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带》:乡土书写与民族身份共同意识的重塑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50-152,共3页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电影开始逐渐从单一的民族特性书写朝着具有中华民族共同身份意识进行转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同具有乡土性、地域性...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直是我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电影开始逐渐从单一的民族特性书写朝着具有中华民族共同身份意识进行转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同具有乡土性、地域性的文化身份结合在一起,使人物通过认识故乡的生活来实现认识自我包括民族身份在内的文化身份内涵。在电影《脐带》中,创作者通过书写主人公回归故乡、回归家庭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对这一人物民族身份的建构,实际上正是这种转变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书写 民族身份 《脐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途叙事、倒置亲子、主观视听: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中的《脐带》
2
作者 崔国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5-148,共4页
《脐带》在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作品集群中创新了草原场域中的治愈式旅途片这一样态类型。从作品的剧作结构上看,影片设置了逆向的脐带、阴阳树等符号,以倒置的母子关系——亦子亦父、亦母亦女——展开叙事,探讨由阿尔茨海默病所引发的... 《脐带》在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作品集群中创新了草原场域中的治愈式旅途片这一样态类型。从作品的剧作结构上看,影片设置了逆向的脐带、阴阳树等符号,以倒置的母子关系——亦子亦父、亦母亦女——展开叙事,探讨由阿尔茨海默病所引发的伦理关系微妙变化,进而在一场归家之旅中完成人性的疗愈和生死的告别。《脐带》以主观化的处理方式结构视听,丰富了内蒙古电影作为民族电影范畴的内涵多样性,但从影片的人物塑造和内在哲思上讲,影片仍有更深入探讨和逻辑圆融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乔思雪 内蒙古电影 内蒙古青年导演现象 内蒙古电影新浪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