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世德堂本《荆钗记》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 世德堂本《荆钗记》在曲体上具有夹白繁多、曲白混唱和插入北曲的特征,据此世德堂本应是余姚腔的改本。作为余姚腔改本,除了曲体上改动外,世德堂本在剧情和排场上也作了改动,即改动情节安排和增改故事情节。与其他明刊本相比,世德堂本与接近元本系统的影钞本差异较小,而与汲古阁本等其他明刊本差异较大,世德堂本应属于接近元本系统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荆钗记》 世德堂本 曲体特征 余姚腔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荆钗记》的传播接受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山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234,共5页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 《荆钗记》的传播接受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首先由于王十朋是一位历史名人,因此引出很多议论,包括历史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荆钗记》之所以广泛流传,基础在于它塑造了一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王十朋、钱玉莲、王母分别是义夫、节妇、良母,剧本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们的重情重义,具有感人的力量。《荆钗记》的结构和语言本色当行,堪称典范。在各种选本和曲谱中,《荆钗记》入选的出数都居于前列。从一出戏里能够锤炼出如此众多的折子戏,既有剧本提供的基础,也凝聚着世世代代戏曲艺人的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南戏 《荆钗记》 传播 接受 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言俚语谈《荆钗记》的作者
3
作者 侯百朋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2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荆钗记》 《木荆钗 永嘉杂剧 俚语 社会习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