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间集序》与词体清艳观念之确立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玉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7,共9页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作为最早的一篇词论,历来备受关注,但学界往往侧重揭示其对词体软媚风格确立的奠基意义。其实由于面向"西园英哲"和"南国婵娟"的双重对象,《花间集》及其序言在审美倾向上具有两重性或折中性...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作为最早的一篇词论,历来备受关注,但学界往往侧重揭示其对词体软媚风格确立的奠基意义。其实由于面向"西园英哲"和"南国婵娟"的双重对象,《花间集》及其序言在审美倾向上具有两重性或折中性。《花间集序》从音乐特性解说"花间"的意义,清艳的审美价值从中已得到确认。《花间集》中所收录作品也与序言中所揭示的审美倾向不谋而合,这种作品与序言在审美上的一致性,可以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炯 《花间集序》 《花间集 赵崇祚 清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间集序》:一篇被深度误解的词论 被引量:16
2
作者 彭国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99-104,共6页
在《花间集序》中 ,欧阳炯第一次勾勒出可歌之“词”发展的大致线索 ,并明确提出了“清”、“清绝”的审美标准。但是 ,长期以来 ,他的词史线索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他的词学观点却遭到完全相反的理解 :他所反对的 ,变成了他所赞成的。... 在《花间集序》中 ,欧阳炯第一次勾勒出可歌之“词”发展的大致线索 ,并明确提出了“清”、“清绝”的审美标准。但是 ,长期以来 ,他的词史线索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他的词学观点却遭到完全相反的理解 :他所反对的 ,变成了他所赞成的。造成这种深度误解的原因 ,约有四端 :受《花间集》词的连累 ;受他所采用的骈体文的影响 ;受他的词作的影响 ;受《玉台新咏》及《玉台新咏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序》 词史 "清"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花间集序》的主旨——兼与贺中复、彭国忠先生商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定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欧阳炯《花间集序》不反宫体 ,更不反艳情 ,也没有提出“清”、“清绝”的审美标准。《花间集序》的主旨是提倡“雅词” ,崇雅黜俗。针对民间曲子词质木无文之俗 ,欧阳炯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 ,以文雅的诗客曲子词取代鄙俗的民间... 欧阳炯《花间集序》不反宫体 ,更不反艳情 ,也没有提出“清”、“清绝”的审美标准。《花间集序》的主旨是提倡“雅词” ,崇雅黜俗。针对民间曲子词质木无文之俗 ,欧阳炯提出了“诗客曲子词”的概念 ,以文雅的诗客曲子词取代鄙俗的民间曲子词 ,以供文人宴集娱乐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炯 《花间集序》 评论 写作主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花间集》编纂标准看《花间集序》“清雅”的词学思想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4-169,共6页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雅词选集,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它的“清雅”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它的词人、词作以及词作的题材、情感都是经过选择的;其次词作的题材以言情为主,其他各类题材多是从言情派生的。欧阳炯赞颂了赵崇...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雅词选集,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它的“清雅”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它的词人、词作以及词作的题材、情感都是经过选择的;其次词作的题材以言情为主,其他各类题材多是从言情派生的。欧阳炯赞颂了赵崇祚“清雅”的编纂思想,但《花间集序》却是用骈体文来表现抽象的词学理论,其间还有遗漏和讹误,因此比较难读。我们认为从《花间集》编纂标准来探讨《花间集序》的词学思想,也不失为一条可靠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编纂标准 《花间集序》 清雅词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词为艳科”的词学观念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学广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4期87-91,共5页
在我国文学史上,周秦以来,诗文一直占据着正统文学的地位,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所赋予的价值和功能。而词这一起源于唐,滋衍于五代的新型文体,由于其初始阶段价值取向与传统诗教的背离... 在我国文学史上,周秦以来,诗文一直占据着正统文学的地位,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所赋予的价值和功能。而词这一起源于唐,滋衍于五代的新型文体,由于其初始阶段价值取向与传统诗教的背离,直至宋代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为艳科 主流文化 士大夫文人 词学观 词体观念 《花间集序》 矛盾态度 《碧鸡漫志》 欧阳修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唐宋词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光裕 郭术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认为,传播方式的发展演变是导致唐宋词内在变迁的重要原因。最初,晚唐五代曲子词专为应歌而作,由乐妓演唱传播,因而形成了曲子词华艳婉约的特色。到了宋代,出版和手抄逐渐打破乐妓传唱对唐宋词的决定性影响,使宋词成为男性词... 本文认为,传播方式的发展演变是导致唐宋词内在变迁的重要原因。最初,晚唐五代曲子词专为应歌而作,由乐妓演唱传播,因而形成了曲子词华艳婉约的特色。到了宋代,出版和手抄逐渐打破乐妓传唱对唐宋词的决定性影响,使宋词成为男性词人自我抒情言志的长短句诗体,从而在“婉约”之外更添“豪放”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方式 唐宋词 曲子词 乐妓 长短句 豪放词 《花间集序》 美学风格 《苕溪渔隐丛话》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谣集杂曲子校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其芳 《社会科学(甘肃)》 1981年第1期83-86,共4页
《云谣集杂曲子》为敦煌曲子词诸选本(或随意抄录)中今存唯一书题。其所以称“云谣”,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考屑》以为或用《列子》西王母于瑶池为穆王谣之事,据此作为当时辞集名。叉引曹唐《小游仙》诗云:“玉童私地夸书扎,... 《云谣集杂曲子》为敦煌曲子词诸选本(或随意抄录)中今存唯一书题。其所以称“云谣”,任二北《敦煌曲初探·考屑》以为或用《列子》西王母于瑶池为穆王谣之事,据此作为当时辞集名。叉引曹唐《小游仙》诗云:“玉童私地夸书扎,偷写云谣暗赠人。”徐铉《蒙恩赐酒进诗》云:“御题初认白云谣。”(按西王母有《白云谣》”后唐庄宗《歌头》云:“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欧阳炯《花间集序》云:“唱云谣则金母词清。”并谓向达论唐代佛曲,疑欧阳炯所指即此。其后记又引皮日休《秋夕文宴》诗云:“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陆龟蒙《伤故道士》云:“药奠肯同椒醑味,云谣空替薤歌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曲子词 《云谣集杂曲子》 校注 《花间集序》 《小游仙》 《列子》 西王母 欧阳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