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茫茫黑夜漫游》与《追忆似水年华》的互文关系——兼论塞利纳小说的“颠覆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段慧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20世纪法国作家塞利纳曾被誉为"平民普鲁斯特"。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塞利纳的作品与普鲁斯特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塞利纳在《茫茫黑夜漫游》中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混淆、特殊时间观以及回忆在《茫茫黑夜漫游》中的重要... 20世纪法国作家塞利纳曾被誉为"平民普鲁斯特"。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塞利纳的作品与普鲁斯特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塞利纳在《茫茫黑夜漫游》中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混淆、特殊时间观以及回忆在《茫茫黑夜漫游》中的重要作用再现了普鲁斯特式的时间;普鲁斯特的女性形象塑造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在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中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得到了转化和吸收。《追忆似水年华》无疑为《茫茫黑夜漫游》的中的时间表现和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参照。塞利纳以普鲁斯特的创作方式淋漓尽致地言说了与普鲁斯特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针锋相对地对以普鲁斯特为代表的文学经典进行讽刺和调侃。塞利纳通过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以狂欢视角进行观察,以"卑贱"颠覆了高雅,冲击了传统文学经典中的文学观和道德观,还原了世界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纳 《茫茫黑夜漫游》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茫茫黑夜之中,去寻找真理——对《茫茫黑夜漫游》中黑暗和死亡的分析
2
作者 汤娜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23-25,共3页
阅读《茫茫黑夜漫游》,我们会感觉有种被幽灵萦绕的幻觉,这个幽灵不断重复出现,周而复始,并最终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线。这个幽灵就是黑暗,它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时刻:夜晚、黑暗、影子和阴暗等等。黑暗向我们提供了一个... 阅读《茫茫黑夜漫游》,我们会感觉有种被幽灵萦绕的幻觉,这个幽灵不断重复出现,周而复始,并最终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线。这个幽灵就是黑暗,它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的时刻:夜晚、黑暗、影子和阴暗等等。黑暗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神秘的背景,在这个背景后隐藏着各种病态的人性以及丑陋令人厌恶的城市。实际上,通过主人公巴达缪的旅行,塞利纳在试图向我们揭示一个真理——死亡。虽然死亡有时是极具危险性的,但它却是永恒的。这样创作的目的其实就在于用可怕的事实刺激公众有些麻痹的神经,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命运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 死亡 《茫茫黑夜漫游》 塞利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欧美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及其艺术渊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志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5-71,共7页
在那些敏感而善良的欧洲作家看来,流浪汉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正因如此,从《荷马史诗》开始,欧洲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塑造过流浪汉形象。尤其是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来,欧洲又有不少后世作家纷纷仿效前人,涉笔... 在那些敏感而善良的欧洲作家看来,流浪汉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正因如此,从《荷马史诗》开始,欧洲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塑造过流浪汉形象。尤其是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来,欧洲又有不少后世作家纷纷仿效前人,涉笔于流浪汉文学创作领域。直到二十世纪,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流浪汉形象,还不断地出现在一些欧美作家的笔下。这种经久不衰、繁花似锦的流浪汉文学创作局面,委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评析。本文举其荦荦大端,主要论述二十世纪法、德、苏联、美等国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及其艺术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汉形象 流浪汉小说 二十世纪 艺术渊源 流浪汉文学 欧美小说 《茫茫黑夜漫游》 高尔基 《悲惨世界》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