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哲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21,共6页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王哲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亚、欧先后形成了两大战争策源地,面对德、日、意法西斯的战争祸水,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推行纵容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与英法等国的态... 试论三十年代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兼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王哲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亚、欧先后形成了两大战争策源地,面对德、日、意法西斯的战争祸水,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推行纵容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与英法等国的态度不同,苏联则推行"集体安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集体安全体系 苏联对外政策 三十年代 集体安全政策 希特勒 德国 意识形态 法西斯 二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列宁的对外政策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炽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7-54,共8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列宁是十月革命的领导者,也是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奠基人。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对外政策,确立了无...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列宁是十月革命的领导者,也是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奠基人。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定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对外政策,确立了无产阶级对外政策的若干不可背离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政策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俄国 英法 武装干涉 国际形势 苏德 里宾特洛甫 不干涉内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外交和战略方针的调整及其影响
3
作者 万柏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53-62,72,共11页
本文论述二战前夕,德国背着其盟国日本,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日本迅速调整和改善日苏关系,改变原先“北进攻苏”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北守南攻”的战略方针;日德关系则裂痕日深,互不信任,难以协... 本文论述二战前夕,德国背着其盟国日本,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引起了日本的强烈不满。日本迅速调整和改善日苏关系,改变原先“北进攻苏”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北守南攻”的战略方针;日德关系则裂痕日深,互不信任,难以协调,无法形成统一的军事作战实体。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由此改观,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日苏中立条约 处理时局纲要 基本国策纲要 北守南攻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棋有语:1941年国统区舆论界对苏德战争的研判和评说
4
作者 陈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中国朝野各方均对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抱有极高的热情。在国共两党等政治团体之外,作为“第三种权力”的报刊,持续对战局的发展和走势进行研判并发表评论。苏德开战之前,国统区舆论界对于双方和与战尚存在争议...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中国朝野各方均对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抱有极高的热情。在国共两党等政治团体之外,作为“第三种权力”的报刊,持续对战局的发展和走势进行研判并发表评论。苏德开战之前,国统区舆论界对于双方和与战尚存在争议,但仍不乏准确的预判。战争开始后头两个月,国统区舆论界通过观察最初的战局,形成了苏德战争逐渐胶着、趋向持久的判断。此后国内分析家甚至预见到希特勒转向进攻基辅的意图,不过基辅的沦陷实在过于突然,将传媒的情绪带入低潮。随后苏联在莫斯科会战的逆转,使多数报刊重新树立苏德战争持久化的信心,不过舆论中也出现了一些过于乐观的评论。1941年国统区舆论界对于苏德战争的研判和评说,总体倾向于持久战的观点。此种相对客观而不失准确的见解,或得益于中国长期抗战的经验,体现出民国传媒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战争 传媒 舆论 持久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史学家谈“苏德条约”
5
作者 王少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0,共2页
俄罗斯史学家谈“苏德条约”王少平〔按〕1995年3月,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少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就苏德条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历史学博士、新西伯利亚大学教授11·A·莫... 俄罗斯史学家谈“苏德条约”王少平〔按〕1995年3月,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少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就苏德条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历史学博士、新西伯利亚大学教授11·A·莫列托托夫。问:二战前后和现在对苏德互不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史学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和平条约 斯大林 莫洛托夫 苏联对外政策 秘密议定书 利益范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9~1941年苏德关系剖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早霞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1939—1941年苏德关系剖析程早霞本文旨在剖析二战初期的关键性的年代(1939—1941年)两个欧洲强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在经贸方面,希特勒德国如何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获取惊人的好处的。一、合作的晨钟:《苏德互不侵犯... 1939—1941年苏德关系剖析程早霞本文旨在剖析二战初期的关键性的年代(1939—1941年)两个欧洲强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在经贸方面,希特勒德国如何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获取惊人的好处的。一、合作的晨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十月革命以后,苏德关系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特勒 苏德关系 苏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斯大林 德国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莫洛托夫 贸易协议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储集性能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7
作者 康德江 庞雄奇 张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4,共7页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探讨了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储集层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为,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砂岩体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潜山中部地区的贝2井—贝尔镇一...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探讨了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储集层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认为,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砂岩体属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潜山中部地区的贝2井—贝尔镇一带属于Ⅱ类储集层,储集能力中等;其东、西两侧的地区属于Ⅲ类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储集能力格局的分布主要与断裂带的发育程度和后期的改造程度有关,与原生孔渗性联系较小;潜山储集层的有效储集空间类型以构造缝、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溶)孔和裂缝内溶孔(洞)为主,储集能力主要受到岩性、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脆性多缝和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储集能力较好,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潜山储集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潜山 储集层 裂缝 通源断裂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振中 姚军 +1 位作者 王夕宾 张荻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6-932,共7页
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兴安岭群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 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及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苏德尔特油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它们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兴安岭群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背景下的扇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不等粒砂岩及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河口坝中粒砂岩次之,远砂坝粉砂岩最差;除了Ⅱ油组以外,其它油层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应当根据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强弱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油田 兴安岭群 储层沉积特征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古潜山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树学 王璞珺 +1 位作者 金振龙 蒋丽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5,共7页
布达特群古潜山油气藏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发育于三叠系浅变质的砂、泥岩地层顶部,储层有效厚度由几十米到100余m。储集空间类型属于孔隙-裂缝双孔介质储层,平均孔隙度5.0%,平均渗透率0.03×10-3μm2。按成... 布达特群古潜山油气藏是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发育于三叠系浅变质的砂、泥岩地层顶部,储层有效厚度由几十米到100余m。储集空间类型属于孔隙-裂缝双孔介质储层,平均孔隙度5.0%,平均渗透率0.03×10-3μm2。按成因本区古潜山可分为断块型和古隆起剥蚀型。印支期区域挤压隆升、印支期燕山早期长期暴露剥蚀、燕山期差异块断是本区古潜山形成的动因;风化作用、流体活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集空间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苏德尔特地区 碎屑岩古潜山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裂缝储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8
10
作者 闫伟林 崔宝文 殷树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测井解释符合率在86%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布达特群变质岩潜山裂缝油藏测井综合评价技术难题,为该区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变质岩 裂缝 识别方法 测井评价 苏德尔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裂缝发育期次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3 位作者 李辉 王海涛 张荻楠 崔宝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4-490,共7页
近年来,在大庆油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中新发现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其油气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在岩心裂缝观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演化历史分析基础... 近年来,在大庆油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中新发现了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其油气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在岩心裂缝观察、构造演化历史以及热演化历史分析基础上,通过对裂缝充填方解石的稳定同住素测定和包裹体测定以及岩石声发射实验,对裂缝形成的主要期次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布达特群裂缝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的发育特点,主要存在3个破裂期:第一期裂缝与南屯末一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的构造运动有关,缝内以石英充填为主,石英的形成温度介于72~76℃,并见有烃类包裹体,但其成熟度较低;第二期裂缝是在伊敏时期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的,裂缝以方解石和微-细晶石英充填为主,其形成温度介于117~154℃,该期烃类成熟度明显增强;第三期裂缝是在伊敏末期强烈的抬升作用下形成的,裂缝内充填了微-细晶方解石和石英,其形成温度介于89~110℃,烃类成熟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发育期次 稳定同位素分析 流体包裹体 苏德尔特构造带 布达特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铜钵庙组—南屯组油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格架中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建平 樊太亮 +3 位作者 王宏语 刘振兴 李一凡 胡晓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依据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可将苏德尔特油田铜钵庙组-南屯组油层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中期旋回,并可进一步将主要含油层Ⅰ、Ⅱ油组划分为26个短期旋回(小层)。油组和中期旋回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格架... 依据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可将苏德尔特油田铜钵庙组-南屯组油层划分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3个中期旋回,并可进一步将主要含油层Ⅰ、Ⅱ油组划分为26个短期旋回(小层)。油组和中期旋回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格架中,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短期旋回不同的结构样式决定了4种层内物性变化模式;中长期旋回及其位置控制储层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基准面上升早期、下降末期及最低位置时,砂体单层厚度大、连续性强、储层物性好,而基准面上升至高位时,因沉积作用能量减弱而砂体储层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苏德尔特油田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古潜山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云峰 王磊 李晶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8,共4页
为查明潜山裂缝特征与分布规律,根据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潜山的岩心观察统计资料,研究了裂缝类型、密度、宽度、充填期次等特征,建立了岩心统计和成像测井解释裂缝线密度的定量关系,对研究区下古生界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平面预测.结果表明... 为查明潜山裂缝特征与分布规律,根据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潜山的岩心观察统计资料,研究了裂缝类型、密度、宽度、充填期次等特征,建立了岩心统计和成像测井解释裂缝线密度的定量关系,对研究区下古生界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平面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潜山发育程度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山 裂缝 成像测井 苏德尔特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其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2 位作者 佟奎 姜子杰 史彦尧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其充足程度、连接源岩和基岩潜山圈闭的输导通道和裂缝储集空间的控制,油成藏时期主要为伊敏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基岩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另一种为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源断裂垂向运移至基岩潜山的内部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 油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成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古潜山油藏地质特征——以贝16区块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荻楠 刘菊 李成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8,33,共4页
为了查清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古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和其他古潜山油藏的研究,利用岩心观察、微观实验、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贝16区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贝16区块是白垩纪南屯组沉积时期形成的主... 为了查清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古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和其他古潜山油藏的研究,利用岩心观察、微观实验、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贝16区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贝16区块是白垩纪南屯组沉积时期形成的主要受断层控制的剥蚀—断块古潜山。综合分析认为,该古潜山油藏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具有统一油水界面的块状单斜断块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油藏 块状油藏 裂缝 布达特群 苏德尔特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划分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1 位作者 刘菊 张荻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18,共5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测试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碎屑岩潜山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圈闭成因与油贮形态为主要依据的潜山油藏分类方案。结果表明,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共划分为块状单斜断块型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单斜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剥蚀褶皱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褶皱剥蚀断块潜山油藏、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藏和不规则裂缝网络状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藏6种类型。研究区多存在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类型,其特征是以多期裂缝构成网络状储层及受不整合面和断层影响而形成的有效裂缝网络体系。油藏内部具有强非均质性,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其宏观外部形态不完全受地层界线控制;当裂缝高度发育时,则地层连成块状,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可形成块状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构造带 布达特群 碎屑岩潜山 油藏类型 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南屯组成岩作用与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莹莹 樊太亮 王宏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5,共3页
苏德尔特油田南屯组Ⅰ—Ⅳ油组为火山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脱玻化作用、矿物解理缝和矿物炸痕等是主要成岩作用。总的来说,储集层物性较差,Ⅰ—Ⅲ油组孔隙... 苏德尔特油田南屯组Ⅰ—Ⅳ油组为火山碎屑岩储集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脱玻化作用、矿物解理缝和矿物炸痕等是主要成岩作用。总的来说,储集层物性较差,Ⅰ—Ⅲ油组孔隙度、渗透率值相对较大,Ⅳ油组孔隙度、渗透率值要比Ⅰ—Ⅲ油组小得多。粒径对储集层物性起决定性作用,颗粒越大储集层物性越好,压实、胶结作用是使储集层变差的主要因素,脱玻化作用、矿物解理缝和矿物表面炸痕等对储集层物性产生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油田 火山碎屑岩 南屯组 储集层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及认识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立 王群嶷 +1 位作者 刘文苹 刘海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8,共7页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储层缝洞发育状况差异大,裂缝规律性差,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为实现潜山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基于油藏地质特征数据,优选专业软件和公式,并应用于完井、举升方案设计,形成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跟踪技术研究... 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储层缝洞发育状况差异大,裂缝规律性差,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为实现潜山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基于油藏地质特征数据,优选专业软件和公式,并应用于完井、举升方案设计,形成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跟踪技术研究进展,适时调整设计参数和优选成熟新技术,形成实用配套技术系列;探索形成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方案设计模式,逐步实现射孔、压裂、注水、举升等采油工艺设计与地质参数合理匹配,满足油藏工程方案预测产能指标的需求。生产实践表明:一体化滚动开发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新模式适应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滚动外扩开采需要,油田投产投注后开发效果不断改善。研究成果对其他油田类似储层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 潜山油藏 采油工程 滚动开发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化爱 钟建华 +1 位作者 陈巍 黄金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5,共3页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生、储、盖静态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期次动态因素及油藏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储层发育,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良好,形成比较理想的潜山圈闭。贝西... 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藏生、储、盖静态成藏条件和油气运移期次动态因素及油藏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苏德尔特构造带布达特群潜山储层发育,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良好,形成比较理想的潜山圈闭。贝西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沿不整合面等通道横向运移,交替进行,形成阶梯式运移,最后在潜山内聚集成藏。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和大磨拐河组沉积末期。油藏的类型、分布与圈闭(储层)的形态、所处的位置、风化剥蚀作用强度、构造作用和地质时期水的溶蚀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布达特群潜山 油藏类型 油藏影响因素 苏德尔特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油田裂缝型油藏体积改造技术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存荣 贺杨 翁定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0,共5页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裂缝型油藏是海拉尔盆地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采用常规规模压裂工艺,油井措施有效期短,增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变质岩岩石力学特性,确定了体积改造压裂方式,现场应用了滑溜水混合缝网压裂、大...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裂缝型油藏是海拉尔盆地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采用常规规模压裂工艺,油井措施有效期短,增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和变质岩岩石力学特性,确定了体积改造压裂方式,现场应用了滑溜水混合缝网压裂、大规模冻胶体积压裂等2种压裂工艺,效果显著.分析结果证明,扩大改造规模并提供有效支撑是裂缝型油藏增产改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苏德尔特油田 裂缝型油藏 体积改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