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玉山头》经典成因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筱颖 韩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3-198,共6页
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兼具普及性与学术性的特点。对译者背景及翻译目的、译文诗作编排、译本副文本研究,以及《唐诗三百首》六个英文全译本的语言分析显示:归功于译者的客观冷静和清晰的翻译目的,《群玉山头》以英语世界读... 宾纳与江亢虎合译的《群玉山头》兼具普及性与学术性的特点。对译者背景及翻译目的、译文诗作编排、译本副文本研究,以及《唐诗三百首》六个英文全译本的语言分析显示:归功于译者的客观冷静和清晰的翻译目的,《群玉山头》以英语世界读者的接受为出发点、高度简洁、无重大疏漏,因而在众多《唐诗三百首》译本中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群玉山头》 宾纳 江亢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玉山头》中英译杜甫诗的文化误读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敏琴 罗妙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6,共6页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文化也逐渐受到国外译者的青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重要英译本《群玉山头》中杜甫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译...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的文化也逐渐受到国外译者的青睐。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体现了两种文化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本文以《唐诗三百首》的重要英译本《群玉山头》中杜甫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译者在动植物、乐器、地理等物质文化和伦理、历史典故等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的文化产生的误读现象。这体现了在译者的主体选择下中国文化失去话语权、处于边缘地位,进而阻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本文认为,为消除该文化流失与误读,一方面,国内译者应增强文化使命感,向外输出准确的文化作品译本;另一方面,面对海外译者的译本,我国应增强版权意识、坚守文化底线,严格审核海外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玉山头》 文化误读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