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安石与苏轼接受《维摩诘经》之异同
1
作者 杨瑰瑰 陈志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思想与创作影响也有区别。王安石接受此经思想影响,不断解脱缠缚,走向自由;早期诗风多瘦硬,至晚年渐趋清新自然。性格外向的苏轼接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时常提醒自己要静默“无言”,并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理论。研究发现,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们,接受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对其创作及人生的影响是正面的。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维摩经》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维摩诘说及其艺术精神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金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8-211,207,共5页
魏晋时期,佛教为在中国生存,选择了与玄学相融合的道路,一种特殊的居士佛教由此而出现,相应的经书《维摩诘经》流行一时。本文通过对维摩诘其人的介绍、对此经书思想的剖析以及对《维摩诘像》的理解,透视其艺术精神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 魏晋时期,佛教为在中国生存,选择了与玄学相融合的道路,一种特殊的居士佛教由此而出现,相应的经书《维摩诘经》流行一时。本文通过对维摩诘其人的介绍、对此经书思想的剖析以及对《维摩诘像》的理解,透视其艺术精神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中国美术史 维摩 《维摩经》 《维摩诘像》 佛教文化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的鸠摩罗什译本流行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文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5,共6页
《维摩诘经》共有7个汉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从译文质量来看,罗什译本比其他译本义理信达、平实生动,易于传播普及。从译者的人生经历、性格才情来看,鸠摩罗什较其他译者更能彰显《维摩诘经》所宣扬的“出家在家不二”的... 《维摩诘经》共有7个汉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流行。从译文质量来看,罗什译本比其他译本义理信达、平实生动,易于传播普及。从译者的人生经历、性格才情来看,鸠摩罗什较其他译者更能彰显《维摩诘经》所宣扬的“出家在家不二”的“游戏神通”思想,使其译本深入人心,加上当时的统治者十分佞佛,推动了译本的流传与盛行。因此,鸠摩罗什的译本虽不是最早的译本,也不是最后的译本,但却是最流行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译本 鸠摩罗什 玄奘 支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被引量:6
4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0,共11页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76《维摩经变稿》 敦煌壁画 壁画底稿 维摩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二”思想在佛教经论中的演进——以《维摩诘经》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利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6,共8页
"不二"是《维摩诘经》的核心思想,也贯穿于佛教诸多经论当中。佛教经论中的"不二"蕴含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种不同的义理取向,即"兼备两端"与"双遣二边"。这两种看似相反的"不二"义蕴... "不二"是《维摩诘经》的核心思想,也贯穿于佛教诸多经论当中。佛教经论中的"不二"蕴含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种不同的义理取向,即"兼备两端"与"双遣二边"。这两种看似相反的"不二"义蕴,与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种思维模式相关。"兼备两端"的思维模式较早地在《维摩诘经》中明确表达出来,为世间之肯定提供了方便,也影响了后世佛教如禅宗思想对世俗的当下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不二 兼备两端 双遣二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侯传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73,共8页
《维摩诘经》是汉译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情节生动,富有哲理情趣,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一人物形象。他智慧通达、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具有多重性格和复杂人格。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和多重对比的手法,深刻表现了这... 《维摩诘经》是汉译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情节生动,富有哲理情趣,而且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一人物形象。他智慧通达、辩才无碍、游戏神通,具有多重性格和复杂人格。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和多重对比的手法,深刻表现了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哲理意蕴。这一艺术形象所体现的佛教世俗化和世俗生活宗教化相结合的倾向,对中国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维摩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讲经文》新校 被引量:4
7
作者 项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维摩经讲经文》 校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高窟《维摩诘经变》对《维摩诘经》的“误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文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80,共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 敦煌莫高窟壁画《维摩诘经变》是根据《维摩诘经》绘制的,但在画师将佛经文本"具象化"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原因,制作出来的经变与佛经存在着不少的出入。这种对佛经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读"现象,为我们研究莫高窟《维摩诘经变》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维摩经变》 《维摩经》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中古山水诗观物方式的演进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尚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陶渊明 谢灵运 观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叶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译注——兼谈回鹘文佛经的翻译方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铁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29-132,共4页
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译自汉文。文章选取保存相对完整的两叶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将其与汉文本进行对照,并以汉文本为底本,对回鹘文译文中的不同之处加以注释,以此阐释回鹘文佛经的翻译方式。
关键词 回鹘文 《维摩所说经》 注释 翻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王维的佛教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朝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 王维深得《维摩诘经》要旨,以维摩诘为楷模。其诗深广地渗入《维摩诘经》的美学思想。王维诗境不智求,不象取,以禅心统摄世界。心性平等若虚空,笔墨蹊径,无复可寻。诗人悟得净智、净心、净土,万事万形,皆由心出,诗境便成为好净悉现之净土。语言既是造道之致,不复缚在文字,诗便进入无言真境。道悟诗悟,合而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摩 《维摩经》佛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藏西夏文《维摩诘经》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培培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现藏大英图书馆的西夏文文献大都残破不堪,为其定名是一项浩繁的工作。本文对现已出版的《英藏黑水城文献》进行考察后,找出3片属于《维摩诘经》的残片,编号分别为Or.12380-0617(K.K.Ⅱ.0230.kk),Or.12380-3016(K.K.Ⅱ.0244.qq),Or.1238... 现藏大英图书馆的西夏文文献大都残破不堪,为其定名是一项浩繁的工作。本文对现已出版的《英藏黑水城文献》进行考察后,找出3片属于《维摩诘经》的残片,编号分别为Or.12380-0617(K.K.Ⅱ.0230.kk),Or.12380-3016(K.K.Ⅱ.0244.qq),Or.12380-3492(K.K.Ⅱ.0244.ooo),并对其进行汉文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佛经 《维摩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13
作者 高永旺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唯心净土 禅宗 人间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佚本《维摩诘经注》写卷俗字辑考
14
作者 陶家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1-184,共4页
甘肃敦煌研究院藏佚本《维摩诘经注》系列写卷为北朝写本,是《维摩诘经》罗什译本的早期注本。本文辑录并考释了其中的部分俗字。
关键词 俗字 佚本《维摩经注》 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变文校注·维摩诘经讲经文》商补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晓玲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06,共2页
有人以为《敦煌变文校注》使敦煌变文研究接近完成。笔者再取原卷之复印件并参之以相关论文重新校读 ,发现有不少可商之处。本文仅《维摩诘经讲经文》不足之处指出 13条。
关键词 校勘 注释 敦煌变文 《维摩经讲经文》 《敦煌变文校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摩诘经》之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31,共4页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作为“夷狄之术”的佛教从印度辗转来到中国。《维摩经》正是体现在家信徒形象的一部大乘经典,经中所谈及的成就佛国论、在家菩萨的利他实践观以及超越有无二道的存在观等,蕴含着现实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大... 一苇渡江,白莲东来,作为“夷狄之术”的佛教从印度辗转来到中国。《维摩经》正是体现在家信徒形象的一部大乘经典,经中所谈及的成就佛国论、在家菩萨的利他实践观以及超越有无二道的存在观等,蕴含着现实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大乘般若空宗理论的诠释,更为精彩。本文试就《维摩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维摩所说经》 僧肇 鸠摩罗什 般若学 魏晋玄学 大乘佛教 哲学思想 “空” 大乘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维摩诘经》看佛教对六朝志怪文学之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璐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 佛教曾对于中国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而《维摩诘经》作为魏晋时代翻译佛经的典范之作,其文学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尤其是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而其作者亦深受经文中佛家处世态度之感染,使得六朝志怪蕴涵浓厚的佛教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维摩经》 六朝志怪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广 许培铃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方广,许培铃一《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维摩诘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维摩洁是大乘佛教所塑造的在家菩萨的典型,他“虽为白衣,奉持沙...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方广,许培铃一《维摩诘所说经》,又名《维摩经》、《维摩诘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净名经》。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维摩洁是大乘佛教所塑造的在家菩萨的典型,他“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所说经》 敦煌遗书 《维摩经》 《大正藏》 大藏经 鸠摩罗什 品第 注疏 敦煌藏经洞 僧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摩诘经》与维摩诘经变──麦积山127窟维摩诘经变壁画试探 被引量:15
19
作者 项一峰 《敦煌学辑刊》 1998年第2期97-105,共9页
《维摩诘经》是佛教石窟经变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各大石窟不同时代几乎皆有。敦煌莫高窟以此经的经变为数最多,麦积山石窟亦出现多例。《维摩诘经》在浩瀚的佛藏中倍受佛教徒及艺术家经变造像选材的亲昵,或许因它与众佛典宣传的佛... 《维摩诘经》是佛教石窟经变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各大石窟不同时代几乎皆有。敦煌莫高窟以此经的经变为数最多,麦积山石窟亦出现多例。《维摩诘经》在浩瀚的佛藏中倍受佛教徒及艺术家经变造像选材的亲昵,或许因它与众佛典宣传的佛教思想内容有所不同,此部经典是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维摩经变 大乘佛教 麦积山石窟 居士 早期佛教 菩萨 敦煌石窟 壁画 敦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的维摩诘意象 被引量:4
20
作者 萧丽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52,共9页
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与"维摩诘"的居士形象渊源非浅。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可由《全唐诗》收录的作品窥见... 在文人的眼中,"维摩诘"充满了魅力。每一位知识分子,都有他们所各自理解的维摩诘。"居士佛教"概念的形成,与"维摩诘"的居士形象渊源非浅。唐代文人所用的《维摩诘经》意象,可由《全唐诗》收录的作品窥见,计有"维摩默然"、"香积佛饭"、"宴坐"、"有女月上"等十余种;其中的维摩诘形象可归纳为"心悟无生,传无尽灯"、"外服儒风,内宗梵行"、"现身有疾,当可患厌"、"身闲爱静,逍遥庄生"和"酒肆淫舍,不离道场"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 居士佛教 唐诗 《维摩经》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