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感知”的内涵与方式——以《荷塘月色》课例为例
1
作者 张心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分析大量的《荷塘月色》教学案例后发现,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略读的方式“笼统”“大致”地了解整篇课文内容,适用于所有文体阅读;二是用“诵读”“体味”“体悟”而非“肢解”“分析”的方式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主... 分析大量的《荷塘月色》教学案例后发现,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略读的方式“笼统”“大致”地了解整篇课文内容,适用于所有文体阅读;二是用“诵读”“体味”“体悟”而非“肢解”“分析”的方式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适用于文学作品。现在一般认同第一种观点。关于“整体感知”的教法,从内容维度来说,主要有感知文本结构、感知情感基调、感知语言特色、感知意境氛围;从方式维度来说,主要有引导分析式、朗读体验式、问题探究式和比较联系式。过去的这些观点和教法,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整体感知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整体感知要不要区分文体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整体感知要不要教师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感知 《荷塘月色》 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阅读经验教学探究——以《荷塘月色》为例
2
作者 马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1-34,共4页
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经验是语言经验的重要方面,也是写作经验积累的基础。在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知人论世的倾向,树立从文本出发的观念,通过分析景物及其语言艺术体会... 充分的语言经验是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经验是语言经验的重要方面,也是写作经验积累的基础。在高中情景交融类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知人论世的倾向,树立从文本出发的观念,通过分析景物及其语言艺术体会作者情感,并形成寻象观意和披文入情的阅读经验。《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经验 情景交融类散文 寻象观意 披文入情 《荷塘月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借“忽”字 以一带三--《荷塘月色》“忽”字内涵探究
3
作者 肖仁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2,共3页
经典文本中的言语往往匠心独运,一字立骨,一字传神。《荷塘月色》中的“忽”字就有很多意味。它在文本中具有组织全篇、绾结情感、巧构思辨的作用。明了“忽”的这些作用,《荷塘月色》的赏析便获得了一条新路,对文本的解读也能得以深化。
关键词 “忽”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转换:语文教学资源的跨界关联与构建——以《荷塘月色》的教学实践为例
4
作者 廖智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9,共5页
“文本转换”是指对同一文本内容,将其由一种文本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文本形式的行为。“文本转换”带来的有关形式(文体)的比较与辨析是独特的,而且完全可以构成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资源。基于“文本转换”的语文教学,其本质是教学资源的... “文本转换”是指对同一文本内容,将其由一种文本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文本形式的行为。“文本转换”带来的有关形式(文体)的比较与辨析是独特的,而且完全可以构成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资源。基于“文本转换”的语文教学,其本质是教学资源的跨界关联与构建。本文以《荷塘月色》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了基于“文本转换”的文体(现代散文、七律)特征比较,尤其是二者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转换 《荷塘月色》 跨界关联与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近百年教材解读述评与愿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真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自1932年入选中学教材已近百年,查寻各个时期教材对它的解读,可以发现一个定位,即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地探索和完成中学文学鉴赏教学;三个高度,即1979年版的政治学解读“高度”、1997年版的文学审美高度和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自1932年入选中学教材已近百年,查寻各个时期教材对它的解读,可以发现一个定位,即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细地探索和完成中学文学鉴赏教学;三个高度,即1979年版的政治学解读“高度”、1997年版的文学审美高度和2019年版的文化学解读高度。回顾历史是为了正视现实和展望未来,现行教材对《荷塘月色》的解读取得非常大的进步,未来的课文解读要落实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填补某些空缺,即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解读,扩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促成课堂公共话题与个人话语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课文解读 统编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在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呈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心科 戴元枝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在1997年爆发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有人对当时人教版的《荷塘月色》的删节提出了批评。批评者指出,“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30年代以来语文教科书必选的范文。这不仅因为它写得漂亮而缜密.而且也为现代语... 在1997年爆发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有人对当时人教版的《荷塘月色》的删节提出了批评。批评者指出,“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30年代以来语文教科书必选的范文。这不仅因为它写得漂亮而缜密.而且也为现代语体文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它宛若一块纯净、完美的玉石,无法切割。然而现在课本编者却把它切割了。”确实,这篇散文发表于1927年7月第18卷第7期《小说月报》,1931年1月首次被《新学制中学国文教科书初中国文》选作课文后,至少有21套中学语文教科书将其选作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语文教科书 中学 文本 民国 《小说月报》 1927年 193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对《荷塘月色》的一点理解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金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写景 《荷塘月色》 宁静 借景抒情 朱自清 读者 感情 称赞 理解 语文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嬗变——《荷塘月色》审美意境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Z期42-44,共3页
中国传统美学最讲究“意境”二字,无论是诗词、音乐、绘画还是建筑,都以创设意境为灵魂。而艺术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在传承与超越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本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探析作者在创... 中国传统美学最讲究“意境”二字,无论是诗词、音乐、绘画还是建筑,都以创设意境为灵魂。而艺术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在传承与超越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本文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探析作者在创设审美意境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审美意境 传承 中国传统美学 嬗变 艺术家 创设意境 现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统一中的和谐尘世之思--解析《荷塘月色》中的哲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正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9,共5页
《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大家所公认的一般意义上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借月下荷塘所悟之道,来说一个人生哲理:人活于尘世,应该像荷与淤泥共存却又不失高洁一样,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精神的超脱;不是去逃避尘世的纷扰,而是要立于尘世而... 《荷塘月色》其实不是大家所公认的一般意义上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借月下荷塘所悟之道,来说一个人生哲理:人活于尘世,应该像荷与淤泥共存却又不失高洁一样,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精神的超脱;不是去逃避尘世的纷扰,而是要立于尘世而不为尘世所困,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因此,这是一篇哲理散文,或者说是散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对立统一 和谐 哲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发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22-128,共7页
《荷塘月色》解读上每个特殊年代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教育的印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面、真实的社会和历史。经典及经典的阐释,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要倡导文化的多元和体验性阅读,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式的"过度阐释",重新审视... 《荷塘月色》解读上每个特殊年代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教育的印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面、真实的社会和历史。经典及经典的阐释,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要倡导文化的多元和体验性阅读,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式的"过度阐释",重新审视"知人论世"式传统阅读所带来的"社会性"的繁琐和"文艺性"的不足,本着"育人"与"立人"的高度,以彰显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文艺批评 时代特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散文专题单元中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欣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30,共4页
同一篇课文编辑在不同的教学单元里,教学重点并不完全相同,明确课文教学重点的基础是分析整套教材、分析课文所在单元,最终找到单元在教材中的教学任务,确定课文在单元中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精神家园 专题 散文 作者 教学重点 教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逸农 周晓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33,共3页
一、教师课前告白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成长,也在语文课中成长。请问,你是怎样意识到自己在语文课中成长的呢?(先让学生好好思考一番)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 一、教师课前告白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成长,也在语文课中成长。请问,你是怎样意识到自己在语文课中成长的呢?(先让学生好好思考一番)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各位有同感吗?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在语文课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指示性”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语文课 课前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撩人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新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怀宇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探寻 新解 《荷塘月色》 内心世界 作者 艺术效果 自由 褒贬 比喻 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语文回归自然——以《荷塘月色》为例探讨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祖琴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X期27-28,共2页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单一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变成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文章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早期的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单一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变成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文章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探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让语文回归自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领略到语文的自然和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语文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脉流水”蕴真情——朱自清《荷塘月色》思想情感之我见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旭午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45,共2页
《荷塘月色》到底表达了作者朱自清怎样的思想情感?当下,最流行的提法仍旧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不满现实的苦闷”等。文中“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句话到底流露了作者怎样的真情,至今仍极少有人究问。笔者... 《荷塘月色》到底表达了作者朱自清怎样的思想情感?当下,最流行的提法仍旧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不满现实的苦闷”等。文中“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句话到底流露了作者怎样的真情,至今仍极少有人究问。笔者认为,这句话才是文眼,这“脉脉流水”才蕴寄了作者真情。何出此言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思想情感 朱自清 真情 流水 作者 提法 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绪起伏中的风景——《荷塘月色》的整体性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3,共4页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为了避免碎片化的解读,且将表达技巧的分析与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紧密结合,需要具有整体性解读的视野。作者在心绪的起伏中,描写从实到虚,又从虚到实,既含蓄地抒发了内心的郁结之情,也为我们呈现...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为了避免碎片化的解读,且将表达技巧的分析与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紧密结合,需要具有整体性解读的视野。作者在心绪的起伏中,描写从实到虚,又从虚到实,既含蓄地抒发了内心的郁结之情,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层次分明、具体可感的月下荷塘美景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写景抒情 整体性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中品味语言——谈《荷塘月色》的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元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对比 《荷塘月色》 教学 高中 语文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的文学”还是“情感的文学”?——论《荷塘月色》主题之争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夫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
一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描述。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文学 情感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塘月色》研究述评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王毛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0-53,共4页
一、《荷塘月色》研究综述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发表于《小说月报》1927年第18卷第7期。此文极受学界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主题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教学建议 1927年 述评 《小说月报》 研究成果 艺术特征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赏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怀——《荷塘月色》必修课单篇教学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25,共5页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必修课的阅读中,能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要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必修课的阅读中,能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要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散文,把它作为必修课来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必修课 景物描写 鉴赏 情怀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