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者的视线内外——《老残游记》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文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38,共7页
本文对《老残游记》中“游”者视线内外的故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刘鹗的未来想象,揭示了他面对当时文化难题的文化思考。作者认为,刘鹗追求着一种既不否定个人情欲,又有社会整体和谐的“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
关键词 刘鹗 《老残游记》 文化思考 未来想象 和而不同 太谷学派 桃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野下的《老残游记》及其英译本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小红 杨建国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1-73,共3页
《老残游记》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晚清小说,作者刘鹗在叙事模式方面的创新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因其成书于新旧交替的19世纪早期,故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痕迹。本文采用叙事学的视角,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标记两个方面来对... 《老残游记》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的晚清小说,作者刘鹗在叙事模式方面的创新一直为人所称道,但因其成书于新旧交替的19世纪早期,故不可避免地带着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痕迹。本文采用叙事学的视角,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标记两个方面来对比《老残游记》及其沙迪克英译本,分析译者是如何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点,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在叙事层面上的对等,有效地避免了译文的假象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小说翻译 叙事视角 叙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实为一部写心之作 被引量:2
3
作者 苗怀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1,共5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小说文体与类型的探讨、小说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继续推出刘勇强教授和苗怀明教授的论文,再次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刘勇强的《神怪小说批评中的偏见与误解》探讨了古今文人学者对神怪小说的偏见与误解,具体表现在对神怪小说思想内涵的否定,对神怪描写艺术的贬低,对神怪形象艺术功能的讥讽;而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盛行,又造成了神怪小说艺术传统的失落。同时,浪漫主义标签的滥用,也是对神怪小说创作方法的一种误解。苗怀明的《〈老残游记〉实为一部写心之作》认为《老残游记》表面上看是写一位游方郎中的游历生活,实则是老残发现社会病源并探讨医救方法的过程,是一部写心之作,写出刘鹗的一段心路历程。作者揭清官之恶具有着鲜明的现实色彩,并有为自己辩护的意味。作者宣传太谷学派的思想,是他为医治社会之病所开出的药方。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思想内涵 时代色彩 个人风格 学术界 鲜明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杨译《老残游记》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1-6,共6页
交互主体性是目前翻译界的热门议题,研究者们多从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主体性向交互主体性的转向、交互主体性对翻译研究的意义等角度入手,对该理论进行学理溯源、价值总结和道德呼吁。然而,翻译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理论... 交互主体性是目前翻译界的热门议题,研究者们多从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主体性向交互主体性的转向、交互主体性对翻译研究的意义等角度入手,对该理论进行学理溯源、价值总结和道德呼吁。然而,翻译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概括,并以杨译《老残游记》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以便从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充分展示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性 理论内涵 《老残游记》 具体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残游记》的文化内涵及其渊源与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平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37-42,共6页
论《老残游记》的文化内涵及其渊源与价值王平在众多的晚清小说之中,《老残游记》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与追求。那贯穿全书的求实精神与科学观念,那浓重的民本思想,那以儒学为中心兼容释道的人生... 论《老残游记》的文化内涵及其渊源与价值王平在众多的晚清小说之中,《老残游记》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与追求。那贯穿全书的求实精神与科学观念,那浓重的民本思想,那以儒学为中心兼容释道的人生哲学,以及那略带神秘预言性质的时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文化内涵 太谷学派 刘鹗 求实精神 晚清小说 科学观念 渊源 科学精神 谴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老残游记》的语言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魏立湘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2期51-56,共6页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称赞该书“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该书在语言艺术上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词汇极其丰富、使用极其灵活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该书...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称赞该书“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该书在语言艺术上之所以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词汇极其丰富、使用极其灵活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该书在词语运用方面的特点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语言运用 语言艺术 《中国小说史略》 词语运用 鲁迅 词汇 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 主要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中的音乐描述及其意义
7
作者 余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文章以刘鹗的章回体小说《老残游记》为例并通过对其小说中有关音乐内容的描述所进行的分析,以此阐明现存于小说笔记类古籍文献中所记述、描述、理论研究的的音乐内容实为不可多得的我国音乐历史史料,以及这些史料对音乐艺术的历史意义... 文章以刘鹗的章回体小说《老残游记》为例并通过对其小说中有关音乐内容的描述所进行的分析,以此阐明现存于小说笔记类古籍文献中所记述、描述、理论研究的的音乐内容实为不可多得的我国音乐历史史料,以及这些史料对音乐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小说 笔记 音乐描述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孔一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孔一青为了纪念《老残游记》发表90周年,由济南社会科学院主办,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近代文学学会、齐鲁书社等六家联合发起的“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孔一青为了纪念《老残游记》发表90周年,由济南社会科学院主办,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近代文学学会、齐鲁书社等六家联合发起的“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1993年10月8日至12日在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国际学术讨论会 刘鹗 叙事方式 思想意蕴 艺术构思 近代小说 结构模式 谴责小说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9
作者 严薇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93-95,共3页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践,因材施教,轰动一时。当时正值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黄崖教案 国际学术讨论会 太谷学派 阎敬铭 刘鹗 长清县 黄葆年 周太谷 太平军北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老残游记》版本由来的说明
10
作者 蒂莫西·C·黄 包振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5期43-49,共7页
当刘鹗(1857—1909)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中写作举世闻名的小说《老残游记》时,中国的小说正处于将被人们看成是严肃而又体面的艺术的阶段。自古以来对于虚构的故事采取轻视的态度依然十分明显,有迹象表明,刘鹗本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持有这种... 当刘鹗(1857—1909)在本世纪的头十年中写作举世闻名的小说《老残游记》时,中国的小说正处于将被人们看成是严肃而又体面的艺术的阶段。自古以来对于虚构的故事采取轻视的态度依然十分明显,有迹象表明,刘鹗本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持有这种态度。他的儿子刘大绅证实,他写书是凭一时的兴致,并无宏图大志,且隐姓埋名,既不关心他的著作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也决没有预期会获得成功。此外,刘鹗恐怕从来没有校阅他写的文字,只是在发表之后才第二次着手写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儿子 小说 版本问题 刘大绅 老残游记 刘厚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残游记》原评考索
11
作者 张亚权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2期21-23,共3页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作品研究 《绣像小说》 研究者 齐鲁 刘鹗 收卷 施耐庵 新闻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之安危,匹夫与有责焉──刘鹗和《老残游记》的爱国忧民思想
12
作者 郭琳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老残游记》 爱国忧民 刘鹗 谴责小说 真挚的爱 言论自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太谷学派 鸟雀 曹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鬼蛇神无所不有——谈《老残游记》的中心思想
13
作者 丁福林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1期28-32,共5页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多才多艺,是集文学创作、音乐、数学、医药、考古、古文字学、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曾被胡适誉为“做官教科书”,“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见《〈老残游记〉...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多才多艺,是集文学创作、音乐、数学、医药、考古、古文字学、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曾被胡适誉为“做官教科书”,“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见《〈老残游记〉序》)鲁迅先生亦赞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这部小说中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写玉贤和刚弼两个酷吏惨无人道的暴虐言行,即所谓揭露清官之可恶的数回.其第十六回作者自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文学创作 《中国小说史略》 古文字学 教科书 思想 鲁迅 胡适 酷吏 近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鹗与英商福公司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7-101,共5页
刘鹗,是中国晚清社会里的一个悲剧性人物。胡适在1925年为刘鹗著名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所作的序言中,曾总结刘鹗一生有四件大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承认,三是请开山西的矿(即英商福公司欲开办的煤矿——作者注),四是贱买太仓... 刘鹗,是中国晚清社会里的一个悲剧性人物。胡适在1925年为刘鹗著名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所作的序言中,曾总结刘鹗一生有四件大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承认,三是请开山西的矿(即英商福公司欲开办的煤矿——作者注),四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为了后面的两件事,他得了许多诽谤。”建国以来,关于刘鹗是何等样人的讨论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已发表很多看法,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看法。1988年1月24日,《文汇报》在“争鸣录”栏目里转载了《文学报》报道的去年在江苏淮安举办的全国首届《老残游记》学术讨论会消息。并介绍这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鹗 英商福公司 刘铁云 山西煤矿 《老残游记》 章程 清政府 御史 巡抚 矿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医者——“十七年”医疗叙事的科学权力、地方经验和动员结构
15
作者 陈若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共9页
文学与医学之间存在绵延深刻的联系,以疾病为隐喻及关于诊疗的叙事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一脉起源。《老残游记》开篇第一回就有“危船一梦”,破船是晚清国势危殆的象征,老残则以医生的眼光为社会揭示病灶。儒家传统里的经世致用为士人浇铸... 文学与医学之间存在绵延深刻的联系,以疾病为隐喻及关于诊疗的叙事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一脉起源。《老残游记》开篇第一回就有“危船一梦”,破船是晚清国势危殆的象征,老残则以医生的眼光为社会揭示病灶。儒家传统里的经世致用为士人浇铸出了这样的道德规约: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对于传统知识分子而言,悬壶济世和出将入相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悬壶济世 道德规约 传统知识分子 儒家传统 经世致用 现代文学 一体两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四部著名小说的生成和价值内涵
16
作者 孔范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7-23,共7页
晚清时期,有责任心的作家与"国政"、与暗昧的"细民"构成空前紧张的关系,并由此激发出新的文学生力。反映对象的规定性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对应形成的独特关系,规范了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作家角色选择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眼光... 晚清时期,有责任心的作家与"国政"、与暗昧的"细民"构成空前紧张的关系,并由此激发出新的文学生力。反映对象的规定性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对应形成的独特关系,规范了一代文学的基本精神风貌。作家角色选择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新眼光的产生,近代四部著名小说的多方面价值呈现,似乎难以"谴责小说"一语概之。"忠奸对立"模式与相关文化情结的消解,表现为政治、文化观念的双重超越;对文化建构、艺术表现的探索、拓展,也同时保障了"新小说"中心文体的位置和对20世纪文学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中国近代 价值内涵 《官场现形记》 新小说理论 谴责小说 文化观念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
17
作者 苏培成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26,共2页
“不以为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并不生僻。《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下面略依时代先后列出一些使用“不以为然”的例子:(1)右臣先曾奏论衙前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 “不以为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并不生僻。《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下面略依时代先后列出一些使用“不以为然”的例子:(1)右臣先曾奏论衙前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臣等奏乞罢免臣详定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 非法出版物 《现代汉语词典》 必要性 老年斑 《老残游记》 鲁迅 《中华读书报》 《思痛录》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鹗佚诗十一首小考
18
作者 董乃斌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0-102,2,共3页
前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当时文、理、工三种学问的全才。在文学创作上,他不但擅长小说,也很能诗,虽然在诗人辈出的清代,他并不以诗名家。《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刘德隆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中收有鹗裔孙刘蕙孙所... 前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是当时文、理、工三种学问的全才。在文学创作上,他不但擅长小说,也很能诗,虽然在诗人辈出的清代,他并不以诗名家。《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刘德隆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中收有鹗裔孙刘蕙孙所辑之《铁云诗存》四卷,存诗词一百多首,但显非完帙,刘鹗佚诗尚有流传在外而未被收入者。下面十一首刘鹗佚诗,是由张索时先生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佚诗 刘鹗 《老残游记》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小考 《铁云诗存》 文学创作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写“有”,有中写“无”——也读《明湖居听书》
19
作者 杨小波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52,共2页
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写明湖居白妞说鼓书.堪称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它首先于“无处写有”。白妞远未出场,她的技艺风采早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招子的糨糊未干,便引起满城的赞誉,“举国若狂”,连旅店茶房也大谈“此... 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写明湖居白妞说鼓书.堪称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它首先于“无处写有”。白妞远未出场,她的技艺风采早已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焦点。招子的糨糊未干,便引起满城的赞誉,“举国若狂”,连旅店茶房也大谈“此人是天生的怪物”,“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人们慕名而来,为听书而听书。说书场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二百个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湖居听书》 “无” “有” 《老残游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鹗治理黄河理想初探——兼析老残为黄大户治病的医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蕙孙 刘德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9-94,共6页
一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老校友余新河先生建议要根治黄河,他担任了“根治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己捐款一千万港币,以为提倡。他认为黄河的病根在于河底的淤沙无法清除,想搞一个利用河水自激、自动去除泥沙的装置。《老残游记... 一 最近,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老校友余新河先生建议要根治黄河,他担任了“根治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己捐款一千万港币,以为提倡。他认为黄河的病根在于河底的淤沙无法清除,想搞一个利用河水自激、自动去除泥沙的装置。《老残游记》作者治理黄河时,用“束水攻沙”的办法成了大功,恐怕就是这个原理。我说给余新河先生听,余先生深有同感。因而更加激起我对刘鹗根治黄河理想的探讨。今就此问题,叙述如下。 刘鹗先生是清末的小说家,且精通数学、医药、甲骨文及水利。提起水利是与他的家庭出身密切相关的。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在河南省作了40年的地方官,从祥符县知县、开封府知府到河南布政使,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与黄河作斗争,所以深知治河的原理,曾著有《治河舄议》一书。而刘鹗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从小随父在黄河边长大,黄水泛滥给灾民们带来的苦难以及父辈们的治河技艺,无疑在他幼时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后来在治河方面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鹗先生注重调查研究和执着钻研精神,为他后来治河技术的提高和治河学术的造诣提供了先决条件。例如:当时很多人对黄河水的含沙量说法颇不一致,有的文献说是“斗水六沙”,有的文献却说是“洪涨期泥占八”。而刘鹗在《治河五说》中,用生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黄河 《老残游记》 根治黄河 束水攻沙 黄河水利委员会 刘鹗 《尚书·禹贡》 洪水 缕堤 黄河水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