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进程与一代人的精神自救——评徐则臣的长篇新作《耶路撒冷》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尽管可以从“边缘人”的角度继续解读《耶路撒冷》(《当代》二0一三年第六期),徐则臣的这部长篇新作还是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作者一直念兹在兹地表示要“到世界去”,这一诉求在新作中不知不觉被置换成“到耶路撒冷去”。虽说“世界... 尽管可以从“边缘人”的角度继续解读《耶路撒冷》(《当代》二0一三年第六期),徐则臣的这部长篇新作还是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作者一直念兹在兹地表示要“到世界去”,这一诉求在新作中不知不觉被置换成“到耶路撒冷去”。虽说“世界”并不等于“耶路撒冷”,其间的精神脉络仍有迹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路撒冷》 人的精神 徐则臣 全球化进程 长篇 自救 “世界” “边缘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人的灵魂救赎与自我成长——论徐则臣的《耶路撒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振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58,共5页
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在一个"出走—回乡—出走"的叙事模式中书写了一群"70后"青年的精神信仰史和心灵救赎史。城市"局外人"和故乡"陌生人"的身份让"70后"初平阳成了无根的漂泊者,... 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在一个"出走—回乡—出走"的叙事模式中书写了一群"70后"青年的精神信仰史和心灵救赎史。城市"局外人"和故乡"陌生人"的身份让"70后"初平阳成了无根的漂泊者,到耶路撒冷去成了他寻找精神信仰的旅行目标。《耶路撒冷》在理想主义的信仰叙事中暗含了一个"70后"群体灵魂救赎和自我成长的叙事,人生是不完美的,人性是不完善的,人要真诚面对自我、面对生命以求真正的成长与成熟。《耶路撒冷》采取了复调式的叙事结构,这种复合型文体与"70后"心灵史的书写具有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路撒冷》 “70后” 灵魂救赎 自我成长 复调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的“青年进城”叙事——以《人生》《城市战车》《耶路撒冷》为例
3
作者 刘雯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00-206,共7页
在当代文学中,发生于不同阶段的“青年进城”叙述能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本文将以路遥《人生》、邱华栋《城市战车》、徐则臣《耶路撒冷》为主,来分析不同时代的青年走进城市的源动力在于何处,进城之后他们面临了何种精神危机,又如何得到... 在当代文学中,发生于不同阶段的“青年进城”叙述能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本文将以路遥《人生》、邱华栋《城市战车》、徐则臣《耶路撒冷》为主,来分析不同时代的青年走进城市的源动力在于何处,进城之后他们面临了何种精神危机,又如何得到救赎。这三个文本对以上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将它们纵向比较,又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现代性、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话语在中国的交织及作家对这种种思潮的思考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进城 《人生》 《闯入者》 《耶路撒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则臣简介
4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著有长篇小说《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夜火车》,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等。长篇小说《北上》获第...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著有长篇小说《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夜火车》,中篇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北京西郊故事集》等。长篇小说《北上》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香港红楼梦奖·决审团奖、腾讯书院文学奖。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同名短篇小说集获2016年度“中国好书奖”。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在海外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耶路撒冷》 茅盾文学奖 徐则臣 故事集 《人民文学》 红楼梦 意大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 被引量:6
5
作者 江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不走老路的徐则臣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伦理,马不停蹄... 从《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到《如果大雪封门》,从《午夜之门》《夜火车》《水边书》到《耶路撒冷》《王城如海》以及刚刚出版的《青云谷童话》,十余年来,立志创新、不走老路的徐则臣恪守“修辞立其诚”的写作伦理,马不停蹄地奔跑在“通往乌托邦的旅程”上,不仅实现了对重复的规避、对路障的跨越,一砖一瓦地建构起“一个人的乌托邦”,也同时召唤着批评家们对其穷追不舍,谈论不休。事实上,无论是“花街系列”、“京漂系列”还是“谜团系列”,无论是关于中国的事,还是关于“外面的事”,在不同的题材背后,徐则臣始终聚焦于那群身心离散、精神动荡的“走在半路上的中国人”,坚持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中心解决问题,以个体的时代感重述历史,以共时性的结构形式表现共时性的生活世界,竭力逼近某种真相。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的基本建立,使其作品实现了对当下现实问题的反映,对历史深度的揭示,以及对形式美学的创新,具有了一定的“当代性”以及“走出当代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历史意识 徐则臣 《天上人间》 《耶路撒冷》 修辞立其诚 人与世界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十位女作家
6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I0007-I0007,共1页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1858年~1940年) 瑞典作家。1891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问世,便受到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赏识。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发表了《无形的锁链》、《昆加哈拉的王后门》、《伪基督的奇...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1858年~1940年) 瑞典作家。1891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问世,便受到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赏识。此后,她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发表了《无形的锁链》、《昆加哈拉的王后门》、《伪基督的奇迹》和《耶路撒冷》等。1909年,她的童话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女作家 《骑鹅旅行记》 《耶路撒冷》 文学批评家 长篇小说 童话作品 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