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插图与写作之间——《铸剑》与电影《莎乐美》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2,共9页
一、小说是作者的思想、知识和感应累积的综合体在创作小说过程中,小说的故事、人物、细节、思想等之类,都来自于作者思想、知识和感应的积累和综合。其中有部分是作者很明确的,比如思考结果、故事来源等,有些则是模糊的,属于潜意识的。
关键词 作者思想 《莎乐美》 插图 故事来源 综合体 潜意识 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美主义面纱下的现实主义——解析王尔德的《莎乐美》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独幕诗剧《莎乐美》通常被认为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理论的完美体现。然而,通过解析此剧可见王尔德所坚持的艺术观逐渐从唯美主义转向对现实主义的思考,唯美主义的面纱下实则深深地隐含着王尔德对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的无情揭露与批... 独幕诗剧《莎乐美》通常被认为是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唯美理论的完美体现。然而,通过解析此剧可见王尔德所坚持的艺术观逐渐从唯美主义转向对现实主义的思考,唯美主义的面纱下实则深深地隐含着王尔德对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的无情揭露与批判。在剧中王尔德把虚幻世界中的唯美和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恰到好处地结合在戏剧表演中,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及诗剧的意象入手,反映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同时更好地影射了英国与爱尔兰之间自我与他者的主奴关系、王尔德"去殖民化"心理及维多利亚女王强权政治等一系列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社会批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唯美主义 殖民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叛逆——《莎乐美》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海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00期133-135,共3页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在五四前后出现了大量译介与广为接受的现象,其背后有深刻与独特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文化传统、现实需求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的作家怀着笼统而浪漫的人文情怀和反封建的热烈冲动来接受它。他们欣...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在五四前后出现了大量译介与广为接受的现象,其背后有深刻与独特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文化传统、现实需求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的作家怀着笼统而浪漫的人文情怀和反封建的热烈冲动来接受它。他们欣赏唯美一颓废主义者的那种冲决一切传统道德网罗的反叛精神以及无条件地献身于美和艺术的漂亮姿态,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唯美一颓废主义的深层基础——一种绝非美妙的人生观。这是一种理想化和浪漫化的创造性转化,体现了接受美学中的"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莎乐美》 译介 接受 五四时期 创造性叛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中晚期浪漫音乐语言的诠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文思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6-147,共2页
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一生创作大量管弦乐作品、艺术歌曲、歌剧。他的作品中以浓密的织体、庞大的管弦乐队、频繁的调性变换、多样的和声处理而备受瞩目,尤其是20世纪初,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歌剧《... 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一生创作大量管弦乐作品、艺术歌曲、歌剧。他的作品中以浓密的织体、庞大的管弦乐队、频繁的调性变换、多样的和声处理而备受瞩目,尤其是20世纪初,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歌剧《莎乐美》。《莎乐美》为理查·施特劳斯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也正是《莎乐美》将理查·施特劳斯定义为一位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本文将对这部作品中所采用的晚期浪漫音乐语言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施特劳斯 《莎乐美》 晚期浪漫 音乐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乐美》:资源和创造
5
作者 余凤高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4,共8页
王尔德的《莎乐美》尽管曾遭查禁,至今也还并非完全没有争议,但多数学者相信它算得上是一部经典;尤其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它在文学艺术上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使任何一部英国戏剧史、英国文学史,乃至欧洲戏剧史,都无法回避它的存在... 王尔德的《莎乐美》尽管曾遭查禁,至今也还并非完全没有争议,但多数学者相信它算得上是一部经典;尤其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它在文学艺术上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使任何一部英国戏剧史、英国文学史,乃至欧洲戏剧史,都无法回避它的存在。本文一方面考察作者在创作该剧时肯定或可能受到前人,主要是几位法国作家的启示,同时也指出剧作本身的独创特色;文章还以几位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活动为例,说明《莎乐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莎乐美》 王尔德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到电影:《莎乐美》的现代性转折
6
作者 顾梅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77-78,共2页
王尔德剧本《莎乐美》从诞生之日,直至西班牙导演最终将其搬上银幕,它的接受史敏感地触及了时代的神经。文本本身具有的散文化综合性倾向、意象化特征和多元化内容使得该剧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并极大扩充了舞台表演的空间。从文学到戏... 王尔德剧本《莎乐美》从诞生之日,直至西班牙导演最终将其搬上银幕,它的接受史敏感地触及了时代的神经。文本本身具有的散文化综合性倾向、意象化特征和多元化内容使得该剧具有鲜明的现代色彩,并极大扩充了舞台表演的空间。从文学到戏剧再到电影,《莎乐美》的现代转折深刻反映出唯美主义的内在矛盾,在启蒙反抗和感官放纵之间显示了审美的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现代性 消费主义 矛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与外:王尔德《莎乐美》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漪捷 陈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1-124,共14页
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对他而言,审美的室内空间可以说是秩序与理性的避难所,而室外空间则常与人的主体性丧失和身份缺失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王尔德笔下的大部分作品都将场景设置在了室内,在《谎言的衰朽》一... 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对他而言,审美的室内空间可以说是秩序与理性的避难所,而室外空间则常与人的主体性丧失和身份缺失联系在一起,正因为如此,王尔德笔下的大部分作品都将场景设置在了室内,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他更是借维维安之口明确表示,一踏出房间,"人就变得抽象而非个人化"了。然而,在其独幕悲剧《莎乐美》中,王尔德却刻意颠覆自己的空间偏好,将在文艺传统上通常发生在希律王宫殿内的"莎乐美之舞"搬到了开阔空旷的室外平台。通过室内外空间与剧中角色的相互作用,奥斯卡·王尔德为全剧奠定了疯狂、荒诞和恐怖的基调:在室外空间,莎乐美化身酒神狄俄尼索斯身边的疯女,为全剧染上了疯狂色彩;室内空间助长了男性凝视对莎乐美"自我"与主体意识的剥夺与摧毁,为此,她试图混淆室内外空间,但这一尝试徒劳无益,从中更诞生了对失去家宅的终极恐惧,催促着莎乐美一步步走向最后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王尔德 《莎乐美》 空间理论 唯美主义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头癖”的奇葩——《莎乐美》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楠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96,共7页
关键词 《莎乐美》 王尔德 英国 戏剧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怀想亚特兰提斯的末日启示录——《第一炉香》承袭《莎乐美》的文学身世与何鸿燊的印象衍绎 被引量:1
9
作者 符立中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49,共5页
香港,是张爱玲的索多玛和亚特兰提斯,当《第一炉香》摄制的消息传出,一再引发各界的议论和解读。不过,在看过许多媒体反映的意见之后,发现这部作品的几个前提、寓意遭到不当的忽略。今年恰逢张爱玲100岁冥诞,在此提出一些参研的心得,以... 香港,是张爱玲的索多玛和亚特兰提斯,当《第一炉香》摄制的消息传出,一再引发各界的议论和解读。不过,在看过许多媒体反映的意见之后,发现这部作品的几个前提、寓意遭到不当的忽略。今年恰逢张爱玲100岁冥诞,在此提出一些参研的心得,以供学术交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第一炉香》 殖民主义 亚特兰提斯 何鸿燊 《危险关系》 《莎乐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乐美》:欲望和自由之歌
10
作者 陈念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55,共2页
一幕诗剧《莎乐美》对身体意向的独创处理有助于加深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理解。剧中除了呈现美丽的女性身体,还有美丽的男性身体。女性身体一反消极的欲望客体形像转而成为欲望主体,即欲望之身,因而积极主动,成为自由之身;与之相对,男性... 一幕诗剧《莎乐美》对身体意向的独创处理有助于加深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理解。剧中除了呈现美丽的女性身体,还有美丽的男性身体。女性身体一反消极的欲望客体形像转而成为欲望主体,即欲望之身,因而积极主动,成为自由之身;与之相对,男性身体拒绝欲望,成为女性凝视下的欲望客体,即无欲之身,从而失去自由,成为囚禁之身。这些二元对立既是王尔德对长期以来遭到贬抑的人之肉身的正名,也是对以艾卡南为代表的基督教的合法性的质疑、批判,对莎乐美为代表的希腊文化和希腊精神的崇拜,对欲望和自由的颂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卡 王尔德 《莎乐美》 唯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莎乐美》
11
作者 陈念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11-112,共2页
借助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重新审视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幕诗剧《莎乐美》,不难看出其典型的唯美主义特征蕴涵着王尔德对传统的二元对立关系的无情解构:身体颠覆灵魂,欲望反拨禁欲。在解构的过程中,王尔德赋予其唯美主义积极的否定性特征。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莎乐美》 乔卡南 王尔德 唯美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人·性爱·道德——试析莎乐美、潘金莲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帆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0-143,共4页
女人·性爱·道德——试析莎乐美、潘金莲形象的文化意蕴张帆人类自从偷食了禁果,便开始有了性意识的觉醒,这种人类原欲以后被文化放大为性爱追求。其中尤以女性的追求最执著,她们连同自己的感情、肉体、灵魂都投入了进去。... 女人·性爱·道德——试析莎乐美、潘金莲形象的文化意蕴张帆人类自从偷食了禁果,便开始有了性意识的觉醒,这种人类原欲以后被文化放大为性爱追求。其中尤以女性的追求最执著,她们连同自己的感情、肉体、灵魂都投入了进去。而性爱追求本身可以使人美好,也可以使人堕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潘金莲形象 西门庆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金瓶梅》 王尔德 悲剧意蕴 社会背景 女性观 勃兰兑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的《歌唱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康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6-87,共2页
英国的《歌唱家》徐康荣分别生于1935年和1941年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虽然以艺术生命长久见长,至今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但按照中国的雅称,他们却早已步入耳顺之年和天命之年,毕竟给人以某种英雄迟暮之感。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永恒... 英国的《歌唱家》徐康荣分别生于1935年和1941年的帕瓦罗蒂和多明戈虽然以艺术生命长久见长,至今仍活跃在世界乐坛,但按照中国的雅称,他们却早已步入耳顺之年和天命之年,毕竟给人以某种英雄迟暮之感。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永恒规律,人们在尊崇并继续从老一辈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家 英国 音乐学院 歌剧 巴罗克 奥尔夫 《莎乐美》 合唱艺术 文艺复兴 业余合唱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