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玉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共8页
从推衍形式及其范畴基础这两个方面比较中西两种思维形式,中国思维形式表现为"纯粹关系映射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映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西方思维形式表现为"实体关系套接推衍",其...
从推衍形式及其范畴基础这两个方面比较中西两种思维形式,中国思维形式表现为"纯粹关系映射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映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西方思维形式表现为"实体关系套接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套接",其范畴基础是"实体关系"。对此,可以从《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这两个中西思维的范本中窥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思维方式
纯粹关系映射
实体关系套接
《洪范》
《范畴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范畴”一词考释
被引量:
4
2
作者
崔延强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范畴”这一术语,并建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严整、完备的范畴体系。然而他所理解的“范畴”以及范畴理论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不尽相同,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在我...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范畴”这一术语,并建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严整、完备的范畴体系。然而他所理解的“范畴”以及范畴理论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不尽相同,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在我们看来的许多最普遍的概念,最具有辩证法色彩的范畴,如“一”、“多”、“运动”、“静止”、“相同”、“相异”、“对立”、“先于”、“后于”、“原因”、“元素”、“部分”、“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史
范畴
理论
范畴
体系
“多”
术语
辩证法
元素
“存在”
《范畴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发展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晓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4,共6页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经历了《范畴篇》、《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发展。《范畴篇》通过范畴分类,确立了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本体。《物理学》通过考察自然物的动变原因,提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等概念,作为存在本质的初...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经历了《范畴篇》、《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发展。《范畴篇》通过范畴分类,确立了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本体。《物理学》通过考察自然物的动变原因,提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等概念,作为存在本质的初步规定。《形而上学》本质论,通过分析质料、形式和个别事物诸概念,确定形式和存在的本质。潜能和现实学说则从现实出发,将质料和形式统一于个别事物中,确定现实的存在是“自身被形式所决定的个别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事物
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
《范畴篇》
形而上学
《物理学》
第一本体
存在本体
发展线
存在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存在(being)概念
4
作者
张晓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96-101,共6页
存在(being)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中,亚氏基于《范畴篇》的认识,分别从逻辑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对之进行了考察规定.他的规定既超越了希腊自然哲学实在论,也超越了柏拉图理念论.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亚氏也表...
存在(being)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中,亚氏基于《范畴篇》的认识,分别从逻辑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对之进行了考察规定.他的规定既超越了希腊自然哲学实在论,也超越了柏拉图理念论.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亚氏也表现出古代哲学直观思维的特有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事物
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范畴篇》
第一本体
本体性
形式与质料
柏拉图理念论
存在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
被引量:
11
1
作者
黄玉顺
机构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共8页
文摘
从推衍形式及其范畴基础这两个方面比较中西两种思维形式,中国思维形式表现为"纯粹关系映射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映射",其范畴基础是"纯粹关系";西方思维形式表现为"实体关系套接推衍",其推衍形式是"关系套接",其范畴基础是"实体关系"。对此,可以从《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这两个中西思维的范本中窥见一斑。
关键词
中西思维方式
纯粹关系映射
实体关系套接
《洪范》
《范畴篇》
Keyword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Method of thinking
Inference
Interlinking
Projecting
Hongfan
Categories
分类号
B81-09 [哲学宗教—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范畴”一词考释
被引量:
4
2
作者
崔延强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3年第1期26-28,共3页
文摘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使用了“范畴”这一术语,并建构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严整、完备的范畴体系。然而他所理解的“范畴”以及范畴理论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不尽相同,在某些问题上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的。比如,在我们看来的许多最普遍的概念,最具有辩证法色彩的范畴,如“一”、“多”、“运动”、“静止”、“相同”、“相异”、“对立”、“先于”、“后于”、“原因”、“元素”、“部分”、“全体”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史
范畴
理论
范畴
体系
“多”
术语
辩证法
元素
“存在”
《范畴篇》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发展线索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晓林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摘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经历了《范畴篇》、《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发展。《范畴篇》通过范畴分类,确立了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本体。《物理学》通过考察自然物的动变原因,提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等概念,作为存在本质的初步规定。《形而上学》本质论,通过分析质料、形式和个别事物诸概念,确定形式和存在的本质。潜能和现实学说则从现实出发,将质料和形式统一于个别事物中,确定现实的存在是“自身被形式所决定的个别事物”。
关键词
个别事物
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
《范畴篇》
形而上学
《物理学》
第一本体
存在本体
发展线
存在的本质
分类号
B502.233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存在(being)概念
4
作者
张晓林
机构
兰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96-101,共6页
文摘
存在(being)概念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中,亚氏基于《范畴篇》的认识,分别从逻辑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对之进行了考察规定.他的规定既超越了希腊自然哲学实在论,也超越了柏拉图理念论.但是在思维方式上,亚氏也表现出古代哲学直观思维的特有局限.
关键词
个别事物
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范畴篇》
第一本体
本体性
形式与质料
柏拉图理念论
存在本体
分类号
B5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
黄玉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范畴”一词考释
崔延强
《江淮论坛》
CSSCI
199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发展线索
张晓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存在(being)概念
张晓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