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中的艺术精神与品格——读刘承华《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有感
1
作者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刘承华先生的文集《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中,有多个篇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站在人类文明整体演进的高度和立场上,揣摩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在文化中去认识艺术,在艺术中去感受文化,并以此表明艺术的本源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的生... 刘承华先生的文集《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中,有多个篇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站在人类文明整体演进的高度和立场上,揣摩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在文化中去认识艺术,在艺术中去感受文化,并以此表明艺术的本源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的生发源自文化的有机氛围;艺术之所以不同,起决定作用的不完全在于艺术形式本身,而在于彼此不同的文化思维习惯和状态。面对艺术,不可剥离开文化来看待,艺术的本质必将受制于文化的基本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承华 《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 文化本体 艺术韵律 文人艺术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被引量:6
2
作者 曾庆瑞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由此而蔓延的电视剧艺术“恶性娱乐化”的不良倾向表示了忧虑和愤慨,并寄希望于电视剧艺术批评担当起以言立说、净化荧屏的职责,推动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艺术精神 学术品格 文化立场 中国传媒大学 博士生导师 曾庆瑞 人物 文化产业 艺术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中的生命精神 被引量:2
3
作者 祝海珊 唐阿君 张成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7-149,共3页
一.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的生命观念 江西传傩,始于汉初,两千多年以来傩风不绝,是中国傩文化艺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在赣傩面具艺术研究中,赣东的南丰傩面具艺术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南丰傩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厚,不仅是赣傩... 一.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的生命观念 江西传傩,始于汉初,两千多年以来傩风不绝,是中国傩文化艺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在赣傩面具艺术研究中,赣东的南丰傩面具艺术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南丰傩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厚,不仅是赣傩文化的发源地与代表,还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面具作为本土傩文化的艺术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造型 生命 面具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精神 发源地 国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4
作者 阳晓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2,共2页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体现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民族艺术,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对现代艺术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是否也体现在其中呢?民族文化精神对... 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体现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不同的民族艺术,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对现代艺术而言,民族文化精神是否也体现在其中呢?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艺术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前一时期,有人认为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包袱。当然,对于“包袱”一词我们应有辩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形象再现 民族文化传统 现代艺术 表现形式 张艺谋 打官司 艺术生命 传统民族文化 秋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艺术的尚圆精神 被引量:23
5
作者 危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尚圆精神 传统文化 生命意识 宇宙意识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旷之美——苏轼的创作个性、文化品格及审美取向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6-62,共7页
苏轼是宋代以至整个封建社会后期文艺思想演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其创作个性、文化品格和审美取向所体现出来的清旷之美,改变了一时文学的创作风尚,推动着文学思想的发展,并影响了当时及后代许多作家的审美追求。其意义是十... 苏轼是宋代以至整个封建社会后期文艺思想演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其创作个性、文化品格和审美取向所体现出来的清旷之美,改变了一时文学的创作风尚,推动着文学思想的发展,并影响了当时及后代许多作家的审美追求。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一胸次清旷,无意为文而文已工,此为文学创作的高境。宋代诗人中,能达此高境者,苏轼当推第一,他的诗歌创作,在前期以豪迈为主,多清雄之气,后期趋于自然平淡,表清远旷达之意味,一以贯之的是清澈坦荡的胸襟和自由洒脱的个性。其过人之处在于,他的人生虚幻和痛苦的体验比一般人要深微沉重,却没有陷入厌世伤感,始终保持着心灵主体潇洒自如的气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取向 文化品格 创作个性 审美追求 庄子 艺术创作 代表性 苏轼 精神境界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慧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建筑活动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同其他艺术和审美活动一样,面临着抗拒人性沦落与异化,重铸人的感性生命世界的历史重任,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日益成为建筑活动新的主题和方向。当代建筑文化要回归自己的真实目标,避免无... 建筑活动与人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建筑活动同其他艺术和审美活动一样,面临着抗拒人性沦落与异化,重铸人的感性生命世界的历史重任,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日益成为建筑活动新的主题和方向。当代建筑文化要回归自己的真实目标,避免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首先回归生活世界,立足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建筑艺术 建筑活动 生活世界 生命活动 人的生存 审美活动 历史重任 生命世界 人文主义 建筑文化 无意义 回归 感性 行为 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55-57,共3页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 针对当代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发展现状,200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提出了"第三极文化"的战略性构想。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方勇教授提出"新子学"构想。"新子学"和"第三极文化"的构想,都是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对两种构想进行深入解读后,揭示"第三极文化"体现的"新子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文化战略 第三极文化 新子学 民族文化 艺术精神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形象的差异化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电影在泰国的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淞可 刘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电影局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也指出2025年中国银幕总数将超过10万块,2035年中国将建成电影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中国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电影局在《“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也指出2025年中国银幕总数将超过10万块,2035年中国将建成电影强国。文化强国与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文化形象建设密切相关。国家文化形象承载着内外部公众对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模式等的综合认知,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影响力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艺术 中国电影发展 电影强国 文化影响力 外部公众 国家文化形象 精神品格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废都》题意解读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4-59,53,共7页
在我的感觉里,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是从对人的外在社会的表现,向对人的内在生命探析的深化方向发展的.在美学追求上,则是在向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回归中,又积极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思维成果,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情调.他的长篇小说《废都》,... 在我的感觉里,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是从对人的外在社会的表现,向对人的内在生命探析的深化方向发展的.在美学追求上,则是在向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回归中,又积极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思维成果,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情调.他的长篇小说《废都》,可以说是他这十多年来艺术追求的一个总结.因此,我认为,《废都》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集中表现在对具有现代人类意识世纪末情结的深刻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传统文化 东方情调 美学精神 西方现代艺术 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 美学追求 内在生命 文化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形式是精神物化的结果
11
作者 李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3-53,共1页
艺术形式是精神物化的结果李燕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向导,它引领人类远离当下感觉的物质世界,它教导人们去理解真理,给人以精神的满足。雾海般的生活使绝大多数身在其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人类之茫然与感情之波动,需要对自我生命价值... 艺术形式是精神物化的结果李燕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向导,它引领人类远离当下感觉的物质世界,它教导人们去理解真理,给人以精神的满足。雾海般的生活使绝大多数身在其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人类之茫然与感情之波动,需要对自我生命价值的体验,需要理性,需要灵感,更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物化 艺术形式 形式语言 语言表达 艺术 生命价值 精神贫穷 营养素 艺术的生命 表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艺术品格:中国的“酒仙”与西方的“酒神”
12
作者 刘耘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82-85,共4页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饮酒诗,论证了二者在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质上的不同所在,并以此发掘出中西诗人在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深层差异。文章认为,同是饮酒诗,在中国,因文人的隐士思想根深蒂固,表现为一种“酒仙”精神,其风格冲淡、平和;在西方,则...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饮酒诗,论证了二者在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质上的不同所在,并以此发掘出中西诗人在文化心理结构上的深层差异。文章认为,同是饮酒诗,在中国,因文人的隐士思想根深蒂固,表现为一种“酒仙”精神,其风格冲淡、平和;在西方,则因诗人具有追求肉体或精神“沉醉”之渊源,表现为一种“酒神”精神,其风格高张、狂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仙 酒神精神 饮酒诗 艺术品格 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文人 享乐意识 尼采 真境 审美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为“体现”——试论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
13
作者 朱建良 张国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41,共8页
就逻辑形态而言,首先,艺术文化与其所存身的某个相对自足的文化系统必须是同构的,也就是说艺术整体的审美理想与文化系统的价值体系的取向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趋同性(否则就无赖以生存的根基);再者,艺术文化的特质同耐决定了其必须遵循一... 就逻辑形态而言,首先,艺术文化与其所存身的某个相对自足的文化系统必须是同构的,也就是说艺术整体的审美理想与文化系统的价值体系的取向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趋同性(否则就无赖以生存的根基);再者,艺术文化的特质同耐决定了其必须遵循一种内在的逻辑——生命情感的内在运动。前一逻辑的最终生长点必须落实于此。可见,艺术文化是以辩证的矛盾运动为特征的双重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中国艺术 艺术文化 境界 审美理想 异质同构 中国美学史 美学思想 气韵生动 生命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与中国艺术精神
14
作者 章华英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47-49,共3页
茶与中国艺术精神浙江省杭州市章华英那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地,在约书亚的启示下,希伯莱人终於找到了神所允诺的福祉......诚当此后,东方先师释迦牟尼在一棵有绿色闪闪发光的灌木之中,发现了一种能保持心灵清明的绿色汁液。据... 茶与中国艺术精神浙江省杭州市章华英那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地,在约书亚的启示下,希伯莱人终於找到了神所允诺的福祉......诚当此后,东方先师释迦牟尼在一棵有绿色闪闪发光的灌木之中,发现了一种能保持心灵清明的绿色汁液。据传,在函谷关,先哲老子曾接受其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 生命精神 中国文化 文化 艺术境界 自然造化 艺术 茶艺 温柔敦厚 恬然自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亚敏 袁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和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性质的新认识,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马克思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和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和阐发。本文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面对当代文学生产范式的深刻变化,需正视艺术生产的商品性质,发挥艺术消费对艺术生产的制约和推动作用,把握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探索和实现文化产业中精神品格和市场需求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艺术生产 艺术消费 文化产业 精神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闽南侨乡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孝祥 吴思慧 《南方建筑》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包括厦门、漳州、泉州在内的闽南地区是我国重要侨乡之一。闽南侨乡建筑,类型样式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建造工艺讲究,在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和人文艺术品格等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对于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侨... 包括厦门、漳州、泉州在内的闽南地区是我国重要侨乡之一。闽南侨乡建筑,类型样式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建造工艺讲究,在地域技术特征、文化时代精神和人文艺术品格等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对于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侨乡建筑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侨乡建筑 文化地域性格 地域技术特征 文化时代精神 人文艺术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艺术生产的现状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杰 杨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3,81,共5页
艺术生产理论为我们研究艺术的嬗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引领了当代艺术生产实践。以此反思,近年来我国的艺术生产出现了异化的倾向:过分注重艺术生产的商品性以及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 艺术生产理论为我们研究艺术的嬗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高屋建瓴地引领了当代艺术生产实践。以此反思,近年来我国的艺术生产出现了异化的倾向:过分注重艺术生产的商品性以及艺术作品的商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遮蔽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所应有的精神品格,片面地凸显艺术消费与艺术生产的关系等问题,诸如此类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鉴于此,深刻而全面地解读艺术生产理论,方能正本清源、甄别优劣,为当下艺术生产实践走出误区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创作 艺术生产 商品化 精神品格 误区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崇高人格精神
18
作者 聂振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3-98,共6页
蔡元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长者风范,坚持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的处事方法,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而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则是受教于西方文化。从蔡元培的身上及其所取得的业绩,充分说明中西文化的融合互补、扬弃出新,不... 蔡元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长者风范,坚持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的处事方法,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而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则是受教于西方文化。从蔡元培的身上及其所取得的业绩,充分说明中西文化的融合互补、扬弃出新,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他的高尚的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是君子和而不同;三是突破一党之见,组建民权保障同盟;四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蔡元培度过了清贫的一生,却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崇高人格精神,永远激励着神州大地的中华儿女。在他逝世时,毛泽东同志赞颂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个评价是精辟而恰如其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蔡元培 高尚 艺术 人格 精神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道与跨世纪之思——北大中文系王岳川教授访谈录
19
作者 王岳川 方生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2期7-15,共9页
一、生命体验与艺术体验方:读您的著述.总能感受到深沉厚重的生命感悟和时代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对生命、血性、情怀的关注,以及您所思对于当代的意义。《艺术本体论》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艺术本体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围绕艺术本体与存在本体... 一、生命体验与艺术体验方:读您的著述.总能感受到深沉厚重的生命感悟和时代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对生命、血性、情怀的关注,以及您所思对于当代的意义。《艺术本体论》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艺术本体论的学术专著,全书围绕艺术本体与存在本体的关系展开论述,力图在精神的虚无和肉体的沉重中,张扬理性的魅力和思想的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艺术本体论 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精神 二十世纪 学术发展 后现代思潮 生命感悟 学术文化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孟頫古典主义艺术的内涵与形态
20
作者 范斌 马青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9-162,共4页
赵孟頫的古典主义表现了一种艺术上完美的理想状态——中和之美,其思想的内涵是一种主客观统一的理性精神,具有纯净、优美的表现形态。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的健康因素,也是一种维持民族艺术传统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古典主义 赵孟頫 内涵 主客观统一 中和之美 理想状态 理性精神 表现形态 健康因素 文化品格 中华民族 精神力量 艺术传统 美的 纯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