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翻译理论下《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文君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101-104,共4页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强调了文化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译者不仅是语言转换者,更是文化传播者。《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是一部研究草原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著作,涉及的草原文化负载词是理解草原文化精神和价值的关键。综合运用多种翻...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强调了文化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译者不仅是语言转换者,更是文化传播者。《草原文化的生态魂》是一部研究草原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著作,涉及的草原文化负载词是理解草原文化精神和价值的关键。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既保留文化负载词的原始内涵和文化特色,还可以更好地在不同文化间传递草原文化的生态智慧和精神价值,促进草原文化的传播。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本文探讨了《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一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比原文本与翻译文本,分析了这些翻译策略的有效性和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草原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理论 《草原文化的生态魂》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题材类电影的文化镜像与生态反思
2
作者 阿利·热合买提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8,共5页
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形态,孕育了独特的游牧文明。然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草原文化与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草原文明的历史兴衰进行分析,指出草原民族及其文化虽曾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因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局限,... 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形态,孕育了独特的游牧文明。然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使草原文化与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草原文明的历史兴衰进行分析,指出草原民族及其文化虽曾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因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局限,逐渐走向边缘化。在电影中,草原文化展现出原始性与冲突性,如《黑骏马》《长调》等作品生动呈现了草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同时,本文聚焦草原生态问题,以《狼图腾》为例,深入探讨了现代文明对草原生态的冲击及其反思。草原题材电影不仅是文化的镜像,更是生态反思的重要载体。通过电影的“镜鉴”作用,草原文化与生态的发展得以被审视与探索,以期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生态反思 游牧文明 电影镜像 文化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文化与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明 侯丽清 《阴山学刊》 2007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济发展要实现"草、畜、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草原生态文化中的核心。草原生态伦理文化,至今仍然植根于蒙古族的价值取向中,这就为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提供了文化和心理上的支持。草原生态文化所孕育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舆论环境,对于保护修复内蒙古生态功能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文化 内蒙古 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景明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部分民族的调查,在经济类型、居民收入、政策法律、婚姻家庭、饮食文化、居住形式、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现代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本质关系。现今由于草原...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部分民族的调查,在经济类型、居民收入、政策法律、婚姻家庭、饮食文化、居住形式、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现代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本质关系。现今由于草原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导致了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将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链条继续保持下去,有利于促进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传统文化 草原生态 调查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 被引量:6
5
作者 姜明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41-45,共5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仅要从资金、政策等物质层面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从文化层面上入手,大力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 草原文化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屈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 2011年第19期71-73,共3页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文化传承 草原生态系统 生产生活方式 民族共同体 社会成员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草原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丽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0-22,共3页
蒙古族保护与利用草原自然资源的"天人合一"观念,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对正确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 草原生态文化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旅游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
作者 张燕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物力支持,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一种现实需要;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则不仅是草原生态旅游的重... 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必要的物力支持,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一种现实需要;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则不仅是草原生态旅游的重要文化内容,而且对草原旅游业发展具有持久和根本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旅游 蒙古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及其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紫萱 《阴山学刊》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观念,这种观念以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思想、习俗与风俗中,特别是游牧生态观中蕴涵着可... 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流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生态观念,这种观念以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为核心。充分表现在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思想、习俗与风俗中,特别是游牧生态观中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可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草原游牧文化 生态观念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狼图腾》草原文化镜像的生态反思
10
作者 栾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07,共3页
草原,生活着多少奔腾的生灵,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天堂养育着我们惜以为珍的动物族群,它们在独立于城市的山野间自由自在,那是它们可以栖息的梦想家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的生态平衡被逐步打破,草原开始退化,荒漠化也日益严重,一步步... 草原,生活着多少奔腾的生灵,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天堂养育着我们惜以为珍的动物族群,它们在独立于城市的山野间自由自在,那是它们可以栖息的梦想家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草原的生态平衡被逐步打破,草原开始退化,荒漠化也日益严重,一步步侵蚀着它们生存的家园。《狼图腾》这部作品以此为主题,以独特而深刻的视角向观影者展示当草原荒漠化一发不可收拾时,狼群将何去何从;孤狼眼中的凄凉与无助,更加令人痛心。本文从生态反思的视角出发向大家描述草原文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草原文化 生态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草原生态文化 建设草原生态文明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照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2-74,共3页
针对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对的草原文化已经岌岌可危,我们要在加快社会生产的同时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能有效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健... 针对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对的草原文化已经岌岌可危,我们要在加快社会生产的同时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能有效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证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草原生态文明,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文化 草原生态文明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幼卿 《阴山学刊》 2011年第5期86-90,共5页
草原是草原文化物质之根。草原文化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最基本条件。近年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正在面临着严重挑战。建设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刻不容缓。2005年,长调民歌成功入选联合国第三批人类... 草原是草原文化物质之根。草原文化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最基本条件。近年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正在面临着严重挑战。建设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刻不容缓。2005年,长调民歌成功入选联合国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时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高端保护。在近几年的保护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保护工作仍很艰巨,形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 长调民歌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十九顶毡房 复现原生态草原文化
13
作者 魏騂然 《餐饮世界》 2012年第3期19-20,共2页
征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之中,有这样一个地办,那里何悠悠的绿草,有一间间的毡房,
关键词 草原文化 生态 复现 城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届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题论坛在锡林郭勒盟草原举行
14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6-56,共1页
2010年8月4日至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主办,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委员会、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题论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 2010年8月4日至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主办,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委员会、乌珠穆沁旗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题论坛”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本届论坛。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徐英教授、萨日娜副教授、乌云塔娜副教授应邀出席了本届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保护区建设 文化生态 论坛 草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东乌珠穆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国土生态安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钟龄 郝敦元 《北方经济》 2013年第5期28-33,共6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生态安全 草原退化 内蒙古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乌吉斯古楞 《北方经济》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在我国,内蒙古天然草原亩数占全国天然草原亩数的五分之一,与其他省区相比,比重极大,自然成为我国草原面积之首。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下,内蒙古草原成为我国北疆生态防线也是毋庸... 在我国,内蒙古天然草原亩数占全国天然草原亩数的五分之一,与其他省区相比,比重极大,自然成为我国草原面积之首。内蒙古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下,内蒙古草原成为我国北疆生态防线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草原资源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拉动经济,更是保护生态资源、促进草原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内蒙古草原 天然草原 草原资源 草原文化 草畜平衡 休牧 草地生产力 退牧还草工程 草甸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季风中的马》看草原电影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争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2-93,共2页
草原电影是草原文化的载体和具象表达,草原电影《季风中的马》聚焦一匹蒙古牧民家老马的命运,以此折射草原人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草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文化冲突之中的生存处境。马已经成为草原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代表着草原主体的文化价值... 草原电影是草原文化的载体和具象表达,草原电影《季风中的马》聚焦一匹蒙古牧民家老马的命运,以此折射草原人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草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文化冲突之中的生存处境。马已经成为草原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代表着草原主体的文化价值和自我塑造。电影对草原文化的深层次内核:草原民族的性情品格、意识心态以及民族精神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观照,并融入了对草原生态与文化生态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电影 草原文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那达慕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曙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0-45,共6页
那达慕是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中发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那达慕是复合的符号体系和文化生态链,融会了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象征艺术、社交来往、民族心理等文化现象于一身,表达着蒙古族深层的文化... 那达慕是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中发生、发展、演变而来的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那达慕是复合的符号体系和文化生态链,融会了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象征艺术、社交来往、民族心理等文化现象于一身,表达着蒙古族深层的文化信仰和追求。由此,对那达慕的保护其实就是对其生存和延续的文化整体空间的保护,那达慕依存于草原特定的生态环境,它与整个草原文化相关联。草原生态环境是那达慕产生、存在和存续的根基与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传统文化 那达慕 传承空间 草原生态保护 乌珠穆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尔克孜族游牧活动中的生态文化智慧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立新 李娜 +1 位作者 安沙舟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新疆林业》 2017年第5期14-16,共3页
人们经常用“游牧民”一词描述草原牧民,不过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指没有定居点,有时又是转场放牧、或者是畜群在资源不同的地区间(如干季草场和湿季草场,高海拔草场和低海拔草场)进行季节性的流动。完全意义上的草原... 人们经常用“游牧民”一词描述草原牧民,不过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指没有定居点,有时又是转场放牧、或者是畜群在资源不同的地区间(如干季草场和湿季草场,高海拔草场和低海拔草场)进行季节性的流动。完全意义上的草原游牧业并不多见,一般来说,流动的草原畜牧业大多采取不同范围的转场放牧的形式。如新疆阿勒泰山南坡和天山北坡的哈萨克民族的畜牧业是高山和草原之间的固定牧场,固定时间的周而复始的游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游牧 草原畜牧业 天山北坡 固定时间 草场 季节性 低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博歌舞与草原文化大传统的关系阐释
20
作者 王宇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5期106-106,120,共2页
蒙古博歌舞作为蒙古萨满教的仪式乐舞,是在草原游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与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其他民族萨满教不同的表达风格。根据文化生态学的原理,作为草原文化中"小传统"的蒙古博歌舞与作为"... 蒙古博歌舞作为蒙古萨满教的仪式乐舞,是在草原游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与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其他民族萨满教不同的表达风格。根据文化生态学的原理,作为草原文化中"小传统"的蒙古博歌舞与作为"大传统"的草原戏剧文化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系草原艺术文化、宗教文化及审美文化之文化生态养育出来的民间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草原文化 蒙古博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