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述王弼《老子注》思想之归属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季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老子 思想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2
作者 吴永 刘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注》 玄学 道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弼《老子注》的形成与玄学背景下的道儒融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晗 吴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 王弼的《老子注》形成于汉魏之际,由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学术转向时期。结合当时的社会需要,王弼在《老子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崇本息末的观念和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道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这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汉魏之际道儒融通的时代课题,而且对于推动《老子》解释学和中国道学史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 》玄学 道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注》 自然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家到道教——论《老子想尔注》的阐释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0,167,共8页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想。通过这样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德经》 《老子想尔注》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运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7,11,共7页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不过,关于《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道家思想 长生不死 《老子 《太平经》 道教 道德修养 神学化 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杂考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昭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9,共6页
本文对敦煌写本S.6825《老子想尔注》中涉及的练形“伪伎”、谶纬学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弼注《老子》之思想资源——从先秦到汉魏思想发展进程来看
8
作者 刘季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10,共7页
学术界探讨王弼哲学的思想资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老子》文本、家学渊源、荆州学风与汉魏时期的社会思潮。而从先秦到汉魏思想发展进程这一视角来探讨王弼的哲学思想资源,则被忽视。《吕氏春秋》、《淮南子》、《老子指归》等著作的&... 学术界探讨王弼哲学的思想资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老子》文本、家学渊源、荆州学风与汉魏时期的社会思潮。而从先秦到汉魏思想发展进程这一视角来探讨王弼的哲学思想资源,则被忽视。《吕氏春秋》、《淮南子》、《老子指归》等著作的"道"论思想展现了由宇宙本源论向本体论转化的思想脉络,王弼的"以无为本"承接了这一思想资源;先秦以来的崇道重儒传统是王弼提出"崇本举末"主张的思想基础;王弼的圣人观体现了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 思想资源 道论 崇道重儒 圣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解老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丽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5,共9页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世之教理。他为了他的宗教目的,尽其所能,就俗世素材,度信徒之所能知,论信众所关切的议题,坚持要让《老子》的玄深哲学,成为普罗教众的生活规范。撇开对玄学的坚持,从《想尔》对《老子》义理切合的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宗教理论家深层的苦心与基本能力。细读《想尔》对《老子》为人诟病的"浅末"转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宗教家宣教的艰辛与苦楚。《想尔》其实是在用老,而不是在解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老子 哲学 宗教 解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的“神治”思想及其在天师道中的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早期天师道 长生 “神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力农 《中州学刊》 1986年第5期42-45,31,共5页
明代注老子的第一家应该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虽然是贫农出身的马上皇帝,但由于他接近儒生,戎马倥偬,不忘经史,对于经书以及佛老百家均有浏览。他政事之余能注解老子和金刚经,并自制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和永镒录等书(均见《明史艺... 明代注老子的第一家应该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虽然是贫农出身的马上皇帝,但由于他接近儒生,戎马倥偬,不忘经史,对于经书以及佛老百家均有浏览。他政事之余能注解老子和金刚经,并自制文集五十卷、诗集五卷和永镒录等书(均见《明史艺文志》)颇有注述。其《御注道德真经》现存道藏。 明代是承元凋谢之后的一个强盛大帝国,中土在元蒙古贵族统治九十年之后,经济衰竭,社会紊乱,学术思想也呈现低沉状态。在这不长的时间内统治者主要是以南宋理学为思想武器,《朱注四书》已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儒、佛、道合流已成定局,各据势力,可以说唯心主义思潮占绝对优势,唯物主义著作甚为尠少。但在明代开国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天地之理 唯物主义 《老子注》 圣人 田租 道德经 万物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2,166,共13页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自然(本性自然) 外在自然 社会自然 《老子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道德经注》 《庄子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士人刘概身份考辨
13
作者 吴天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3,共1页
作为道家思想史上著名的“崇宁五注”之一,刘概的《老子注》在两宋时期享有盛誉。然而今人对刘概的研究,却普遍存在将其身份与另一位时代稍早的同名之人相混淆的现象。如梁涛在《北宋新学、蜀学派融合儒道的“内圣外王”概念》(《文史哲... 作为道家思想史上著名的“崇宁五注”之一,刘概的《老子注》在两宋时期享有盛誉。然而今人对刘概的研究,却普遍存在将其身份与另一位时代稍早的同名之人相混淆的现象。如梁涛在《北宋新学、蜀学派融合儒道的“内圣外王”概念》(《文史哲》2017年第2期)一文中谈到王安石学派的刘概时,称“刘概,字孟节,青州寿光人”,实则与青州隐士刘概相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概 《文史哲》 两宋时期 《老子注》 内圣外王 隐士 王安石 青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荣捷与《道德经》英译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玲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9,共14页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 《道德经》英译历史悠久,作品丰富。作为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中坚人物,陈荣捷对《道德经》的英译密切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华裔学者逐步加入到英译《道德经》的队伍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主要由西方传教士主导《道德经》英译的局面。陈荣捷不仅对它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介,还亲自将《道德经》和王弼《老子注》翻译成英语,为海外高校和学术界提供了可靠的经典读本。陈荣捷的译介工作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西方《道德经》英译中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倾向,凸显了《道德经》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道德经》 王弼 《老子注》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晨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6-32,共7页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无为本 有无之辨 魏晋玄学 体用关系 自然无为 《老子注》 贵无论 独化论 万物 “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士成玄英的动静观
16
作者 李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9-95,共7页
本文对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重玄学派代表成玄英的动静观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详细地分析,其中包括对动静相即、动静不二、动寂一时的动静本原的考察;对动而常寂、动不伤寂的动静关系的分析;对随变任化、与化俱往、变故日新的动之原... 本文对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重玄学派代表成玄英的动静观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和详细地分析,其中包括对动静相即、动静不二、动寂一时的动静本原的考察;对动而常寂、动不伤寂的动静关系的分析;对随变任化、与化俱往、变故日新的动之原因和状态的探讨;对动静无心、率其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玄英 庄子 《老子注》 动静观 物不迁 第一推动 “化” 宇宙本体 大宗师 道教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敦煌S.二○六○写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海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2-80,共9页
敦煌出土的S.二○六○写卷,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图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刘铭恕先生编的《斯坦因劫经录》在该写卷编号下面注明:“《老子》,存第五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有双行注。”可知是《老子道德经》残卷。但是... 敦煌出土的S.二○六○写卷,现存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东方部图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刘铭恕先生编的《斯坦因劫经录》在该写卷编号下面注明:“《老子》,存第五十三章至第六十一章,有双行注。”可知是《老子道德经》残卷。但是注者是谁,却自出土以来鲜有论定,因此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笔者在研究道教思想史的过程中,通过考察敦煌道经写卷与检核《道藏》典籍,考辨认定这个卷子应是唐代四川的著名道教学者李荣所著的《老子注》残卷。李荣的《老子注》是道教重玄学派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初唐,大约在元、明之际亡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卷 《老子注》 不列颠 博物院 校补 敦煌道经 校改 《老子 德经 唐玄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王弼的社会政治思想
18
作者 裴传永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4期84-89,共6页
试论王弼的社会政治思想裴传永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涌现出来的一位“天才卓出”(《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的玄学思想家。他虽然横遭天祸,英年... 试论王弼的社会政治思想裴传永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涌现出来的一位“天才卓出”(《三国志·魏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的玄学思想家。他虽然横遭天祸,英年早逝,但却为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宝贵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注》 王弼 周易 社会政治思想 统治者 任贤使能 “自然” 君主专制 “无” 思想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始玄学人生哲学思想
19
作者 沈顺福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68-72,共5页
正始玄学人生哲学思想沈顺福在王弼、何晏时代,社会思潮中出现了著名的"正始之音"。正始玄学不仅开辟了中国古典哲学史的新纪元,而且在人生哲学领域也为整个魏晋玄学人生奠定了基础。它以无为本,通过对老子的"无"进行阐述,建立... 正始玄学人生哲学思想沈顺福在王弼、何晏时代,社会思潮中出现了著名的"正始之音"。正始玄学不仅开辟了中国古典哲学史的新纪元,而且在人生哲学领域也为整个魏晋玄学人生奠定了基础。它以无为本,通过对老子的"无"进行阐述,建立了自己的"贵无论"。在此基础上,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人生哲学思想 理想人格 王弼 《周易注》 《老子注》 宇宙精神 何晏 以无为本 魏晋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
20
作者 赵西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赵西方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 魏晋玄学中必然与偶然思想述评赵西方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代玄风。经过这一时期的洗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然与偶然 魏晋玄学 思想述评 玄冥之境 “有” “无” 具体事物 郭象 《老子注》 崇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