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涵泳与《胡同文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占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39,55,共3页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涵泳,指以心会文,沉浸其中细细地反复地体会琢磨。阅读文学名作,在文学鉴赏的教学范畴里,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涵泳,从中...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涵泳,指以心会文,沉浸其中细细地反复地体会琢磨。阅读文学名作,在文学鉴赏的教学范畴里,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涵泳,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以及作品蕴涵的“诗意”,这是积淀语言、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力的一条重要路径。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细读”“美读”“吟哦”“揣摩”“评点”等方式的操作要领,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 涵泳 《读书》 文学鉴赏 陶冶性情 操作要领 语文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文本如何援引课外资源——以汪曾祺《胡同文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范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35,53,共3页
《胡同文化》一文颇得教师喜爱,汪曾祺那独特的笔调笔致实在叫人叹服。然而学生阅读此文,粗读往往难知其味,细读却又困惑不少。比如读第十至第十二自然段,作者起笔写道:“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接着连用三个材料,却是为... 《胡同文化》一文颇得教师喜爱,汪曾祺那独特的笔调笔致实在叫人叹服。然而学生阅读此文,粗读往往难知其味,细读却又困惑不少。比如读第十至第十二自然段,作者起笔写道:“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接着连用三个材料,却是为何?且不避讳自家作品——引来《八月骄阳》里的对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汪曾祺 解读文本 资源 课外 援引 学生阅读 自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哲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9,共7页
一堂好课的“三经”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抽丝剥茧地分析一堂“满堂彩”的好课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一般都具备三个要素:真、实、巧。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教学实录 课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点切入 涵泳品味——《胡同文化》教学随笔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保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2期35-36,共2页
语文课虚化泛化现象普遍,一者“走不进”课文,在外围打转,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一者浅尝辄止.或是“走”几步就急于“跳”出来,且美其名日“延伸拓展”,致使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如何避免?请看下面一则《胡同文化》的课例。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教学随笔 选点 品味 涵泳 语文课 泛化现象 “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工笔画儿——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丽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汪曾祺 《胡同文化》 工笔画 民俗风情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悠悠古巷 品味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杜会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一、文本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文化熏陶课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胡同文化》的教学设计基本上围绕人文熏陶的思想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在设计中时时处... 一、文本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文化熏陶课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胡同文化》的教学设计基本上围绕人文熏陶的思想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在设计中时时处处贯彻人文教育,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整堂课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反复诵读,切身体验,很快融入文本,接受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 文化熏陶 人文教育 品味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语文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同文化》:源于炙热,归于冲淡
7
作者 何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59,共3页
风俗民情和百姓吃食,构成了汪曾祺散文的主要内容。在《胡同文化》里,他带着回忆的反观和审视来写民间的情和景,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坐看云起的达观和洒脱。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里市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汪曾祺的兴... 风俗民情和百姓吃食,构成了汪曾祺散文的主要内容。在《胡同文化》里,他带着回忆的反观和审视来写民间的情和景,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坐看云起的达观和洒脱。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同里市民实实在在的生活是汪曾祺的兴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文化》 冲淡 风俗民情 北京文化 汪曾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的角度教学《胡同文化》
8
作者 孙彧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0期40-41,共2页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上的一个篇目。不过,纵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参上的导读都将这篇文章理解为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写了胡同的特点:从第五节开始写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表达对胡同的复杂...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上的一个篇目。不过,纵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参上的导读都将这篇文章理解为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写了胡同的特点:从第五节开始写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表达对胡同的复杂情感。对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文章前四节写的是胡同的特点,那么它和胡同文化是什么关系?作者用那么多篇幅写胡同,难道仅仅是在交待胡同文化的环境?胡同起源的众多名称、胡同里的叫卖声等等难道不属于胡同文化的内容?在笔者对教参上的看法存疑的同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想从根源上去把握本文的题目“胡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 汪曾祺 文章 教参 作者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说《胡同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昌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胡同文化》 汪曾祺 序言 高中 语文 第一册 第二单元
全文增补中
品味文化 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10
作者 郑逸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汪曾祺 《胡同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代文教学中赏析传统文化——以汪曾祺散文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滕永文 王兰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X期78-80,共3页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蕴含着传统文化,当代大家的经典散文尤其如此。汪曾祺是学生在中学时代接触较多的当代文学大家,他的作品诸如《昆明的雨》《葡萄月令》《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受戒(节选)》《...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蕴含着传统文化,当代大家的经典散文尤其如此。汪曾祺是学生在中学时代接触较多的当代文学大家,他的作品诸如《昆明的雨》《葡萄月令》《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受戒(节选)》《金岳霖先生》等,选入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适合作为课外阅读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汪曾祺的文风凝练而不失平易,亲切且更兼典雅,其中蕴含着大量传统文化元素,阅读其作品对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本文以汪曾祺散文为例,谈谈阅读现代文时如何赏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文教学 汪曾祺 散文 中学语文教材 文学作品 《胡同文化》 课外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民居楹联文化内涵探寻
12
作者 赵庭芳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9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古民居 探寻 楹联 《胡同文化》 学生研究 学生兴趣 调查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质彬彬 个性斐然——谈语言的锤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白云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7,共3页
优秀的文章在语言上应该别具风采。当年孔子强调“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自居易表示“根情、苗言”,语言不仅是内容的载体,也是表现艺术魅力的所在。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所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汪先生在文章中惟妙惟肖地演绎了“... 优秀的文章在语言上应该别具风采。当年孔子强调“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自居易表示“根情、苗言”,语言不仅是内容的载体,也是表现艺术魅力的所在。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所以脍炙人口,不仅因为汪先生在文章中惟妙惟肖地演绎了“胡同文化”的特质,也因为其“将白话白到了家,又典雅到了极致”的语言,给人“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质彬彬 《胡同文化》 个性 艺术魅力 自居易 汪曾祺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