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必然是美的吗?——市场价格信息对艺术作品审美评价的影响
1
作者 姚君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7,共16页
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而言,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构成要素外,人们的艺术审美判断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对艺术品的审美评价也会产生作用。本文以视觉艺术作品为对象,采用实验方法,观察市场价格信... 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而言,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构成要素外,人们的艺术审美判断还会受到社会价值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对艺术品的审美评价也会产生作用。本文以视觉艺术作品为对象,采用实验方法,观察市场价格信息对视觉艺术作品评价的影响,具体考察市场价格信息、艺术作品简介信息对艺术作品的喜好评价、好坏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人们无法从作品本身判断其市场价格高低,但价格信息影响人们对作品的评价。价格高的作品评价更高,价格低的作品评价更低。第二,相较于侧重社会规范的好坏评价,在侧重于主观偏好的喜好评价中,价格信息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在低价条件下时,相对于好坏评价,喜好评价显著降低。第三,就作品文字简介信息对作品评价的影响而言,低价格条件下,文字简介信息对作品评价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价格 艺术作品 审美评价 喜好评价 好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当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晓芒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永恒性的解释 ,认为应当立足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立场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永恒意义。凡是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本质并使各种不同的人类都对之怀抱向往或理解的作品。而这正...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永恒性的解释 ,认为应当立足于人类历史和人性的立场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永恒意义。凡是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本质并使各种不同的人类都对之怀抱向往或理解的作品。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半个世纪以来罕有世界级作品出现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当代文学 中国 艺术作品 永恒性 人性 主体主义 意志主义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邓晓芒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 文学艺术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艺术时代新变与艺术历史流变重新定义艺术作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后艺术时代的新变之一,是艺术作品两分为核心艺术作品(以审美的物质构成实现审美的目的)和兼性艺术作品(以非审美的物质构成实现审美的目的)。以此视角去看人类艺术历史中艺术作品的划分,呈现为:原始时代和早期文明的前艺术时代的兼性... 后艺术时代的新变之一,是艺术作品两分为核心艺术作品(以审美的物质构成实现审美的目的)和兼性艺术作品(以非审美的物质构成实现审美的目的)。以此视角去看人类艺术历史中艺术作品的划分,呈现为:原始时代和早期文明的前艺术时代的兼性艺术作品,轴心时代以来的兼性艺术作品与核心艺术作品共存,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核心艺术作品,20世纪以来后艺术时代的核心艺术作品与兼性艺术作品的共存。从艺术史整体看,艺术作品在如上两分之后,于兼性艺术作品中又分为两次类:其一是由审美物质构成但服务于非审美的目的,其二是由非审美的物质构成但服务于审美的目的。艺术作品的历史演变为全球化时代重建艺术理论中的艺术作品理论提供了语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时代 人类艺术历史 核心艺术作品 兼性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时间观——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中心
5
作者 赵李娟 朱炜 杨先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8-176,共9页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明确指出,艺术是历史性的。历史性一直是存在论的时间概念。奠基于艺术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的时间性在艺术作品存在的发生运动中显现其自身。基于艺术的历史性,开端与保存是艺术和艺术作品时间性的重要特...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明确指出,艺术是历史性的。历史性一直是存在论的时间概念。奠基于艺术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的时间性在艺术作品存在的发生运动中显现其自身。基于艺术的历史性,开端与保存是艺术和艺术作品时间性的重要特性,空间化的时间与时间化的空间并置的“时间—游戏—空间”和真理活动发生时“曾在—当前—将来”同时性的瞬间是艺术和艺术作品时间性的另一重要特征。理解艺术与艺术作品的时间性不仅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存在的真理”的思想,也有助于从“存在论”角度思考艺术、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风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作品 存在 真理 发生 历史性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整体性、流畅时体与身体图式——论梅洛-庞蒂在审美时位与审美时间意识域之间的纠结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彦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梅洛-庞蒂以流畅时体为出发点,对乐器演奏者身体的运动觉与身体图式进行审美时位构成分析,并把流畅时体与艺术作品整体性的空间构成彻底贯通、对应起来,把审美前摄视为审美时间意识域的生产者,规避了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的干扰。同时,... 梅洛-庞蒂以流畅时体为出发点,对乐器演奏者身体的运动觉与身体图式进行审美时位构成分析,并把流畅时体与艺术作品整体性的空间构成彻底贯通、对应起来,把审美前摄视为审美时间意识域的生产者,规避了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的干扰。同时,他还把流畅-整体对置思想落实在绝对同时性构成方式之上。他的纠结在于:现象学还原或认识还原的弊端,容易造成审美生活意义与其他意义的混淆;没有自觉地把审美时体的流畅性视为审美生活的关键显现状态之一;不再使用“时间意识”或“审美时间意识域”这样的整体概念,对审美时位的构成分析显得见树不见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流畅时体 艺术作品空间构成 含混 审美滞留 回忆 审美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伟冬 居其宏 +1 位作者 沈义贞 方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国家必然消亡。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出现直到可见未来,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存在,并且成为古今中外艺术家之精神召唤、文化归依、艺术抒咏的诗意家园。因此,当...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国家必然消亡。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出现直到可见未来,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存在,并且成为古今中外艺术家之精神召唤、文化归依、艺术抒咏的诗意家园。因此,当前学术界对于国家概念、国家意识、国家形象的呼唤以及艺术作品塑造我国国家形象诸范畴的讨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性这一国际语境下提高国家软实力、对内增强全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弘扬我国国家形象的现实需要。在这场讨论中,我们提出"中国艺术与艺术中国"这个命题,意在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在当代各类艺术中自觉承担起艺术地塑造中国形象的神圣使命。从而以更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更精湛的艺术创造,参与到当代中国全面构建国家形象的宏伟任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国家形象 塑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冬 居其宏 +1 位作者 沈义贞 方仪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国家必然消亡。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出现直到可见未来,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存在,并且成为古今中外艺术家之精神召唤、文化归依、艺术抒咏的诗意家园。因此,当...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国家必然消亡。然而在人类历史上,自国家出现直到可见未来,国家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存在,并且成为古今中外艺术家之精神召唤、文化归依、艺术抒咏的诗意家园。因此,当前学术界对于国家概念、国家意识、国家形象的呼唤以及艺术作品塑造我国国家形象诸范畴的讨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性这一国际语境下提高国家软实力、对内增强全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弘扬我国国家形象的现实需要;在这场讨论中,我们提出"中国艺术与艺术中国"这个命题,意在通过中国艺术塑造"艺术中国",在当代各类艺术中自觉承担起艺术地塑造中国形象的神圣使命,从而以更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更精湛的艺术创造,参与到当代中国全面构建国家形象的宏伟任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国家形象 塑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被引量:27
9
作者 邱平荣 李勇军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4期46-52,45,共8页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客体,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引出对其法律特征的初步认识;接着论述了各国对其立法保护层次的...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著作权法保护的重要客体,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立法保护是一种需要,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引出对其法律特征的初步认识;接着论述了各国对其立法保护层次的多元性和保护现状体现出的灵活性;最后分析了我国的保护状况和对其立法保护的必要性,阐述了笔者对其进行立法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保护 伯尔尼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原则探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韦贵红 李潭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2,共5页
民间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2014年9月国家版权局公布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由于该条例缺少保护原则,... 民间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2014年9月国家版权局公布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由于该条例缺少保护原则,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的立法缺乏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作品,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不能满足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需要。因此,应根据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事先知情同意、共同商定和惠益分享的原则,更好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保护原则 事先知情同意 共同商定 惠益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毅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83-88,共6页
对艺术作品的结构的探讨,历来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其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结构说影响最大,包含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探讨突破了二元论的结构观,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多层次的。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可概... 对艺术作品的结构的探讨,历来为美学和艺术理论所关注,且众说纷纭。其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分结构说影响最大,包含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探讨突破了二元论的结构观,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多层次的。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可概括为以下五个层面:材料与媒介层、技术与技艺层、符号与图式层、形象与意象层以及意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艺术作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与外观设计专利法保护的协调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伟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54,共4页
我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稿首次明确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并规定其财产权的保护期为发表之日起25年。而我国一直依据《专利法》对工业品外观设计进行专利保护,保护期限为自申请之日起10年。鉴于实用艺术作品与外... 我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稿首次明确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并规定其财产权的保护期为发表之日起25年。而我国一直依据《专利法》对工业品外观设计进行专利保护,保护期限为自申请之日起10年。鉴于实用艺术作品与外观设计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合性,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的差距将对外观设计专利制度带来冲击,建议借鉴欧盟的规则,规定给予外观设计专利权"首期5年,可续展4次,最长25年"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外观设计 保护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究竟为何“物”?——从《存有与时间》来解读海德格尔的艺术哲思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通过海德格尔的名篇《艺术作品之起源》的三个版本,展现出它在文本、思路方面与《存有与时间》的呼应性关联,尤其关注到几乎未被讨论过的《存有与时间》中对古代希腊神庙废墟的书写。海德格尔所讨论的梵高的绘画、希腊神庙与《存有与时... 通过海德格尔的名篇《艺术作品之起源》的三个版本,展现出它在文本、思路方面与《存有与时间》的呼应性关联,尤其关注到几乎未被讨论过的《存有与时间》中对古代希腊神庙废墟的书写。海德格尔所讨论的梵高的绘画、希腊神庙与《存有与时间》的第一部、第二部具有一定的呼应关联:在梵高的《鞋》那里,历史的向度尚未完全敞开,此在(即农妇)尚未真正地展开其时间性;而在希腊神庙那里,此在(即希腊民族)作为未来性而在场,或者说展开了其时间性。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物",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开启世界的力量,把原本隐秘、不显眼的事物携入作品所开启的世界之中,并且让大地是大地,这些都是同时间发生的本成事件,是一种否弃了事物作为认识论或是美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定性的存有—历史性事件或者说"跳跃"。这种跳跃(Sprung)即促成艺术作品之起源(Urspru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大地 世界 艺术作品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之次序探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洋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4,共4页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5条(权利归属)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此规定值得商榷。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应当坚持个人优位主体、集体常态主体、国家候补主体的基...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第5条(权利归属)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此规定值得商榷。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应当坚持个人优位主体、集体常态主体、国家候补主体的基本顺次,方能契合保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有序使用,鼓励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发展的立法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权利归属 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艺术作品宜为著作权独立的保护对象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祥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1,共6页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实用艺术作品的最主要特征,艺术性是其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基本要求。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没有对实用艺术作品作出定义,一种观点认为,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未明确涉及实用艺术作品,但是可以理解为实用艺术作...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实用艺术作品的最主要特征,艺术性是其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的基本要求。我国的著作权法并没有对实用艺术作品作出定义,一种观点认为,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未明确涉及实用艺术作品,但是可以理解为实用艺术作品可以作为美术作品在我国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实用艺术作品归入美术作品不是立法本意。实用艺术作品作为单独的作品类型更为适宜,更有利于激发创作的积极性,促进版权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著作权 保护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作品的“本体”在哪里?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建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2,共4页
"本体"是一个复杂而无法说清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概念上的梳理。关于艺术本体的争论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不同门类的艺术,具有完全不同的本体状态。艺术本体论从其字面的意义上讲,即关于艺术存在的理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 "本体"是一个复杂而无法说清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概念上的梳理。关于艺术本体的争论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不同门类的艺术,具有完全不同的本体状态。艺术本体论从其字面的意义上讲,即关于艺术存在的理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思考:第一是研究艺术与哲学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关系,即将艺术放在一个总体的本体论体系之中,看艺术的存在与世界存在的关系。世界以各种方式联系在一起,艺术可能是世界这个大厦中的一个房间,也可能是世界之外的一个独特存在。第二是研究艺术作品存在的方式。这又被称为艺术作品本体论。本文将从第二层面谈起,最终回归第一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本体 本体论体系 作品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陶瓷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2
17
作者 鄢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陶瓷艺术作品包括纯陶瓷艺术作品、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和陶瓷工业品外观设计。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应属于实用艺术作品的范畴。当前,由于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仍未明确地将实用艺术作品列入其保护范围,侵犯实用艺术作品(包括实用陶瓷... 陶瓷艺术作品包括纯陶瓷艺术作品、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和陶瓷工业品外观设计。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应属于实用艺术作品的范畴。当前,由于我国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仍未明确地将实用艺术作品列入其保护范围,侵犯实用艺术作品(包括实用陶瓷艺术作品)知识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司法机关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对法律适用问题常有分歧。因此,从理论上对实用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实用陶瓷艺术作品 知识产权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与受众关系的分析——兼及与阿多诺的论争 被引量:4
18
作者 冉彬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124,共3页
本雅明乐观地指出了机械复制技术引起的艺术作品与受众关系的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服务于众多的群体、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接受资源、强化了受众对作品的主动解读等。而阿多诺则悲观地强调机械复制技术带给艺术作品和受众关系的负... 本雅明乐观地指出了机械复制技术引起的艺术作品与受众关系的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服务于众多的群体、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接受资源、强化了受众对作品的主动解读等。而阿多诺则悲观地强调机械复制技术带给艺术作品和受众关系的负面影响。两人各执一端,在论战中双方的理论得以反思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 艺术作品 受众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永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80,共6页
本文探讨了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相关理论阐释,主要围绕艺术作品如何转化为审美对象,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特征等三个问题展开。而把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界定为准主体则是现象学美学的独创与理论... 本文探讨了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关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相关理论阐释,主要围绕艺术作品如何转化为审美对象,作为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特征等三个问题展开。而把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界定为准主体则是现象学美学的独创与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艺术作品 审美对象 交互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玉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从学理上讲,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的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直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反映该区域群体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心理特征且不断演绎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总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群体性、传承性、... 从学理上讲,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的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直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反映该区域群体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心理特征且不断演绎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总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发展性等特征。它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因此它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无形的“智力创造成果”,也应包括有形表达。在版权保护的立法选择上,采用单一的保护方式都不全面,只有版权制度与专门的知识产权立法相结合才能提供全面、充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版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