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时间意外性”的多维透视——论德里达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阐释 |
陶金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在社会与命运中毁灭的美与爱——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
李伟民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
3
|
中国语境: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阐释策略 |
李伟民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
4
|
媒介变革语境下文学“破界”现象研究——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
吴辉
于汐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
5
|
原著再造与经典生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行旅 |
张蕾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6
|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冲突之比较 |
郑维萍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
7
|
《罗密欧与朱丽叶》群体性误译研究 |
刘云雁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8
|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修辞的藏语翻译——以斋林·旺多译本为例 |
白玛德吉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
9
|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语言艺术中的诗意美 |
苗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0
|
教材里的中西爱情书写对比——以《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
胡慧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11
|
《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美学特征之比较 |
佟迅
|
《电影评介》
|
2010 |
3
|
|
|
12
|
经典的另类面孔——以《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年电影版为例 |
倪正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3
|
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主题 |
卫晓旭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4
|
语文课,你到底姓什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课例谈起 |
韩向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5 |
2
|
|
|
15
|
善待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 |
李敏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
16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瘟疫叙事 |
蒋倩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7
|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诗性美学对比研究 |
邵慧婷
段俊晖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18
|
在莎士比亚的框架中寻求现代意识的突破——评1996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
张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9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
曹勇军
刘斌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20
|
著名爱情悲剧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策略研究 |
王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