了对性别的悬置与东西方观念的博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蝴蝶君》 《蝴蝶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殖民集体激情中被遮蔽的身体——对《蝴蝶君》男主角的具身伦理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超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09,156,共6页
著名华裔美籍戏剧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在中国学界广受注目,这些评论绝大多数声称取后殖民批评的角度,但其实却可说无一例外地背叛了后殖民批评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使得这里的所谓的后殖民批评等同于民族主义的反殖民批评。《蝴蝶... 著名华裔美籍戏剧家黄哲伦的《蝴蝶君》在中国学界广受注目,这些评论绝大多数声称取后殖民批评的角度,但其实却可说无一例外地背叛了后殖民批评的一个重要维度——身体,使得这里的所谓的后殖民批评等同于民族主义的反殖民批评。《蝴蝶君》实际上呈现了身体在文化冲突中的游离性与离心力。因为这场文化冲突对身体这个中介与境域的严重依赖,"身受"冲突的"帝国主义者"法国人高与他所"代表"的力量之间存在着既依存又背离的关系。在文化对抗产生的罅隙中,他的身体实现了自体自根的快乐,引导他挣脱了帝国与权力的话语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后殖民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君》与《蝴蝶夫人》的互文性研究
5
作者 殷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81-82,共2页
《蝴蝶君》是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经典之作。电影《蝴蝶君》以倒置《蝴蝶夫人》殉情角色为切入点,从情网与猎网、仰视与平视、错觉与幻觉、真爱与背叛等不同角度互文,完整地体现了剧作者挣脱文化差异束缚,彰显文化融合新维度的独特... 《蝴蝶君》是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经典之作。电影《蝴蝶君》以倒置《蝴蝶夫人》殉情角色为切入点,从情网与猎网、仰视与平视、错觉与幻觉、真爱与背叛等不同角度互文,完整地体现了剧作者挣脱文化差异束缚,彰显文化融合新维度的独特思想。本文以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的互文性研究为依据,深入解读该剧要义,阐释作品颠覆西方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实现文化差异共存,还世界真正东方的深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蝴蝶夫人》 互文性 戏拟 仿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君》和《末代皇帝》的比较欣赏 被引量:2
6
作者 薛琴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9期48-51,共4页
《蝴蝶君》和《末代皇帝》都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来反映中国人的影片,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东方主义的烙印。但是表述方式不同。《末代皇帝》中,西方人是中国人尤其是溥仪的精神导师;而《蝴蝶君》部分地完成了对西方优越性的解构,... 《蝴蝶君》和《末代皇帝》都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来反映中国人的影片,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东方主义的烙印。但是表述方式不同。《末代皇帝》中,西方人是中国人尤其是溥仪的精神导师;而《蝴蝶君》部分地完成了对西方优越性的解构,但是带着某种冒险。比较欣赏这两部电影的意义在于提出一种问题意识:东方和西方应该以何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末代皇帝》 解构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君》的电影改编与戏曲的跨媒介表演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秋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性表征,保留并展现了原戏剧中的中国戏剧元素。影片中以戏中戏形式呈现的京剧文化、舞台表演及男旦表演,成为电影中突出的跨媒介戏剧形式。从跨媒介表演性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戏剧文化元素在跨媒介改编中的表演性作用,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他者视域中的流变和延展,是跨媒介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跨媒介表演性 电影改编 京剧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霸王别姬》与《蝴蝶君》的神话意蕴
8
作者 张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61,共3页
《霸王别姬》与《蝴蝶君》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庄周梦蝶的神话思维,"蝴蝶"意象蕴涵了对"双性同体"观念的现代演绎,美丽的东西不会长久,蝴蝶的陨落又带有某种强烈的仪式色彩。《霸王别姬》和《蝴蝶君》为我们捕捉到了... 《霸王别姬》与《蝴蝶君》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庄周梦蝶的神话思维,"蝴蝶"意象蕴涵了对"双性同体"观念的现代演绎,美丽的东西不会长久,蝴蝶的陨落又带有某种强烈的仪式色彩。《霸王别姬》和《蝴蝶君》为我们捕捉到了梦中蝴蝶那华丽、阴郁、宛如被蚀的明月般美丽的侧影。最终,让人迷失于幻境和现实之中。《霸王别姬》与《蝴蝶君》用光影的变化为东西方爱情作了带有绮丽的神话色彩的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别姬》 《蝴蝶君》 蝴蝶 神话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夫人的前世今生
9
作者 常凌 刘淑梅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109-109,共1页
蝴蝶夫人一词来自广为流传的歌剧《蝴蝶夫人》。蝴蝶夫人这一形象意味着西方男性对神秘东方女子的类型化想象。探寻蝴蝶夫人这一形象的塑造史,可以发现背后存在一系列小说、歌剧、电影作品。对这些以蝴蝶夫人结构架构的作品组成的互文... 蝴蝶夫人一词来自广为流传的歌剧《蝴蝶夫人》。蝴蝶夫人这一形象意味着西方男性对神秘东方女子的类型化想象。探寻蝴蝶夫人这一形象的塑造史,可以发现背后存在一系列小说、歌剧、电影作品。对这些以蝴蝶夫人结构架构的作品组成的互文性文本进行症候式解读,可以看出蝴蝶夫人这一故事结构的演变和演变背后的文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夫人结构 《蝴蝶君》 《鬼伎回忆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利玛:一个深受东方主义影响的西方男人——兼谈黄哲伦对东方主义的颠覆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岚 胡平正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5-138,174,共5页
《蝴蝶君》中主人公伽利玛受东方主义的浸染,表现出对东方文化刻板的幻想和偏见,尤其是对东方女子的偏执。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思维定势使他成为牺牲品。黄哲伦通过伽利玛这一艺术形象,有力地颠覆了西方文化中长久积淀的东方主义。
关键词 《蝴蝶夫人》 《蝴蝶君》 颠覆 东方主义 黄哲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幕头号恐怖分子
11
作者 孙立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6-36,共1页
美国警匪片《纽约大劫案》是95年中国引进的十部大片之终。本片演过五十分钟,才出现了“劫案”匪首西蒙的影子。而西蒙的扮演者,就是以主演复杂莫测人物形象著称国际影坛的63届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 《纽约大劫案》的本名叫... 美国警匪片《纽约大劫案》是95年中国引进的十部大片之终。本片演过五十分钟,才出现了“劫案”匪首西蒙的影子。而西蒙的扮演者,就是以主演复杂莫测人物形象著称国际影坛的63届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 《纽约大劫案》的本名叫做《终极警探·Ⅲ》。因为六年前电影动作片名导约翰·麦特蒂尔南拍摄这套系列警匪片首集时,就看好它能发展下去。前两集导演让警察中尉约翰·麦克莱恩大出风头,把来自欧洲的匪徒打得屁滚尿流。《纽约大劫案》一反正面英雄大智大勇的故事巢臼,反而让劫案匪帮不可一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奥斯卡 银幕外 人物形象 克莱恩 警匪片 扮演者 提名奖 大出风头 《蝴蝶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