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试论张炜小说的两个精神向度——从《外省书》、《能不忆蜀葵》谈起 |
唐长华
陈红兵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2
|
“民间”的“地气”断了之后——试论《外省书》与《能不忆蜀葵》的精神诉求 |
聂伟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
3
|
你往何处去——《能不忆蜀葵》的两难处境 |
孙燕华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
4
|
迷失与寻找——评张炜长篇小说《能不忆蜀葵》 |
王凤仙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5
|
《能不忆蜀葵》:现代知识分子的神话 |
徐闰祯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
6
|
理想化形象和神经症自——《外省书》和《能不忆蜀葵》的两例心理学解读 |
张懿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
7
|
《能不忆蜀葵》(长篇小说) |
周立民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8
|
黄粱梦与“野地记忆”——解读《能不忆蜀葵》 |
刘恋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9
|
我看张炜的近作 |
陈思和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
10
|
“慌”的道德美学与“慌”的文体——读张炜的近作 |
郑坚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
11
|
“野地”的重生——论张炜近年小说创作思想的演变 |
李娜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
12
|
欲望:时代与人性的另一面——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3
|
“我惧怕自己对世界没有感情” |
夏榆
张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