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世贞《艺苑卮言》的文本生成及文学观之演进 被引量:6
1
作者 魏宏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40,共8页
《艺苑卮言》呈现出的是王世贞早年的文学思想,随著随刊,有多个版本,卷数不一,成书过程复杂,王世贞曾多次修改,晚年自悔少作,认为《艺苑卮言》是"四十前未定之书",并因书中"戏学《世说》""是古非今"而自... 《艺苑卮言》呈现出的是王世贞早年的文学思想,随著随刊,有多个版本,卷数不一,成书过程复杂,王世贞曾多次修改,晚年自悔少作,认为《艺苑卮言》是"四十前未定之书",并因书中"戏学《世说》""是古非今"而自悔。一方面是王世贞悔其少作,另一方面《艺苑卮言》又多次刊印。当"文本主旨"与作者新"意图"发生矛盾时,作者新"意图"对读者的接受并不再起决定性作用。王世贞晚年对《艺苑卮言》的否定也产生了其早、晚年作品孰优孰劣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艺苑卮言》 文本主旨 作者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艺苑卮言》实物印本考覈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宏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71,共12页
后印本是对前印本的最好阐释,《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说部"形态以及"诗话"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从"单行本"、《四部稿》"说部"本、《谈艺珠丛》"诗话"本到现代... 后印本是对前印本的最好阐释,《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说部"形态以及"诗话"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从"单行本"、《四部稿》"说部"本、《谈艺珠丛》"诗话"本到现代铅字标点本;从四卷本、六卷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到《卮言倪》《全唐诗说》《国朝诗评》《文评》《词评》《曲藻》《文章九命》等"摘选本",《艺苑卮言》的文本形态不断变化,题名、字体、纸张、序跋、卷次、钤印、牌记、刻工、堂号、墨钉、另行等可视性符号为理解实物印本产生的历史时空提供了重要元素。《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产,在脱离作者掌控后实物印本"物的叙事"与"作者意图"渐行渐远,由作者最初"策名艺苑""以书为礼"的"谈艺"转为"以资闲谈"的"诗话"或"诗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实物印本 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艺苑卮言》中的曲论
3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5-142,共8页
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有曲论四十一则,从诗体文学、音乐的流变、地域文化以及作家对戏曲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戏曲的起源作了探讨,总结了南北曲不同的声情风格,并结合对《拜月亭》、《西厢记》、《琵琶记》三剧的评论,对戏曲语言提出... 王世贞的《艺苑卮言》有曲论四十一则,从诗体文学、音乐的流变、地域文化以及作家对戏曲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戏曲的起源作了探讨,总结了南北曲不同的声情风格,并结合对《拜月亭》、《西厢记》、《琵琶记》三剧的评论,对戏曲语言提出了要求,既推崇戏曲语言的典雅俊丽,又反对雕章琢句。王世贞的曲论十分简略,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后世戏曲理论家们的关注,为他们提出了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但由于王世贞主要是以一个诗文理论家的眼光来看待戏曲的,因此,他的戏曲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王世贞 《艺苑卮言》 戏曲起源 戏曲风格 戏曲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复古诗学与家族之关系——以王世贞家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欣欣 朱丽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176,187,共8页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思想的演进,与王世贞家族的诗学批评呈现出某种正相关性。就诗学论著的创作而言,《艺圃撷余》凝结了王世懋的诗学主张,在继承王世贞《艺苑卮言》诗论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修正了王世贞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家... 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思想的演进,与王世贞家族的诗学批评呈现出某种正相关性。就诗学论著的创作而言,《艺圃撷余》凝结了王世懋的诗学主张,在继承王世贞《艺苑卮言》诗论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修正了王世贞的复古思想,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家族诗学体系的构建。就诗歌创作的继承而言,王士骐主动选择了叔父王世懋的自然诗风,而非父亲王世贞的复古诗风,表现出与复古思想的决裂,进一步实现了家族诗学思想的改造与革新。王世贞家族对复古诗学思想的接受,呈现出审慎辩证的动态变化过程,而王世贞对待复古思想的态度,始终与家族的诗学取向桴鼓相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诗学 王世贞 《艺苑卮言》 《艺圃撷余》 家族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