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齐清顺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7,共10页
在叙述1949年底至1950年初中苏两国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中涉及新疆的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发生的缘由及其影响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同时还顺便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身作了一些实事求是的评论。
关键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疆问题 影响 贸易关系 经济建设 侨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3,60,共6页
关键词 毛泽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苏联 刘少奇 周恩来 签订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莫斯科 中长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愿望和结果(续)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志华 谢.冈察洛夫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6-51,70,共7页
关键词 中长铁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旅顺口 大连港 毛泽东 周恩来 俄对外政策 苏联 对日和约 议定书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第一次访苏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4
作者 周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仅两个多月后,毛泽东就出访苏联,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出国访问。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中苏双方共同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一边倒”和“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成功实践。通过缔结条约,把中苏关系从法律上固定下来,为新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第一次访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订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近代中国东北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兆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 一、近代中国东北问题产生的渊源 近代意义的中俄(苏)之间的中国东北问题,主要指中俄(苏)之间的中东铁路及旅顺、大连等相关问题,从产生到完全解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中俄之间的东北问题,准确地说是从沙俄向海洋寻找出海口的17世纪便已产生。向西,沙俄的愿望早在彼得大帝时期就得到满足。而在东边,在向太平洋扩张的过程中,虽已到达太平洋,而继续向南,侵入中国东:比部时,却碰到了大清帝国这一强大的对手。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100多年间,沙俄几乎没有从中国捞到太多的好处。但是随着西方列强用工业文明的产物之一——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北问题 近代中国 中东铁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工业文明 中国东北 中国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金山到里约:阿瑟·范登堡与战后美洲区域集体安全 被引量:3
6
作者 陆宏谋 黄正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5,共9页
美国在规划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时,面临着普遍安全机制与区域性集团的关系问题。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通过了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宪章第51条,为美国建立区域性集团开辟了道路。1947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美洲国家互助条约》... 美国在规划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时,面临着普遍安全机制与区域性集团的关系问题。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通过了以"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宪章第51条,为美国建立区域性集团开辟了道路。1947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建立了战后第一个美国领衔的以"集体自卫"为名义的区域性集团。参议员阿瑟·范登堡作为美国代表团的成员,参与了这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积极施加影响,为实现美国的政策目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集体安全 阿瑟·范登堡 《联合国宪章》第51条 《美洲国家互助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7
作者 柳光青 《国际展望》 1985年第5期29-31,共3页
1955年5月11-14日,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8个国家的部长会议主席或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此欧洲出现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军事集团—... 1955年5月11-14日,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8个国家的部长会议主席或总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此欧洲出现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沙条约组织 奥地利国家条约 部长会议主席 军事集团 互助条约 四国首脑会议 华约 防御条约 东欧国家 杜鲁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分认同与中苏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琦 刘华兰 朱杰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认为国家的身分认同界定了国家的利益,从而对国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身分认同又是国家之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通过互动的实践建构出来的。通过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苏关系的演变与双方身分认同从"朋友"到"敌人"再到"伙伴"的转变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分认同 中国 苏联 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增值税管辖权的国际协调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宛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增值税管辖权的国际协调将成为“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协调的重心,其目标在于将增值税管辖权归于跨境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地。增值税管辖权的协调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双边协调工具、多边协调工具和税收征管互助三种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 增值税管辖权的国际协调将成为“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协调的重心,其目标在于将增值税管辖权归于跨境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地。增值税管辖权的协调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双边协调工具、多边协调工具和税收征管互助三种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增值税管辖权方面存在较多难以协调的问题:已签署的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无法有效协调增值税;《OECD增值税指南》的协调功能十分有限;税务机关之间的征管互助机制尚不健全。为此,中国应充分利用所得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的合作机制协调增值税,积极签署增值税条约,完善税收征管互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管辖权 国际协调 “一带一路” 税收条约 税收征管互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斯大林会谈的政治策略
10
作者 李福斌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斯大林 平等条约 莫斯科 中苏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维埃政府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周恩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35年英、法对德政策的分歧
11
作者 王国范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3,共2页
1935年,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挑战,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德政策。由于对德政策的分歧,英、法在如何处理意大利对外侵略的问题上互不配合,有名无实的对意制裁又把意大利赶入了德国怀抱,使欧洲局势更加恶化,并最终把世界再次推入大战的... 1935年,为了对付来自德国的挑战,英、法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对德政策。由于对德政策的分歧,英、法在如何处理意大利对外侵略的问题上互不配合,有名无实的对意制裁又把意大利赶入了德国怀抱,使欧洲局势更加恶化,并最终把世界再次推入大战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法对德政策 分歧 英德海军协定 法苏互助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代初中国同苏联的经济技术交流
12
作者 雷晓霞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1年第3期68-72,共5页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以这个条约为基础,两国在五十年代初进行了密切的经济、...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和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以这个条约为基础,两国在五十年代初进行了密切的经济、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苏联政府 毛泽东 中苏 苏联专家 经济技术交流 新中国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五年计划 初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兰的中立政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杉桦 《国际问题研究》 1985年第2期32-36,64,共6页
战后,芬兰从其所处国际环境出发,努力奉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以芬苏友好为基础,不介人大国利害冲突,把外交作为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随着超级大国争夺的不断加剧,芬兰在严守中立和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 战后,芬兰从其所处国际环境出发,努力奉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以芬苏友好为基础,不介人大国利害冲突,把外交作为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的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随着超级大国争夺的不断加剧,芬兰在严守中立和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方面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中立政策 苏联政府 国家独立 利害冲突 互助条约 严守中立 国际问题 外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加紧对伊朗渗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和丰 《国际展望》 1982年第16期2-6,共5页
伊朗是海湾地区幅员较广、人口最多的国家,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早就成为苏联南下扩张的重要目标。霍梅尼执政后,苏联利用伊朗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恶化、两伊战争以及伊朗国内政局持续动乱的机会。
关键词 国家关系恶化 霍梅尼 石油资源 战略地位 互助条约 人民圣战者组织 巴列维 巴尼萨德尔 间谍罪 穆萨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利用外资的回顾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楚才 《国际贸易》 1984年第9期5-7,共3页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遵循“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5年来,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影响,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解放初期,我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我国遵循“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5年来,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影响,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解放初期,我国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禁运,不可能进行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只能争取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新中国成立后两个月,毛主席便亲自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谈政治经济合作和我国利用苏联资金技术等重大问题。1950年2月14日,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外资 引进技术设备 社会主义建设 五十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 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 国际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岛战争内幕:智利曾暗中相助
16
作者 侯涛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1982年4月马岛战争爆发时,阿根廷仍然秘密把智利视为敌国,而智利也在时刻防备着阿军入侵。智利政府明确表示,智利没有义务根据《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支持阿根廷反对英国,因为该条约是防御性质的,而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是“侵略者”。
关键词 马岛战争 智利 内幕 阿根廷 美洲国家 侵略者 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欧州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7
作者 蒋相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50-58,共9页
本文论述1933至1936年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包括重整军备和重新武装莱茵兰。纳粹德国推行战争政策的目的是要在东欧夺取“生存空间”,即征服、奴役、甚至灭绝当地居民,以取得供德意志人移殖的土地。在这以前,又须征服西欧,以解除后顾之... 本文论述1933至1936年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包括重整军备和重新武装莱茵兰。纳粹德国推行战争政策的目的是要在东欧夺取“生存空间”,即征服、奴役、甚至灭绝当地居民,以取得供德意志人移殖的土地。在这以前,又须征服西欧,以解除后顾之忧。进行这样的战争,必先建立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在莱茵兰重新设防。到1936年,这两点都顺利做到了。其所以能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德国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结果是加速战争的到来,而且是西方先受其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裁军会议 德国恢复征兵制 斯特雷扎阵线 英德海军协定 法苏互助条约 莱茵兰重新军事化 英法的绥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柏林的形成和现状
18
作者 吴伯刚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5期18-20,共3页
西柏林面积48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99万(1981年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盟国克里米亚声明、波茨坦协定和其它有关协定,德国被划分为美、英、法、苏4个占领区。柏林也由4国分区占领。 1948年6月,美、英、法3国柏林占领区合并成... 西柏林面积48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99万(1981年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盟国克里米亚声明、波茨坦协定和其它有关协定,德国被划分为美、英、法、苏4个占领区。柏林也由4国分区占领。 1948年6月,美、英、法3国柏林占领区合并成所谓“三联占区”,实行货币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茨坦协定 克里米亚 苏占区 乌布利希 货币改革 联邦德国政府 互助条约 西方盟国 中央第一书记 迪普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的批评艺术
19
作者 高永华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8-19,共2页
周恩来同志作为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不仅他的高尚品德、非凡才华和卓越贡献,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他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方法也堪称楷模。其中,他在运用批评这一思想武器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经验。一、责己正人式 50年代时,东... 周恩来同志作为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人物,不仅他的高尚品德、非凡才华和卓越贡献,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他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方法也堪称楷模。其中,他在运用批评这一思想武器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经验。一、责己正人式 50年代时,东德总理来我国访问,拟签订中德友好互助条约。按国际惯例,两国签约要经双方约定时间同时公布。然而由于记者的疏忽,在条约尚未签订的情况下,提前发了消息。周总理看到报纸后,感到很意外,马上打电话给已到外地访问的东德总理表示教意。当天下午把有关领导和记者请到他办公室开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同志 领导艺术 约定时间 领袖人物 代时 熊向晖 互助条约 符浩 蒙哥马利 国务院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
20
作者 戴惠珍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8-62,共5页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王稼祥,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留学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稼祥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 莫斯科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斯大林 周恩来 苏联政府 世界和平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