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罪与罚》中人物的伦理选择问题研究 |
郑永旺
张雨绮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
2024 |
0 |
|
2
|
《罪与罚》中斯维里加洛夫与拉斯柯尼科夫人物形象之比较研究 |
丁文卓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3
|
文学与法律的张力:《罪与罚》的情理之辨与法律之维 |
王乐源
霍佳禄
|
《语文学刊》
|
2024 |
0 |
|
4
|
拉什科尔尼科夫的问题心理解读——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 |
龙怀珠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0 |
2
|
|
5
|
论《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及所受的惩罚 |
宁春慧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6
|
从斯维里加洛夫的“几重”梦境看《罪与罚》 |
张辉
高新月
|
《戏剧之家》
|
2020 |
2
|
|
7
|
从《罪与罚》透视人类信仰的缺失 |
刘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在苦难中的悲悯与悲悯后的拯救——解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
杨世宇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9
|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罪与罚》 |
张慧诚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0
|
论《罪与罚》中的对话 |
王旭峰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3 |
0 |
|
11
|
从对话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
杨磊
|
《教师》
|
2011 |
0 |
|
12
|
论《罪与罚》的心理现实主义 |
史可悦
|
《戏剧之家》
|
2018 |
2
|
|
13
|
《罪与罚》中超人思想的归路探析——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 |
倪玮冰
|
《戏剧之家》
|
2019 |
2
|
|
14
|
主体的丧失与身份的显隐——作为消解《罪与罚》的一条路径 |
樊瑞凯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5
|
罪与罚——探析《店员》与《罪与罚》中的信仰回归之路 |
辛睿思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冲突与现实意义 |
刘禹铄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1 |
0 |
|
17
|
摇滚歌剧《罪与罚》莫斯科首演 |
|
《歌剧》
|
2016 |
0 |
|
18
|
《罪与罚》:反抗理性“神话” |
颜琳婕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
19
|
《罪与罚》中主人公梦境的精神分析 |
张晓寒
|
《海外英语》
|
2019 |
0 |
|
20
|
作为表演的叙事:《罪与罚》复调形态新探 |
史可悦
|
《今古文创》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