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擦亮“过去”这面镜子——读冯骥才《艺术家们》 被引量:2
1
作者 郜元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58-64,共7页
《艺术家们》部分地实现了作家冯骥才40年前希望彻底反思过去的夙愿。一群艺术家对美的艺术和美的人生的渴求与失落,可以追溯到1960-1970年代,他们在精神成长的这一关键阶段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基本决定了后来的升降沉浮。小说由此显明,1... 《艺术家们》部分地实现了作家冯骥才40年前希望彻底反思过去的夙愿。一群艺术家对美的艺术和美的人生的渴求与失落,可以追溯到1960-1970年代,他们在精神成长的这一关键阶段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基本决定了后来的升降沉浮。小说由此显明,1960-1970年代不仅是“三剑客”的精神诞生之地,也是认识1980、1990年代乃至新世纪中国社会主流精神文化时一面需要继续擦亮的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艺术家们》 反思 1960-197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圣徒”:想象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读冯骥才的《艺术家们》 被引量:1
2
作者 岳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65-71,共7页
冯骥才的《艺术家们》跨越了文学与绘画的边界,是对绘画的摹写、感悟与思考,也是对理想艺术家的想象与塑造。小说坚持着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中对于市场的批判,并触及了当代艺术的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等若干重要问题。艺术家们穿行在不... 冯骥才的《艺术家们》跨越了文学与绘画的边界,是对绘画的摹写、感悟与思考,也是对理想艺术家的想象与塑造。小说坚持着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中对于市场的批判,并触及了当代艺术的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等若干重要问题。艺术家们穿行在不同的时代,映照出时代绚烂的霞光,亦可看作是作为艺术家的冯骥才对于自己苦苦追求了一生的艺术的感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艺术家们》 市场 中国画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骥才《艺术家们》的空间诗学
3
作者 徐晓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5,共7页
《艺术家们》着意深描艺术家们的“心居”,隐喻艺术家的灵魂样貌与变迁,在对世俗与俗世成分的剥离中放大“精神至上”“艺术至上”的内核,用叙事的灯塔照亮被庸俗化了的艺术家们的心灵和他们驻足的世界,在时代的青铜雕像上镌刻下一个老... 《艺术家们》着意深描艺术家们的“心居”,隐喻艺术家的灵魂样貌与变迁,在对世俗与俗世成分的剥离中放大“精神至上”“艺术至上”的内核,用叙事的灯塔照亮被庸俗化了的艺术家们的心灵和他们驻足的世界,在时代的青铜雕像上镌刻下一个老艺术家的声音。一部《艺术家们》,其生成的启示意义与价值已超越了冯骥才蕴蓄多年的思考和叙事表达本身,不仅指向“谁是艺术家”蕴含的多维命题,也成为当下知识分子突出重围、实现自我精神守望的历史镜像,同时也启迪我们对其忧思的进一步考量和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艺术家们》 空间诗学 精神至上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当代取径——论冯骥才《艺术家们》兼及其他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的裂变,考察人文精神的当代境况,及其所对应的当代中国艺术探索的困境和惶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的裂变,考察人文精神的当代境况,及其所对应的当代中国艺术探索的困境和惶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衍变及其形态,指出其如何与不同的话语形态进行对话、协商,在碰撞中省思,又在斡旋里进击,完成自身的重审与重塑,并在破旧立新的文化场域中,容纳更多的伦理话语;在自我冲决与革变里,实践内外之更新。以此抗拒1990年代以至于21世纪对于人文精神理解的单一和贫乏,及其下沉或下坠,抵御渺小的庸俗化与碎片化,以及状似宏大的崇高,为当代中国探索更开阔的视阈与更多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冯骥才 《艺术家们》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啊,太艺术——冯骥才《艺术家们》阅读札记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立民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3期72-82,共11页
本文是对冯骥才长篇新作《艺术家们》的评论,这部作品是作者带有强烈自我特征的特殊写作,是具有古典情怀向古典致敬的作品。小说发掘了非主流的画坛隐者的精神价值,批判了艺术面临的商业化危机,对艺术家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处境做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冯骥才 《艺术家们》 商业化 古典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艺术家福利法》研究:从“福利”到“权利”
6
作者 周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8,共8页
2011年韩国出台的《艺术家福利法》要求政府制定艺术家福利计划、禁止不公平交易、推广文化艺术领域标准合同、建立艺术活动证明机制、设立艺术家福利基金会并通过基金会提高艺术家福利待遇、改善艺术家创作环境,实现国家文化艺术的持... 2011年韩国出台的《艺术家福利法》要求政府制定艺术家福利计划、禁止不公平交易、推广文化艺术领域标准合同、建立艺术活动证明机制、设立艺术家福利基金会并通过基金会提高艺术家福利待遇、改善艺术家创作环境,实现国家文化艺术的持续繁荣。在文化艺术大发展的当下,研究该法将有益于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家福利 韩国《艺术家福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艺术家》中钢琴音乐的魅力
7
作者 刘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26-127,共2页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研究电影中钢琴音乐的都是围绕以钢琴为题材的影片,其实在很多优秀的其他电影中,也会用到大量的钢琴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本文以2013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艺术家》为题材,从影片里的钢琴音乐为视角,从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研究电影中钢琴音乐的都是围绕以钢琴为题材的影片,其实在很多优秀的其他电影中,也会用到大量的钢琴音乐来作为背景音乐。本文以2013年奥斯卡获奖影片《艺术家》为题材,从影片里的钢琴音乐为视角,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心理,成功担当"第二台词";特有的抒情功能并能参与到叙事中;担当背景音乐烘托故事情节;引导观众内心,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来阐述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钢琴音乐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艺术家》为例谈影视音乐的魅力
8
作者 褚晓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5-156,共2页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中的影视音乐也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影视音乐对于电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视音乐的合理选择,不但能够实现对情节的渲染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还能够表达人物语言所无法传达的信息。本文就影视音...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中的影视音乐也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影视音乐对于电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视音乐的合理选择,不但能够实现对情节的渲染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还能够表达人物语言所无法传达的信息。本文就影视音乐的魅力展开分析和论述,并以电影《艺术家》为例对影视音乐的价值和魅力展开深入探究,指出影视音乐的主要功能和运用,希望对于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音乐 《艺术家 音乐魅力 音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片《艺术家》的叙事手法与人文情怀
9
作者 秦佳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2011年推出了电影《艺术家》,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一鸣惊人,并将第84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收入囊中。影片的最大特色便是其浓郁的复古意味,即对黑白默片的新颖复制。但是电影之所以能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2011年推出了电影《艺术家》,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一鸣惊人,并将第84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收入囊中。影片的最大特色便是其浓郁的复古意味,即对黑白默片的新颖复制。但是电影之所以能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是因为其关于电影作为"声影传奇"背后的辛酸内容以及故事中洋溢的浓郁的人文情怀。文章从好莱坞传统叙事下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叙事技巧,《艺术家》中的人文情怀三方面,分析电影《艺术家》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电影 叙事 人文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技术最喧嚣的时代回看电影艺术——从《艺术家》审视电影艺术本体性
10
作者 蔡潇然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0期48-50,共3页
黑白默片《艺术家》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大获全胜,也使电影界时隔八十余载后重新提及默片电影美学。无论技术怎样革新,电影将一直秉承"幻象式"这一本体属性,进行不断的艺术探索及创新。本届奥斯卡把最佳影片大奖颁给《艺术家》... 黑白默片《艺术家》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大获全胜,也使电影界时隔八十余载后重新提及默片电影美学。无论技术怎样革新,电影将一直秉承"幻象式"这一本体属性,进行不断的艺术探索及创新。本届奥斯卡把最佳影片大奖颁给《艺术家》是对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一次最好的反击。未来的电影,应该逐渐把技术放归于次要,重新审视电影艺术的传统手法,把电影做精做细,这才是维系电影这门特殊艺术长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电影艺术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电影《艺术家》中的镜子意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聪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34,共2页
法国影片《艺术家》(The Artist)以其黑白默片的独特风格刷新了当下人们的审美感受。引人深思的是,电影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类似镜子映照功能的物体,如银幕、橱窗、玻璃桌、眼睛等。这一系列类似镜子的意象的出现看似偶然,却处处... 法国影片《艺术家》(The Artist)以其黑白默片的独特风格刷新了当下人们的审美感受。引人深思的是,电影画面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类似镜子映照功能的物体,如银幕、橱窗、玻璃桌、眼睛等。这一系列类似镜子的意象的出现看似偶然,却处处体现着导演的精心谋划。影片中,这些很普通的镜子意象常常出现在人物心理转变的关键时刻,是人物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重要工具。它们不但巧妙地呈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图景,而且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镜子意象 内心图景 叙事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重唱的音乐诠释比较——以《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两段重唱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歌剧重唱在西方歌剧中承载着叙述剧情、发展剧情、抒发情感、激发矛盾、引发高潮等艺术功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性。对不同版本歌剧重唱的音乐诠释比较研究对后来者的演唱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大师贾科... 歌剧重唱在西方歌剧中承载着叙述剧情、发展剧情、抒发情感、激发矛盾、引发高潮等艺术功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性。对不同版本歌剧重唱的音乐诠释比较研究对后来者的演唱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大师贾科莫.普契尼的代表作《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经典重唱——第一幕结尾的爱情二重唱和第四幕结尾的四重唱已成为许多中外歌唱家的保留曲目。本文通过版本介绍、音乐表现比较、声部平衡比较、舞台编排比较等方面对这两个重唱不同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演唱该剧中的重唱的声乐学习者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重唱 《艺术家的生涯》 音乐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艺术性的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3,共2页
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展现,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歌剧,电影歌剧除了具备电影基本的视觉元素以外,还具有很轻的音乐特性,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电影《艺术家的生涯》是由普契尼进行创作的,通过DG公司出版发行的... 电影是一门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展现,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歌剧,电影歌剧除了具备电影基本的视觉元素以外,还具有很轻的音乐特性,因此深受观众的喜爱。电影《艺术家的生涯》是由普契尼进行创作的,通过DG公司出版发行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将以电影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为载体,对电影歌剧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经典唱段进行赏析,从而对电影歌剧的艺术性进行解读,希望可以给电影歌剧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歌剧 《艺术家的生涯》 人物形象 经典唱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艺术家》的美术造型浅析
14
作者 王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49-150,共2页
电影《艺术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2012年奥斯卡上的佼佼者,但是作为一部默片,它在诠释一种新的艺术概念中,加入了好莱坞惯有的励志、爱情等元素,给电影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赢得票房、口碑、奖项的同时,使我们深思的就是这部电影中美... 电影《艺术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2012年奥斯卡上的佼佼者,但是作为一部默片,它在诠释一种新的艺术概念中,加入了好莱坞惯有的励志、爱情等元素,给电影带来了勃勃生机,在赢得票房、口碑、奖项的同时,使我们深思的就是这部电影中美术造型是怎样"打造"的,在人物塑造、背景布置、故事演绎等方面,一部默片的美术造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本文就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全面呈现与分析,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美术造型 艺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15
作者 朱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4-75,共2页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创作的歌剧。电影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2008年DG公司出版的,在此之前,有很多舞台现场的版本。但是,电影版《艺术家的生涯》给了我们更加贴近生活的情节、美妙的声音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空间。本文主要...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创作的歌剧。电影版歌剧《艺术家的生涯》是2008年DG公司出版的,在此之前,有很多舞台现场的版本。但是,电影版《艺术家的生涯》给了我们更加贴近生活的情节、美妙的声音以及更加广阔的视野空间。本文主要从分析剧情、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经典唱段、艺术特色以及电影版更突出的特征四个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以后的歌剧表演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歌剧 《艺术家的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与文化怀旧——以《艺术家》《我与梦露的一周》为例
16
作者 张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1-62,共2页
文化怀旧是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本文以《艺术家》《我与梦露的一周》为例,试图对电影的文化怀旧现象进行分析。本文着重剖析了文化怀旧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诠释方式以及在再现历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现代元素。最后,通过对影片中现代元素... 文化怀旧是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本文以《艺术家》《我与梦露的一周》为例,试图对电影的文化怀旧现象进行分析。本文着重剖析了文化怀旧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诠释方式以及在再现历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现代元素。最后,通过对影片中现代元素的挖掘,笔者认为,怀旧情怀的深层指向不是过去而是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怀旧 《艺术家 《我与梦露的一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古中的遗憾——默片《艺术家》创作特征浅议
17
作者 任浩 《电影评介》 2014年第6期45-47,共3页
当今电影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暴风骤雨.无特效不成大片,电影的艺术表达越来越沉迷并依靠于技术.在难辨真假的视觉特效带给观众强烈感官刺激的同时,经典电影美学被逐渐淡化.一部部应运而生的恢宏之作除了炫目的场景之外乏善可陈.... 当今电影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暴风骤雨.无特效不成大片,电影的艺术表达越来越沉迷并依靠于技术.在难辨真假的视觉特效带给观众强烈感官刺激的同时,经典电影美学被逐渐淡化.一部部应运而生的恢宏之作除了炫目的场景之外乏善可陈.于是,复古默片《艺术家》一经出现,便立刻成为电影界和观众关注的焦点.这样一部复古默片《艺术家》,其还原黑白电影的创意到底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电影风潮发展至今的投机?还是对黑白电影真正近乎于苛求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片 《艺术家 影片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如何表达乡土文明
18
作者 吴凑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5,75,共4页
乡土不是永远在等待被改造的对象,更不是竞技场,而是自成一体的独特存在,或者说有其自身完整的一个生态系统。而乡土电影一直是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的晴雨表。吴天明创作《百鸟朝凤》,既是导演赤子之心的一次表露,似乎也是对当今远离乡土... 乡土不是永远在等待被改造的对象,更不是竞技场,而是自成一体的独特存在,或者说有其自身完整的一个生态系统。而乡土电影一直是中国历史风云变幻的晴雨表。吴天明创作《百鸟朝凤》,既是导演赤子之心的一次表露,似乎也是对当今远离乡土艺术题材的电影人的一次无声的批评。但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该片思考乡土文明出路时显得急迫、焦虑,痛心疾首而又如此慌乱。影片《哦,香雪》和《艺术家》能为中国未来乡土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乡土 《哦 香雪》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