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清代蒙古地区的民族立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廖杨
-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12,共5页
-
文摘
论清代蒙古地区的民族立法廖杨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为实现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而制定的调整民族关系和民族事务的民族立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民族五法的顶峰。清入关前,努尔哈赤便开始“定国政,禁悖乱,缉盗贼,法制以立”①。皇太极统...
-
关键词
《理藩院则例》
蒙古地区
外藩蒙古
《蒙古律例》
清代民族立法
皇太极
清政府
《清太宗实录》
漠南蒙古
清朝统治者
-
分类号
D929.4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蒙古族法制史概述
- 2
-
-
作者
奇格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2-65,共4页
-
文摘
蒙古民族古代社会有着独特的游牧经济形态,因而其法制建设也有着明显的游牧经济特点。为此概说蒙古族的法制史,了解蒙古族历史发展各阶段法制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仅是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所必需,对于完善中国法制史的内容更是十分必要的。 一、古代蒙古的习惯法。在蒙古民族的家庭、氏族部落时代,蒙古社会没有法规。
-
关键词
法典
法制史
蒙古族
阿勒坦汗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成吉思汗
喀尔喀蒙古
蒙古民族
《蒙古律例》
习惯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古代蒙古族法律与法医学
- 3
-
-
作者
杨选第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7,共6页
-
文摘
古代蒙古族法律与法医学杨选第古代蒙古族法律,经历了习惯法时期、成文法时期直至法典日益完善时期。公元9世纪初──12世纪末,是蒙古民族用习惯行为规范调节和约束人们社会活动的习惯法时期。①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国到13世纪中期,是成文法《大札撒》...
-
关键词
古代蒙古族
《蒙古律例》
《卫拉特法典》
《理藩院则例》
成吉思汗
法医学
元朝法律
伤害案件
蒙古史研究
烧埋银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徐晓光
陈光国
-
机构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2-57,共6页
-
文摘
清朝对“蒙古例”、《理藩院则例》的制定与修订徐晓光,陈光国清代,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到乾隆时期,请政府为对蒙古进行有效的控制,颁布了大量的“蒙古例”,并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蒙古地区的单行法规《盛京定例》、《蒙古律书》和《...
-
关键词
理藩院
《蒙古律例》
盛京
皇太极
清政府
统治
多民族
民族立法
立法内容
适用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律例 番例
- 5
-
-
作者
史丁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80-81,共2页
-
文摘
律例 番例这里说的“津例”,指“蒙古律例”,“番例”指“番例六十八条”。青海牧区蒙古族藏族,长期实行本民族的《卫拉特法典》和习惯法,不执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即不执行《大明律》和《大清律》。罗卜藏丹律事件后,清朝全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不想统一法律制度,但...
-
关键词
《卫拉特法典》
《蒙古律例》
西宁办事大臣
统一法
《大明律》
偿命金
青海牧区
内地法律
律制度
藏族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论清代民族立法的主要原则
- 6
-
-
作者
肖汉银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为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王朝很注意对少数民族管理的立法,很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在因族制宜,因俗立法,缘俗为治;因时制宜;坚持法制统一;维护满族特权等立法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成功的民族政策和法制。
-
关键词
清代
法律制度
满族
民族政策
《蒙古律例》
-
分类号
D929.49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