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向阅读”的一次教学尝试——《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后 |
黄厚江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2
|
谈谈《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三个人物 |
崔炳扬
屈家惠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3
|
“当一回毛宗岗,如何?”──《群英会蒋干中计》情节概括一法 |
陆精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4
|
小议“蒋干中计” |
张庆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周瑜怎样堵住了蒋干的嘴 |
杨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6
|
闲·间·闻 |
谢芳庆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7
|
课堂提问与情境的创设 |
何碧峰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8
|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 |
张日铣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9
|
“干支”记时概说 |
陆精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小议“五更、五鼓、五点、五夜” |
周照明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到底是“谁言谁行,谁针谁从”?─—也谈周瑜的“言必行,计必从” |
曹民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2
|
语文读图教学的有效设计 |
贾作山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3
|
巧设课堂提问的艺术 |
郑如鹏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1998 |
0 |
|
14
|
浅谈语文教材智慧因素的挖掘 |
范纯正
|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