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罪与罚》中人物的伦理选择问题研究
1
作者 郑永旺 张雨绮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国内外斯拉夫学者从宗教思想、地下人形象、犯罪心理等问题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里面仍有许多隐秘的角落等待人们去阐释。与该作品紧密联系的是陀思...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国内外斯拉夫学者从宗教思想、地下人形象、犯罪心理等问题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里面仍有许多隐秘的角落等待人们去阐释。与该作品紧密联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和人的伦理选择有关的“人是一个秘密”的命题。作品人物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的动因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索尼娅和斯维里加洛夫伦理选择的特质,并以此为出发点剖析犯罪心理、脑文本、苦难审美等伦理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伦理选择 脑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中斯维里加洛夫与拉斯柯尼科夫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2
作者 丁文卓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享有世界性名誉,但是学界很少关注《罪与罚》中的另一个丰满的人物矛盾体——斯维里加洛夫。虽然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次要人物,陀氏却花大篇描写并极力呈现其心中的分裂和矛盾,其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交叠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享有世界性名誉,但是学界很少关注《罪与罚》中的另一个丰满的人物矛盾体——斯维里加洛夫。虽然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次要人物,陀氏却花大篇描写并极力呈现其心中的分裂和矛盾,其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交叠与对比描写次要人物斯维里加洛夫和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以体现在主次人物的相似性中形成交叠的罪、罚、理论与理念身份基本一致的情况为前提,分析在相异性中形成对比的道德感与人爱处境导致人物的不同结局,彰显《罪与罚》的主题,对研究《罪与罚》人物形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维里加洛夫 拉斯柯尼科夫 相似性 相异性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3
作者 王乐源 霍佳禄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既蕴含文学层面情与理的故事矛盾,又兼具法学层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作品通过塑造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主角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思潮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思考,可从文学角度剖析出情理矛盾的核心线索。同时,文学又是历史事实的反映投射。独特的时代背景塑造了独特的法律观,主角的思想行为亦可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视角进行检视分析。本研究从文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通过解读《罪与罚》,旨在揭示这部作品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揭示情理矛盾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情理矛盾 超人哲学 法律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什科尔尼科夫的问题心理解读——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 被引量:2
4
作者 龙怀珠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浓重的宗教因素。《罪与罚》从一开始就一直暗示我们主人公存在着"杀人抢劫"的犯罪意识,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性中恶的原始存在的肯定。作者把人心中最深层、最隐秘、最复杂的活动全都揭示出来,使作品及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拉什科尔尼科夫 问题心理 惟我意识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及所受的惩罚 被引量:1
5
作者 宁春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7期99-101,共3页
本文对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行凶杀人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说明这些原因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而且这些原因与小说描写的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政治思潮等有... 本文对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行凶杀人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说明这些原因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而且这些原因与小说描写的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政治思潮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作为对其所犯罪行做出的惩罚,除法律条文的规定和法庭做出的判决之外,他所承受的更深的惩罚是什么?本文也从独特的视角予以剖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主人公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斯维里加洛夫的“几重”梦境看《罪与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辉 高新月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7期207-208,共2页
《罪与罚》中,很少有学者对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斯维里加洛夫进行研究。斯维里加洛夫与主人公一样有着梦境的展现,唯一不同的是斯维里加洛夫的梦是以“梦中梦”的形式出现的。本文通过对斯维里加洛夫的三重梦境进行解析,力求将斯维里加... 《罪与罚》中,很少有学者对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斯维里加洛夫进行研究。斯维里加洛夫与主人公一样有着梦境的展现,唯一不同的是斯维里加洛夫的梦是以“梦中梦”的形式出现的。本文通过对斯维里加洛夫的三重梦境进行解析,力求将斯维里加洛夫成梦的因素挖掘出来,从而对他的罪与罚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维里加洛夫 梦念 《罪与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罪与罚》透视人类信仰的缺失
7
作者 刘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37-39,共1页
信仰是人立足于世的精神食粮,是人灵魂的昄依。《罪与罚》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心灵救赎的忏悔录,浸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扣人心弦的影响力。重读《罪与罚》,从小说中透视信仰缺失问题,对当今... 信仰是人立足于世的精神食粮,是人灵魂的昄依。《罪与罚》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信仰、关于心灵救赎的忏悔录,浸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扣人心弦的影响力。重读《罪与罚》,从小说中透视信仰缺失问题,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罪与罚》社会景象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苦难中的悲悯与悲悯后的拯救——解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8
作者 杨世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5-67,共3页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由拉斯柯尼科夫、索尼娅、马美拉多夫等人联袂演绎的一场悲剧,他们所受的苦难,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在精神上感到极端痛苦。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源头并非仅仅是小说中主人公物质上的贫乏,更主要的是他...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由拉斯柯尼科夫、索尼娅、马美拉多夫等人联袂演绎的一场悲剧,他们所受的苦难,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在精神上感到极端痛苦。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源头并非仅仅是小说中主人公物质上的贫乏,更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沦陷。自称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的陀斯妥耶夫斯基以表现人心灵的现实为主,通过身临人心灵潜在的"地下室",目睹其剧烈的震荡变化过程,在悲剧中窥视到一丝希望和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苦难 悲悯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罪与罚》
9
作者 张慧诚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1-45,共5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罪与罚》向我们展示了人这个谜。贫困社会里生活的小人物如何生存,存在主义的诞生向我们揭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关人这个谜的序幕。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去谋划生存,拉祖米兴井井有条的规划,拉斯科尔尼科夫深思熟...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罪与罚》向我们展示了人这个谜。贫困社会里生活的小人物如何生存,存在主义的诞生向我们揭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关人这个谜的序幕。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去谋划生存,拉祖米兴井井有条的规划,拉斯科尔尼科夫深思熟虑的杀人计划……,《罪与罚》中表现的存在主义思想和宗教精神,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的境遇和最终归宿的一种个体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存在主义 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罪与罚》中的对话
10
作者 王旭峰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颠峰之作,其中的对话超越了简单行文方式的含义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和内涵,细考起来,饶有意义。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中的对话核心,
关键词 《罪与罚》 对话 文学评论 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话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11
作者 杨磊 《教师》 2011年第14期114-116,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对话性"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主人公内心独白。通过"对话",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融、碰撞,充分显示了作品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对话"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对话性"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主人公内心独白。通过"对话",不同的思想在一起交融、碰撞,充分显示了作品复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对话"的艺术特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深入挖掘其中的"对话"艺术对我们理解《罪与罚》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对话 人物对话 内心独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罪与罚》的心理现实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可悦 《戏剧之家》 2018年第7期205-206,共2页
《罪与罚》中,陀氏通过展现人物间全景式的"对话关系"及人物内心多种声音的共时对话,凸显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立场,揭示人物的精神分裂,反映当时俄国社会激烈的矛盾纠葛,表现陀氏对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醒,具有反传统反理... 《罪与罚》中,陀氏通过展现人物间全景式的"对话关系"及人物内心多种声音的共时对话,凸显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思想立场,揭示人物的精神分裂,反映当时俄国社会激烈的矛盾纠葛,表现陀氏对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醒,具有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包含现代主义萌芽,在19世纪心理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心理现实主义 共时对话 精神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中超人思想的归路探析——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玮冰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0期211-213,共3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采用了复调结构,小说并未给出一个封闭的结局和价值判断。有些学者由于这种特征产生了误读,根据文本中对拉斯柯尔尼科夫超人思想以及无神论的描述,便认为作家的宗教思想也是不坚定的和充满矛盾的。然而这...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采用了复调结构,小说并未给出一个封闭的结局和价值判断。有些学者由于这种特征产生了误读,根据文本中对拉斯柯尔尼科夫超人思想以及无神论的描述,便认为作家的宗教思想也是不坚定的和充满矛盾的。然而这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作家要尊重艺术规律,因此作家的政治意愿与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意愿是不能简单等同的。尽管文本中没有定论,然而从文本的整体结构中,我们是可以看到作者明确的宗教价值取向的。本文将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结合造成误读的几个因素:复调性的特征,尼采超人思想的误导,中国学者释读异质文化时产生的差异,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正论宗教思想,来论证陀氏为小说中的超人思想提供了基督教的归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超人思想 神正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的丧失与身份的显隐——作为消解《罪与罚》的一条路径
14
作者 樊瑞凯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9期101-102,共2页
当拉斯柯尼科夫抱住索尼娅痛哭流涕时,他明白只有“爱”才能让自己复活,也只有当生活代替推理,主动放弃自己,就像陀氏所称的那样,自己的“罪”就能得到消解,而“罚”也才能得以执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小说以颇具争... 当拉斯柯尼科夫抱住索尼娅痛哭流涕时,他明白只有“爱”才能让自己复活,也只有当生活代替推理,主动放弃自己,就像陀氏所称的那样,自己的“罪”就能得到消解,而“罚”也才能得以执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这部小说以颇具争议性的犯罪议题,细腻深刻的犯罪心理刻画,引人入胜。陀氏在貌似客观陈述案件的同时,道出主人公犯罪前后的迷顿,并从总体层面提出了自己的“救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消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 路径 丧失 心理刻画 客观陈述 索尼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探析《店员》与《罪与罚》中的信仰回归之路
15
作者 辛睿思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0-73,共4页
马拉默德《店员》中的弗兰克·阿尔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都经历了人性堕落到精神重生之路。犹太教精神和东正教精神在二者的人性回归之路上分别起着重要作用。从中不难看出,这两位作家对生存意义的... 马拉默德《店员》中的弗兰克·阿尔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都经历了人性堕落到精神重生之路。犹太教精神和东正教精神在二者的人性回归之路上分别起着重要作用。从中不难看出,这两位作家对生存意义的理解与宗教信仰不可分割,他们都希望通过宗教信仰实现精神救赎和再生,不断为现代人找寻着救赎干涸灵魂的精神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员》 《罪与罚》 信仰 马拉默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冲突与现实意义
16
作者 刘禹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3期9-11,共3页
《罪与罚》精细地塑造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孤独而敏感、自卑又自负、穷困潦倒、憎恶社会不公的知识青年形象,在其认罪过程中,着力表现了他受“超人”思想和社会地位所影响、所限制的精神世界,并通过他的思想斗争和转变,表现了当时有理... 《罪与罚》精细地塑造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一孤独而敏感、自卑又自负、穷困潦倒、憎恶社会不公的知识青年形象,在其认罪过程中,着力表现了他受“超人”思想和社会地位所影响、所限制的精神世界,并通过他的思想斗争和转变,表现了当时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畸形社会中的内心冲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内心冲突 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滚歌剧《罪与罚》莫斯科首演
17
《歌剧》 2016年第4期81-81,共1页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由著名导演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执导的摇滚歌剧《罪与罚》,3月17日在莫斯科音乐剧院上演。冈察洛夫斯基早在35年前就产生了创作摇滚歌剧的灵感。
关键词 《罪与罚》 莫斯科 歌剧 摇滚 冈察洛夫 媒体报道 俄罗斯 安德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反抗理性“神话”
18
作者 颜琳婕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5期26-29,共4页
《罪与罚》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遭际在“上帝已死”的时代呼唤宗教救赎,有着广阔的阐释空间,而它的主题之一——反抗理性神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序曲性质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中就已经得到了体现。《地下室手记》设置了“地下室”和... 《罪与罚》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遭际在“上帝已死”的时代呼唤宗教救赎,有着广阔的阐释空间,而它的主题之一——反抗理性神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序曲性质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中就已经得到了体现。《地下室手记》设置了“地下室”和“水晶大厦”的对比,将非理性的“恶”作为对绝对权威的解构纳入审美范畴,进而把消解“理性”的任务交给了“非理性”。《罪与罚》则是用整个文本空间传达了“非理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文本空间 宗教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 拉斯柯尔尼科夫 《地下室手记》 理性神话 阐释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罪与罚》中主人公梦境的精神分析
19
作者 张晓寒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3期206-207,共2页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周公解梦之说,西方文明中更是将“梦”作为一个长久研究的课题,其成果浩如烟海,尤其是在精神分析领域。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梦是一个重要成分。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饱受梦境和...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周公解梦之说,西方文明中更是将“梦”作为一个长久研究的课题,其成果浩如烟海,尤其是在精神分析领域。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梦是一个重要成分。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饱受梦境和现实的折磨,甚至出现精神癔症,因此从释梦角度分析主人公拉斯可尔尼科夫的梦境是解读这部的作品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拉斯科尔尼夫的第一个梦。从拉斯科尔尼夫的处境寻找梦的材料来源,对其进行精神分析;对梦的象征意义加以阐释,以期为深入理解这一梦境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梦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表演的叙事:《罪与罚》复调形态新探
20
作者 史可悦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为研究对象,把握该文本中社会表演的基本模式,即单角色与多角色互动,单角色与自我互动,"物—角色"互动,在此基础上,整体还原《罪与罚》的表演性结构,即围绕作为表演的谋杀事件生成的政治、经济...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为研究对象,把握该文本中社会表演的基本模式,即单角色与多角色互动,单角色与自我互动,"物—角色"互动,在此基础上,整体还原《罪与罚》的表演性结构,即围绕作为表演的谋杀事件生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的多元系统,揭示陀氏小说表演诗学的基本特征,即在角色的互动中促成主体发生转变,主体间在"对立"中形成"融合",意义生成方式多元化。与巴赫金复调理论比照,发现后者对主体的能动性缺乏重视,疏于考察在俄罗斯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立"中的"融合",且未能全面关注到对话以外其他反应链的功能,揭示出复调叙事所隐含的社会表演功能基本的动力结构与审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表演诗学 互动 巴赫金对话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