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申克的救赎》:囚禁下的自由与希望 |
张艳红
苗珺
冯丽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2
|
从希望到自由——《肖申克的救赎》评论 |
杜堂
彭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3
|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自由与希望 |
徐红艳
张小倩
赵丹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试析电影语言视角下《肖申克的救赎》的人物塑造 |
高丹阳
王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5
|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意义 |
陈颖
王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6
|
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现实意义 |
周建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7
|
拯救与逍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化解读 |
史修永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8
|
体制化: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
周玉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9
|
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主题 |
欧阳咏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0
|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
姚蔚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1
|
《肖申克的救赎》与《当幸福来敲门》的共同主题及其意义 |
张艳红
王宁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由《肖申克的救赎》引发的思考 |
张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3
|
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之路 |
吕红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与《当幸福来敲门》 |
汪颖
陈靖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困住的是身体,困不住的是心——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 |
马晓晔
郭晓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6
|
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希望主题的表达 |
郭茜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7
|
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所体现的人性色彩 |
左艳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8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U型叙事结构解读 |
樊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9
|
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 |
罗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0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反思 |
闫俊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