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世德堂本《荆钗记》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俞为民
-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戏文献全编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14)阶段性成果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资助项目"南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YSK06ZD)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与接近元本系统的影钞本差异较小,而与汲古阁本等其他明刊本差异较大,世德堂本应属于接近元本系统的版本。
-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荆钗记》
世德堂本
曲体特征
余姚腔改本
-
Keywords
" The Romance of a Hairpin"
Shide Tang Version
Features of Qu Form
Adapted Yuyao Version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试论《荆钗记》的传播接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山林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234,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戏曲史"(项目编号:2004BWY002)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404)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良母,剧本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们的重情重义,具有感人的力量。《荆钗记》的结构和语言本色当行,堪称典范。在各种选本和曲谱中,《荆钗记》入选的出数都居于前列。从一出戏里能够锤炼出如此众多的折子戏,既有剧本提供的基础,也凝聚着世世代代戏曲艺人的心血。
-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南戏
《荆钗记》
传播
接受
典范
-
Keywords
Drama Art
"The Story of Wang Shipeng and Qian Yulian"
Transmission
Acceptance
Classic
-
分类号
J802.3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从方言俚语谈《荆钗记》的作者
- 3
-
-
作者
侯百朋
-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63-264,共2页
-
-
关键词
《荆钗记》
《木荆钗》
永嘉杂剧
俚语
社会习惯语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