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事实·虚构·叙述——《藤野先生》阅读与日本的文化观念 |
潘世圣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2
|
从知遇之恩到精神资源——重新解读《藤野先生》 |
李宗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藤野先生》:鲁迅如何写老师 |
钱理群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4
|
从《藤野先生》的研究看日本人的国民性 |
廖久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5
|
“立人”的立体践行:《藤野先生》新论 |
朱崇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6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朱则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爱国情怀还是师生情谊?——《藤野先生》教学分析 |
孙静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8
|
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记《藤野先生》的教学 |
朱则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1
|
|
9
|
谈谈鲁迅《藤野先生》的手稿 |
廖久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0
|
巧用练习题学《藤野先生》 |
张国生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1
|
文本旅行:《藤野先生》到台湾 |
黄英哲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0 |
|
12
|
鲁迅为何修改《藤野先生》原标题?--以“考证”“文章”“义理”法探析 |
郑鹏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3
|
鲁迅手稿《藤野先生》涂改前的题目究竟是什么? |
夏晓静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4
|
曾教过鲁迅的敷波先生——小说《藤野先生》中未曾描写的金泽的医学者 |
松田章一
刘红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5
|
弃医从文精神创痛的深情抚慰——《藤野先生》研究 |
张学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于盼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7
|
《藤野先生》的“三重错位”观照 |
郭跃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8
|
《藤野先生》的“日暮里” |
景慧(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藤野先生》细节描写特色探究 |
于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20
|
《藤野先生》“讲义”再解 |
谷兴云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