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道家到道教——论《老子想尔注》的阐释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20,167,共8页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想。通过这样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德经》 《老子想尔注》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运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7,11,共7页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 从《老子想尔注》看道家思想的神学化张运华广东五邑大学《老子想尔注》是继《太平经》之后的又一部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五斗米道从张修开始就有修习《老子》书的传说,如今残存的《老子想尔注》就是张鲁在众多祭酒讲解《老子》文义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不过,关于《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 道家思 长生不死 《老子 《太平经》 道教 道德修养 神学化 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杂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昭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9,共6页
本文对敦煌写本S.6825《老子想尔注》中涉及的练形“伪伎”、谶纬学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解老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丽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5,共9页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 《想尔》对《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教义是承继不违的。只不过,《老子》是超俗的,哲学地讲;《想尔》却是绝对入俗的,宗教地教。它以低解高,以实说虚,企图将东汉以来被奉为修身、养生宝典的《老子》哲学,积极地转化为宗教俗世之教理。他为了他的宗教目的,尽其所能,就俗世素材,度信徒之所能知,论信众所关切的议题,坚持要让《老子》的玄深哲学,成为普罗教众的生活规范。撇开对玄学的坚持,从《想尔》对《老子》义理切合的注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宗教理论家深层的苦心与基本能力。细读《想尔》对《老子》为人诟病的"浅末"转化,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宗教家宣教的艰辛与苦楚。《想尔》其实是在用老,而不是在解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老子 哲学 宗教 解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想尔注》的“神治”思想及其在天师道中的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想尔注》 早期天师道 长生 “神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代《老子注》对自然的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尔注》等汉代三大《老子注》都对《老子》中的“自然”概念作了诠释。《老子指归》从本体论和生成论层面均突出了“自然”的重要性,突出了道对万物的生化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同时又着重强调道并非主宰万物的实体,万物是自生自成的,这是对西汉中后期流行的天人感应等神学目的论的反动。《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道性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性自然导致万物自成,也没有说万物是自生的,主要突出“道”的作用,与《老子河上公章句》修道长生的主旨是相关的。《老子想尔注》中的“自然”只是“道”的一个代名词,其实质是有意消解了“自然”的含义以及“自然”在《老子》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不再说道的本性是自然,而是将“道”神化,所凸出的是道的至高无上性,《老子想尔注》是完全从宗教角度来诠释《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注》 自然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2,166,共13页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自然(本性自然) 外在自然 社会自然 《老子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道德经注》 《庄子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正 王兴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郑正王兴平自古以来儒释道并称三教,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其中佛教系从印度传人,儒道两教是“国产”。但是谈到中国历史,谈到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则呈现一边倒态势,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是主角,... 道家治国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积极作用郑正王兴平自古以来儒释道并称三教,影响着中国的各个方面。其中佛教系从印度传人,儒道两教是“国产”。但是谈到中国历史,谈到两千余年的政治实践,则呈现一边倒态势,大多数人认为儒家是主角,是儒家的一套决定着历代君臣如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治国思 中国历史 道家 《史记》 《汉书》 《太平经合校》 贞观政要 《资治通鉴》 《老子想尔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教“道在养生”思想
9
作者 王丽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道教 养生思 长生不死 《太平经》 养生文化 《抱朴子·内篇》 《老子 《老子想尔注》 人的生命 宇宙生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老学术向黄老道教之转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明光 谭建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28-31,36,共5页
文章从黄老思潮中心主旨的演变、黄老思想对初期道教经典的影响以及由黄老崇拜向黄老道教的转变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黄老思想的演变对黄老道教形成的影响。作者认为,黄老道的形成决不只是黄老思想演变这一端,其中还掺杂着很多民间巫术... 文章从黄老思潮中心主旨的演变、黄老思想对初期道教经典的影响以及由黄老崇拜向黄老道教的转变这三个方面,探讨了黄老思想的演变对黄老道教形成的影响。作者认为,黄老道的形成决不只是黄老思想演变这一端,其中还掺杂着很多民间巫术、迷信鬼神之类的众多因素,才使张角的“黄老道”在下层群众之中得以广泛的传播,酿成震惊全中国的黄巾大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 《太平经》 黄老思 黄老之学 黄老思潮 《黄帝四经》 道教经典 《老子想尔注》 黄老学 《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商庆夫 陈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4-82,共9页
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商庆夫,陈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因此,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①所以,不了解道教,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我... 天师道的文化渊源及宗教特征商庆夫,陈虎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影响。因此,鲁迅先生曾精辟地指出:“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①所以,不了解道教,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学艺术和科技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师道 《老子想尔注》 文化渊源 《太平经》 黄老之学 其他宗教 太平道 长生不死 道教 方仙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