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失的自我与自我的疗伤——《莎菲女士的日记》再解读兼论新文学作家的身份转变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宜君 张冀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78,共6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前期代表作,颇有再解读的必要。小说讲述了半部“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古老故事,客观上以其“自我”叙事,对后五四时代的“新青年”盲目用自由恋爱去彰显绝对自我的认知黑洞做了如实描述。“漂泊者”莎菲在...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前期代表作,颇有再解读的必要。小说讲述了半部“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的古老故事,客观上以其“自我”叙事,对后五四时代的“新青年”盲目用自由恋爱去彰显绝对自我的认知黑洞做了如实描述。“漂泊者”莎菲在自我幻想中自由,却又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呈现出个人主义兴起后离家出走的逻辑悖论。她的现实困境,就是迷失的丁玲精神层面的苦闷象征,暗含着作家本人对于个性解放的全然绝望、对于思想启蒙的潜在否定,这是每一个踏上从“自然人”到“革命人”身份转变征途的现代作家自我疗伤的必经之路。因此,真实还原小说文本的叙事图景,有效把握作家丁玲的创作意图,意义尤显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自由恋爱 家庭叛逆 个性解放 “我是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为镜像的莎菲与丁玲——重读《莎菲女士的日记》兼谈丁玲早期的情感生活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剑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既是丁玲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也是她本人情感生活的隐喻性表达。这篇作品虽然产生于“后五四”时期的启蒙语境,并经常被研究者纳入到反封建与反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加以解读,但本质上揭示的却是一种青春期的心理学现象而... 《莎菲女士的日记》既是丁玲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也是她本人情感生活的隐喻性表达。这篇作品虽然产生于“后五四”时期的启蒙语境,并经常被研究者纳入到反封建与反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加以解读,但本质上揭示的却是一种青春期的心理学现象而非思想启蒙视域中的社会学现象。莎菲内心的“苦闷”“孤独”“忧郁”和“焦虑”以及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其实都是丁玲在借莎菲以喻自己,进而构成了她们两人精神人格的内在统一性。《莎菲女士的日记》真实地反映了青春少女的情感盲动性。故读懂了莎菲也就读懂了丁玲,乃至读懂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生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 丁玲 情感生活 互为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的“生命流”如何汇入手稿的“生命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上版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异新 李静宜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6,共14页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丁玲的成名作,享有极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随着该作品手稿影印本的出版,我们得以回到这一文学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借助书写编校共存的手稿,我们不仅可以辨读作者的书写、修改痕迹,试着探索作者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流...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为丁玲的成名作,享有极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随着该作品手稿影印本的出版,我们得以回到这一文学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借助书写编校共存的手稿,我们不仅可以辨读作者的书写、修改痕迹,试着探索作者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流汇入手稿之中,还可以理清编辑、校对人员的修改痕迹,尝试把握这一文学史事件中多主体的生命合奏。对手稿的进一步研究或可将该作品的价值延展到文学史之外,以之为史料,探析同时期的文学编辑活动和语言文字的历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手稿 《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个创作主体自我呈现的曲折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巴沙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丁玲是一个命运坎坷,然而又取得了很大艺术成就的作家。在她众多的创作中,有毁誉不一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也有获得世人普遍赞誉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过去,人们总结和研究丁玲的创作道路时,总是把丁玲创作题材的变... 丁玲是一个命运坎坷,然而又取得了很大艺术成就的作家。在她众多的创作中,有毁誉不一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医院中》,也有获得世人普遍赞誉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过去,人们总结和研究丁玲的创作道路时,总是把丁玲创作题材的变化作为批评的唯一依据。这样,在批评实践中难以回避一系列问题:三十年代丁玲的创作题材开始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九三○年春上海》、《田家冲》和《水》等作品,但成就不及前期,人们往往称之为“公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莎菲女士的日记》 自我呈现 创作主体 作家 三十年代 丁玲创作 曲折历程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从心灵写真的魅力看《沉沦》和《莎菲女士的日记》
5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1-45,共5页
提及郁达夫和丁玲的成名之作《沉沦》、《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人们就会想到这两篇小说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有人说《沉沦》的问世“象缺堤的洪水,滔滔之势泛滥全国”,说《日记》的发表犹如向文坛“... 提及郁达夫和丁玲的成名之作《沉沦》、《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人们就会想到这两篇小说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有人说《沉沦》的问世“象缺堤的洪水,滔滔之势泛滥全国”,说《日记》的发表犹如向文坛“抛下一颗炸弹,引起震惊”。“不真不诚,不能动人”。《沉沦》和《日记》之所以能产生“维特热”式的时效和持久的感染力,主要是因为作者用心灵写真的手法坦诚直露地揭示人物的心灵奥秘,这种毫不讳饰的心灵写真甚至使得镇定自持的读者也难免为之欣然动容,由衷共鸣,真是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篇小说面世已半个多世纪了,两位作者也先后作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沦》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郁达夫 写真 金石为开 小说 诗情美 魅力 灵肉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兼论丁玲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
6
作者 张恩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50-58,共9页
一九二七年底,大革命的风暴刚刚过去,凄风苦雨又笼罩着中国。就在这时,一个将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的女作家,以她特有的泼辣清新的风格,跨上了当时的文坛,开始了她漫长的、曲折坎坷却又熠熠闪光的文学征程。这位女作家就是现在我... 一九二七年底,大革命的风暴刚刚过去,凄风苦雨又笼罩着中国。就在这时,一个将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的女作家,以她特有的泼辣清新的风格,跨上了当时的文坛,开始了她漫长的、曲折坎坷却又熠熠闪光的文学征程。这位女作家就是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丁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作品 小说创作发展 梦珂 主人公 爱情至上 冯雪峰 鲁迅 《沉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是孤独的猎手”——《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觉醒》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
7
作者 王翰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1-84,共4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国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美国女主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她们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探究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相似的觉...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国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美国女主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她们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探究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相似的觉醒和孤军奋斗历程,由最初的矛盾冲突、挣扎反抗到最后失败而终得出一些规律,以此给追求自身解放的新世纪的现代女性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觉醒》 女性先驱 自我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写真 各尽其美——《沉沦》和《莎菲女士的日记》比较分析
8
作者 何益明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1期87-92,共6页
郁达夫和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思想气质、艺术风格差异很大的作家。郁的基本情调是浪漫主义的,而丁是现实主义的,他们各自构成一个“完全特殊的艺术世界”,闪耀着不同的艺术光彩。但在他们的早期创作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惊人的近... 郁达夫和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思想气质、艺术风格差异很大的作家。郁的基本情调是浪漫主义的,而丁是现实主义的,他们各自构成一个“完全特殊的艺术世界”,闪耀着不同的艺术光彩。但在他们的早期创作中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惊人的近似之处:他们都从审视自己人生追求所走过的道路及所得的感受开始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沉沦》 丁玲 郁达夫 写真 灵肉冲突 比较分析 小说 作品 性格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人性”的缺失和追求——《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再解读
9
作者 刘素贞 《中文自学指导》 2004年第5期60-61,共2页
其实女人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这也是个很难去下定义的概念。但在我看来,女人性是相对于“男人性”来说的,是所有女性共有的东西,是女性借以能够使自己和男性相区别获得独立地位的特性。作为男女两性每个性... 其实女人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这也是个很难去下定义的概念。但在我看来,女人性是相对于“男人性”来说的,是所有女性共有的东西,是女性借以能够使自己和男性相区别获得独立地位的特性。作为男女两性每个性别肯定都要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以求与对方相区分,而如果有一方丧失了自己的特性,必然要沦为另一方的附庸。事实上,半边天的女性,并不是在每个时期每个社会中都能拥有自己的女人性。如果对《莎菲女士的日记》进行细读,就可以发现这种女人性缺失的状况,以及作品暗含的对这种状况的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形象 艺术风格 丁玲 人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追求快乐”与“正经女人”之间的灵魂挣扎——莎菲女士人格分裂心理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47-51,共5页
"现代女性"莎菲的吊诡在于她是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过渡人"。她内心"威严指令"(做"正经女人")对她"本我"冲动(要"追求快乐")的压抑,驱使她的"人格面具"... "现代女性"莎菲的吊诡在于她是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过渡人"。她内心"威严指令"(做"正经女人")对她"本我"冲动(要"追求快乐")的压抑,驱使她的"人格面具"通货膨胀,导致了她的人格分裂。莎菲形象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她昭示出:社会转型期觉醒青年遭遇的最大"仇敌"或痛苦"就是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人格面具 威严指令 超我 本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菲女士的底线伦理
11
作者 龚刚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最近同时翻读冰心与另一女性作家丁玲的小说,不免生出些悖谬的想法:冰心奶奶的“问题小说”也太温柔敦厚了些吧,整个是“寄小读者”的心态与笔法,倒是一向颇受争议的丁玲小说,却有一种直切要害的穿透力,也有一种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与深... 最近同时翻读冰心与另一女性作家丁玲的小说,不免生出些悖谬的想法:冰心奶奶的“问题小说”也太温柔敦厚了些吧,整个是“寄小读者”的心态与笔法,倒是一向颇受争议的丁玲小说,却有一种直切要害的穿透力,也有一种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与深思的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形象 伦理 丁玲 小说 《莎菲女士的日记》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菲的恋爱至上主义:论丁玲的早期小说与厨川白村的恋爱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历君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78,共7页
1984年春,徐霞村让他的女儿顺道去北京探望丁玲,并帮他自己送信。徐霞村当时"记得丁玲有位叫杨没累的女同学",而丁玲的另一位老同学则曾向徐霞村谈及,"莎菲写的就是杨没累"。并向徐氏"介绍了杨没累的一些情况&... 1984年春,徐霞村让他的女儿顺道去北京探望丁玲,并帮他自己送信。徐霞村当时"记得丁玲有位叫杨没累的女同学",而丁玲的另一位老同学则曾向徐霞村谈及,"莎菲写的就是杨没累"。并向徐氏"介绍了杨没累的一些情况"。所以,他便希望丁玲能谈谈当年往事。1984年4月15日,丁玲便写了一封7页纸的回信给徐霞村,并用了3页纸的篇幅来谈杨没累。丁玲在信中并一再强调自己在1920年代时,与身边的年青人所共同感受到的"苦闷"情绪。本文将从这一丁玲的回忆线索入手,重新解读丁玲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并借此进一步探讨,20世纪初流行于日本和中国知识界的恋爱至上主义与灵肉一致论,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丁玲在五四时期的写作和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厨川白村 恋爱至上主义 灵肉一致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绝被爱:一种全新的女性意识——论莎菲形象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希良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71-76,共6页
妇女问题一直是富有人文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关注点,蔚为壮观的女性题材作品即是一个明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家丁玲的杰作。作品问世虽已近70年,但主人公莎菲精神人格的现代内涵,小说独具的审美价值,仍激发着研究者探... 妇女问题一直是富有人文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关注点,蔚为壮观的女性题材作品即是一个明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家丁玲的杰作。作品问世虽已近70年,但主人公莎菲精神人格的现代内涵,小说独具的审美价值,仍激发着研究者探索的热情。本文作者认为,爱作为莎菲的宗教式信念,体现了现代知识女性受“五四”精神洗礼后发生的深层心灵苏醒。莎菲对真正的爱的理解、感悟和渴望,给她拒绝被爱提供了精神条件,而被爱作为对传统女性“以色事人”命运的人生写照,既是对女性人格和价值的漠视和消融,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男权意识无限膨胀所导致的两性自我价值确证的艰难。拒绝被爱是对传统女性命运的大胆抗争,是现代知识女性独立人格的伸张。同时也意味着,只有在更高起点上寻求和选择真爱,女性的人格和价值才会最终实现,不再重蹈被爱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意识 爱情理想 女性人格 男权文化 知识女性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精神寻求 “五四”精神 精神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式意蕴的象形叙述——《阿Q正传》中的字母新解
14
作者 张秀英 张国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伟大小说家的创作,书名和主人公名字都具有着匠心独运的内涵,如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凌吉士;巴金《家》中的觉新;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等等。在给人物命名方面,鲁迅则更具有大师的风范:《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药》... 伟大小说家的创作,书名和主人公名字都具有着匠心独运的内涵,如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凌吉士;巴金《家》中的觉新;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等等。在给人物命名方面,鲁迅则更具有大师的风范:《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药》中的夏瑜;《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等等。这些名字在表现小说思想情感时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类似于中国传统的脸谱式写作——好与坏全部都写在了名字里,特别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莎菲女士的日记》 《孔乙己》 字母 叙述 象形 《废都》 人物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
15
作者 陈辽 《学海》 1995年第1期93-95,共3页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 丁玲创作历程的新探索──评《丁玲创作论》陈辽撰写、出版一部《丁玲创作论》,是完全必要的。丁玲既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作家。她的创作历程长达六十年。缺少了对丁玲创作的论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就是不完整的。但是,迄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创作论 创作历程 新探索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霞村的时候》 《莎菲女士的日记》 现代文学研究 《在医院中》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们”的小说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82,共16页
“她们”的小说李洁非梳理:叛出“男门”一位西方知识女性曾写道:“我们不知道妇女们的眼光是什么。妇女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呢?她们是怎样雕刻、塑造和解释世界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男人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①类似于这样... “她们”的小说李洁非梳理:叛出“男门”一位西方知识女性曾写道:“我们不知道妇女们的眼光是什么。妇女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呢?她们是怎样雕刻、塑造和解释世界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男人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①类似于这样的提问,成为当代世界意识形态有别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作家 《莎菲女士的日记》 男性话语 女性文学 张爱玲 女性主义小说 女性意识 《小城三月》 个人化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时间运用──以鲁迅等作家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铁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2-49,共8页
对于日期的象征性运用历史上任何节日都有。毕竟,节日本身取决于历法的存在。而且日期在中国又特别引人注目①。中国传统上每每用一个日期代表一个阶段。本世纪汉语中“五四”这个词就是颇具活力的一个。当我们谈论本世纪中国文学时,... 对于日期的象征性运用历史上任何节日都有。毕竟,节日本身取决于历法的存在。而且日期在中国又特别引人注目①。中国传统上每每用一个日期代表一个阶段。本世纪汉语中“五四”这个词就是颇具活力的一个。当我们谈论本世纪中国文学时,就无法回避“五四”运动———尽管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日期记录 《狂人日记》 准确时间 叙述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 周作人 历法 陈衡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初期女性作家创作散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创作的特质及其差异性的横向思考与多向审视,简要地勾画出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产生、流变的轨迹,探讨了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新文学初期 五四女作家 五四时期 爱的哲学 凌叔华 妇女解放 陈衡哲 《莎菲女士的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
19
作者 王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4-76,共3页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王烨一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所指)必内含在感性(能指)中,并指出审美对象的意义既是统一的又是多重组合的,具有丰富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感到,丁玲早期小说因偏重于心理、情绪冲动... 丁玲早期小说的深层意蕴王烨一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的意义(所指)必内含在感性(能指)中,并指出审美对象的意义既是统一的又是多重组合的,具有丰富性与模糊性特征。本文感到,丁玲早期小说因偏重于心理、情绪冲动描述,忽略故事情节的因果联系、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说 丁玲 自我意识 男性力量 《莎菲女士的日记》 悲剧意识 女性人物 袁良骏 米兰·昆德拉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玲早期小说中悲剧女性综论
20
作者 赵淑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2-145,共4页
丁玲的创作肇始于1927年。她以女性特有的感触,在作品中表现了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独立人格、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悲惨境遇。她的早期(1927—1929年)作品《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多篇短篇小说(后来分别收入《在... 丁玲的创作肇始于1927年。她以女性特有的感触,在作品中表现了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独立人格、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得的悲惨境遇。她的早期(1927—1929年)作品《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十多篇短篇小说(后来分别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女性 早期小说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个性解放 知识女性 悲剧意识 五四时期 苦闷彷徨 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