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望:介体的妥协与抵抗——《色戒》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姿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38,共5页
任何小说作品的人物都怀有欲望。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欲望历来都由叙述人演绎,对金钱,对权利,对家庭,对爱情,对一切自身所不具有的觊觎,同时也对已有的无餍占据。她的后期小说《色戒》继续这一主题,是对欲望的一种还原,在还原过程中挖掘... 任何小说作品的人物都怀有欲望。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欲望历来都由叙述人演绎,对金钱,对权利,对家庭,对爱情,对一切自身所不具有的觊觎,同时也对已有的无餍占据。她的后期小说《色戒》继续这一主题,是对欲望的一种还原,在还原过程中挖掘它的生成。本文的研究也是从此出发,投向人的意识深层世界,张爱玲的小说是如何构建人的欲望,以及人的欲望真的是本能的产物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给《色戒》以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介体 《色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无戒
2
作者 尹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6,共2页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的故事发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40年代的大上海。《色戒》以生活中的一个偶然的情境放大了政治斗争大背景下上演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潜在话语是爱情与政治的对决,虽然最终女人与爱情被政治扼杀,但...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的故事发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40年代的大上海。《色戒》以生活中的一个偶然的情境放大了政治斗争大背景下上演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潜在话语是爱情与政治的对决,虽然最终女人与爱情被政治扼杀,但男人的心境同样诉说着生活的荒谬。作者在竭力凸显情感魔力的同时却又以题旨来警戒世人小心这种梦幻,其矛盾心态于暖昧处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色戒》 政治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之戒,非好色之戒——浅析电影《色戒》中的主题错位
3
作者 林春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1,共1页
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同名小说,但又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变动,但这些小小的变动却对作品的主题表达产生了错位。
关键词 《色戒》 主题思想 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郁的是脸,火红的是唇——评李安电影《色戒》
4
作者 许外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23,共1页
电影《色戒》表明了李安的自虐心理,也表现了他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感。王佳芝的第一次,只不过是她的"成人礼"。王佳芝与邝裕民之间,才是真正的爱情。但自尊使他们彼此伤害,死亡让他们解脱。
关键词 李安 《色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叙事特点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方胜 邵泽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90,共2页
电影《色·戒》的热映引起人们重读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兴趣,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从个人化叙事、限知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对小说《色戒》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作家驾驭现代叙事技巧... 电影《色·戒》的热映引起人们重读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兴趣,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从个人化叙事、限知视角、叙事时间等方面,对小说《色戒》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作家驾驭现代叙事技巧的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色戒》 现代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著小说的接受和再阐释
6
作者 王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1,共3页
对于众多的“张迷”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似乎不能拍成电影。电影《色·戒》用了张爱玲作品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一个短篇,拍出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对张爱玲原著小说在接受的同时进行了再阐释,沿袭了故事的框架,将人物设计影像化,进... 对于众多的“张迷”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似乎不能拍成电影。电影《色·戒》用了张爱玲作品中并不是最出名的一个短篇,拍出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对张爱玲原著小说在接受的同时进行了再阐释,沿袭了故事的框架,将人物设计影像化,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了小说的细节,较好解读了这个“反高潮”的故事,已经成为目前为止最受好评的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对今后由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接受 再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色·戒》十年后的拉康主义重访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冠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9,共14页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从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角度出发,在十年后重访李安的《色·戒》,旨在指出李安用力至深并为之付出极大代价的那三段性场景,恰恰是该作品的"破坏性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拉康 女性性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影视改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慧 贾知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8-59,共2页
《色·戒》是张爱玲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经过近30年的改编于1978年发表。2007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由此把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推上了顶峰。本文通过对电影《色... 《色·戒》是张爱玲于195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经过近30年的改编于1978年发表。2007年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由此把张爱玲作品的影视改编推上了顶峰。本文通过对电影《色·戒》影像化的人物塑造、细节化的场景和情节、男性化的独特视角、个性化的故事叙述的分析,凸显了此片在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张爱玲作品影视传播注重大众审美心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色·戒》 电影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挣扎于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的漩流——重评电影《色·戒》之王佳芝 被引量:2
9
作者 任秀蓉 杨华丽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7期28-29,共2页
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色·戒》讲述了看重个人生命感觉的王佳芝在被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所动员、规范之后,在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之间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她突围而出,让始终占据优势的自由伦理在关键时刻再次战胜人民伦理的故... 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色·戒》讲述了看重个人生命感觉的王佳芝在被人民伦理的大叙事所动员、规范之后,在自由伦理与人民伦理之间的痛苦挣扎,以及最终她突围而出,让始终占据优势的自由伦理在关键时刻再次战胜人民伦理的故事。王佳芝的最终选择,在客观上实现了对人民伦理的颠覆,对道德专制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王佳芝 自由伦理 人民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和《第四十一个》里的“孤岛之爱”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涛 郑绍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 “异质环境”是指迥然于人物日常熟悉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真性情在日常环境中往往处于被掩盖状态,而当人物被命运抛入这种环境之中,人的生存悖论在这里激化,人性所具有的丰富与复杂都要在此上演。小说《第四十一个》和电影《色·戒》提供两个相类似的范本,两场异质环境里的异质爱情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同时也证明用一种简单的二分法去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态度的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十一个》 《色·戒》 “孤岛之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的女性叙事意蕴——女性的多重祭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藜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色.戒》的女性叙事,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多重祭献。因为政治和救亡,她(王佳芝)祭献了身体,又因为爱情,她祭献了生命。这种祭献是有历史渊源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男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女人则是情...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色.戒》的女性叙事,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女性的多重祭献。因为政治和救亡,她(王佳芝)祭献了身体,又因为爱情,她祭献了生命。这种祭献是有历史渊源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男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女人则是情感的,当情感与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在一个男权的社会里,女性能做的只能是多重的祭献她的身体、她的爱情、她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女性 祭献 身体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安《色·戒》:一种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青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3,共3页
李安的《色·戒》是一次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其中体现了李安对原作一种的解读。他挖掘出并在电影中澄清了张爱玲留在小说里的影子;通过还原被小说虚化的历史政治背景,勾画出中国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轨迹,重新审视王佳芝的悲剧命运... 李安的《色·戒》是一次文学批评式的电影改编,其中体现了李安对原作一种的解读。他挖掘出并在电影中澄清了张爱玲留在小说里的影子;通过还原被小说虚化的历史政治背景,勾画出中国人在特殊时期的命运轨迹,重新审视王佳芝的悲剧命运;李安一改张爱玲原作冷酷的基调,对原做中极受嘲讽的悲情作出充满温情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电影改编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电影《色·戒》对张爱玲原著的改编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27,共2页
李安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自问世以来备受文艺界争议。除了题材和色情镜头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虽然电影和小说一样,都有着抗日的背景,都是除奸的题材,但李安和张爱玲的出发... 李安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小说《色,戒》,自问世以来备受文艺界争议。除了题材和色情镜头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影对原著的改编。虽然电影和小说一样,都有着抗日的背景,都是除奸的题材,但李安和张爱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却完全不同。张爱玲的《色,戒》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而李安表现的则是普遍的人性,他在电影中平添了几分温情,这体现了李安作为一个至情至性导演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张爱玲 李安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中易先生的人性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4,共1页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并不是单一方面,而是多重甚至是矛盾的。影片《色戒》中的梁朝伟所饰演的易先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审视影片种种细节,会更好地解析这个人物。
关键词 人性 《色·戒》 本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改编:另类的符际翻译——以《色·戒》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妙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是从翻译研究角度,结合翻译文化学派的翻译思维和雅可布森翻译理论,探讨文学及影像之间的改编关系。希望透过不同以往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张爱玲小说与电影影像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符际翻译 改写 《色·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色·戒》的心理症候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玉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2-53,共2页
电影《色·戒》是一部具有探索倾向的"心理片",导演李安通过对主人公王佳芝心理症候形成过程的重现,揭示了充满矛盾和悬疑的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拓宽了华语电影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色·戒》字幕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162,共2页
《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特色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导演李安用独特的手法为我们打造出这一部经典作品,在中国甚至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李安将张爱玲的原著呈现在电影银幕上,给这部作品带来... 《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特色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导演李安用独特的手法为我们打造出这一部经典作品,在中国甚至国际上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李安将张爱玲的原著呈现在电影银幕上,给这部作品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电影字幕翻译非常专业,其中对民国时期中国一系列的文化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捕捉鲜明的文化意象,将其传递给更多的外国观众,使观众真正了解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并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电影带来的真实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字幕翻译 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文化·影像·女性身体——以电影《色·戒》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2,160,共6页
电影《色.戒》在编剧、表演和摄制等方面精密雅致,几近完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动情的故事纠葛在很大程度上遮饰并合理化了关于女性身体被神话化、被过度展示、被色情化聚焦和遭受暴虐等问题。消费时代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流行观念造成... 电影《色.戒》在编剧、表演和摄制等方面精密雅致,几近完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动情的故事纠葛在很大程度上遮饰并合理化了关于女性身体被神话化、被过度展示、被色情化聚焦和遭受暴虐等问题。消费时代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流行观念造成了女性的身体焦虑和审美误区。关于女性身体的诸多矛盾言说和现实状态,使女性主义文化批评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语境和困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色·戒》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戒》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身体叙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凌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0,共2页
个人的身体是社会的"肉身"的显影,"身体"与"国体"会在"召唤"中缝合,也会在践行中错位。李安在"小爱"与"大爱"、性与爱的艰难缝隙中,盘马弯弓使"国族的问题被提请",而后虚晃一枪,使"国族的问题又滑脱开去"。他将"身体... 个人的身体是社会的"肉身"的显影,"身体"与"国体"会在"召唤"中缝合,也会在践行中错位。李安在"小爱"与"大爱"、性与爱的艰难缝隙中,盘马弯弓使"国族的问题被提请",而后虚晃一枪,使"国族的问题又滑脱开去"。他将"身体"与"国体"从容地运转于镜头语言,以期寻找放置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命体验的可能,而这种可能是一种清晰的暧昧,一种暧昧的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身体叙事 全球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张爱玲的另一种解读——谈电影《色·戒》的导演艺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丽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30,共2页
电影《色·戒》公映以来,毁誉皆有,情色表现成为争论的焦点,导演李安则坚持自己表现出了真正的张爱玲。李安如何借电影表现张爱玲?李安借电影读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张爱玲?
关键词 电影 《色·戒》 表现 张爱玲 另一种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