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九渊视野中的王安石——以《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为中心
1
作者 王建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48-56,共9页
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陆九渊写下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记》。《祠堂记》通篇以议论为主,立论、驳论兼用,仅末段记述祠堂重修始末,深合“记”的文体特征。陆九渊对百年王安石地位升沉有所了解,他从大道传承谱系立论,赞扬王安石光明俊伟的... 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陆九渊写下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记》。《祠堂记》通篇以议论为主,立论、驳论兼用,仅末段记述祠堂重修始末,深合“记”的文体特征。陆九渊对百年王安石地位升沉有所了解,他从大道传承谱系立论,赞扬王安石光明俊伟的人格,批评王安石不能发明本心、学之蔽而政事乖,褒中有贬,褒贬相间;并驳斥王安石乃亡国罪人的言论,认为王安石的排斥者及元祐诸君子等应承担过错和历史责任。《祠堂记》的论证逻辑,具有浓郁的陆氏学术色彩,尚本务简。在南宋尊程(洛学)贬王(新学)的文化语境中,陆九渊《祠堂记》系统而褒贬并行的评价方式,深具了解之同情,代表着知识界对王安石分而论之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分而论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与朱陆学术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陆九渊晚年所作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评述了北宋的熙宁变法以及王安石的学术失误之处。此文高度肯定王安石的人品操守和政治理想,但指出王安石拘泥于外在法度的做法是不明政治之本原,重末而轻本,从而导致了熙宁变法的失败。陆九渊关... 陆九渊晚年所作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评述了北宋的熙宁变法以及王安石的学术失误之处。此文高度肯定王安石的人品操守和政治理想,但指出王安石拘泥于外在法度的做法是不明政治之本原,重末而轻本,从而导致了熙宁变法的失败。陆九渊关于王安石学术的评论与朱熹不同,这一差异反映出朱陆二人在学术思想上的根本分歧,由此也构成了朱陆之争的重要环节。《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所反映的"心学政治观",代表了陆九渊晚年思想的成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公祠堂 王安石 心学政治观 朱陆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