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 dete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by folic acid 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
1
作者 CAI Zhifeng WU Ying +3 位作者 LI Ya'nan MENG Guiyu MIAO Tianyu ZHANG Yihao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3,共11页
Herein,a one-pot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was reported to prepare folic acid(FA)-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FA@Ag NCs),in which FA,hydrazine hydrate,and silver nitrate were used as capping agent,reducing agent,an... Herein,a one-pot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was reported to prepare folic acid(FA)-stabilized silver nanoclusters(FA@Ag NCs),in which FA,hydrazine hydrate,and silver nitrate were used as capping agent,reducing agent,and precursor,respectively.Several technologies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FA@Ag NCs,includ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XP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X-ray diffractometer(XRD),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nd ultraviolet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er.FA@Ag NCs were suggested to be highly dispersed and spherical with a size of around 2.8 nm.Moreover,the maximum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wavelengths of FA@Ag NCs were 370 and 447 nm,respectively.Under the optimal detection conditions,FA@Ag NCs could be used to effectively detect malachite green with the linear detection range of 0.5-200μmol·L^(-1).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84μmol·L^(-1).The fluorescence-quenching mechanism was ascribed to the static quenching.The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FA@AgNCs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achite green in actual samples with good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 probe silver nanoclusters folic acid malachite green static quen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运动的边缘回响──论澳门的早期新诗 被引量:8
2
作者 邓骏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5,共9页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作新诗显然是响应了新文学运动的号召。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不仅使澳门早期新文学的面貌更加清晰,更可加深了解新文学运动在最初十年于各地扩散和影响的一些具体情况。另外,冯秋雪等人的新诗创作在澳门新文学史上呈现出来的现象,亦说明了澳门新文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主客观动因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新诗 《绿叶》 冯秋雪 雪社 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叶绿素a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238-238,241,共2页
按照《国家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的规定,确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叶绿素a的特性指标,为本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94 mg/m^3,精密度为5.87%~9.84%,空白加标回收率... 按照《国家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的规定,确立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叶绿素a的特性指标,为本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94 mg/m^3,精密度为5.87%~9.84%,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3.8%~92.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2%~87.0%。同时提出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方法 特性指标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蓝天、碧水、绿地——中国绿色刊物在行动
4
作者 石中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绿叶》《生态经济》 期刊 中国 绿色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子叶绿体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丽 赵韩生 +2 位作者 彭镇华 董丽莉 高志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69,共7页
为探讨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机理,根据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绿竹(Bambusa oldhamii)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麻竹和绿竹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存在87和86个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其次为单核苷... 为探讨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机理,根据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绿竹(Bambusa oldhamii)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麻竹和绿竹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存在87和86个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其次为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根据SSR位点设计21对引物,其中11对引物对6竹种能够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且具有多态性,引物有效率达到52.4%。聚类分析表明,6竹种可分为两大类群,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有4对引物在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和白纹椎谷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的花叶中具有多态性,可作为区分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脱镁叶绿酸a提取技术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圣倩倩 祝遵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324-1327,1330,共5页
综述了脱镁叶绿酸a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及测定方法。提取技术如丙酮法、乙醇法、丙酮-乙醇法、Hynninen选择性酸法、酸碱法、甲醇法,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分析法等。通过对脱镁叶绿酸a提取和分析方法的总结和比... 综述了脱镁叶绿酸a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及测定方法。提取技术如丙酮法、乙醇法、丙酮-乙醇法、Hynninen选择性酸法、酸碱法、甲醇法,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分析法等。通过对脱镁叶绿酸a提取和分析方法的总结和比较,提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今后脱镁叶绿酸a提取工艺的改进和发展方向,旨在为脱镁叶绿酸a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技术 测定方法 总结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